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刘艳;刘学全;崔鸿侠;周金星;何丙辉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0(17)6
【摘要】在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选取马尾松天然林及4种5年生的人工经济林+同等配置地埂植物篱模式,设置退耕5 a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典型样地植被、土壤调查,结合各植被恢复模式的野外径流场地表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决定了马尾松天然林模式的蓄水、保土功能最强,与撂荒地(对照)模式相比,它的地表径流削减率约为40%,土壤侵蚀削减率高达80%以上;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蓄水、保土能力大小为:板栗+黄花菜>桃+黄花菜>竹+黄花菜>李+黄花菜,均超过撂荒地(对照)模式;板栗+黄花菜模式的地表径流削减率为30%左右,土壤侵蚀削减率约为67%,以其为代表的经济林+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比起天然林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总页数】5页(P48-52)
【关键词】低丘黄壤区;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野外径流场观测
【作者】刘艳;刘学全;崔鸿侠;周金星;何丙辉
【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X171.4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黄壤低丘区植被的退化特征研究一以浠水县为例 [J], 章建斌;刘学全;冯雯;许清萍;崔鸿侠
2.江西低丘红壤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策略及理论探讨 [J], 黄小春;宋小妹
3.四川盆地西南缘山地黄壤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养分特征 [J], 何卓刚;李小龙
4.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J], 张鸾;赵利华
5.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中亚热带黄壤坡地土壤微量元素效应 [J], 漆良华;张旭东;彭镇华;范少辉;周金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