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回归生活———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4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

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
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

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

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

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

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

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六、结语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

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让数学回归生活———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刘惠云 (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 516021)【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对当代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面对全新的教学形势,要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关键也就需要
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相联系,生活化教学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开来,并且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景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对后期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运用;创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64-01 引言
在新推出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实现与生活实践的密切
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进行数学教学[1]”
的相关要求。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还原于生活实践,并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发掘数学,而且也能够促使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注重生活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须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

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也才能具备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

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产生一种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深刻体验,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通过之前的讲解待学生们对于“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笔者便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去寻找一些“角”。

在这样一种生活化活动中,学生不仅更加深刻的掌握了“角”这一概念,同时也从中深刻的领略到了“生活处处即数学”这一内涵,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发也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特采取了这样一种生活化导入策略“同学们平时喜欢去超市吗?”“喜欢”,“为什么呢?”笔者反问。

“因为可以买好多好吃的和玩具”学生们回答。

“可是要买这些玩具或好吃的需要什么呢?”……学生们思考了一下随后异口同声的答道“钱”。

“对,需要钱,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这部分知识好不好”……随后笔者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人民币开始了本次教学。

通过这样一种层层引导,学生们的生活思维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参与积极性彻底得以激发,整节课躺下来学生都是积极参与,兴趣高涨,试问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教学效率又如何不能保证?
二、融入生活实例进行课中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立足学生实践,注重生活实例的融入,由此,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而且还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行课堂探究,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实践参与来感受那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快乐与满足,由此也促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笔者便采取了这样一种教学设计:“在
我们学校门附近的那家肯德基餐厅,现在正在向外出售一个价格为8
元的汉堡和价格为4元的可乐,现在我很饿,想买两份汉堡和一杯可乐,该花多少钱呢?”学生们听后也能够准
确的列出计算公式“8+8+4”或“2 8
+4”,第一种算法很容易算出是20,那么第二种混合算法又该怎么算,因为之前学生并未接触过这样的混合运算,所以一时可能不知所措,对此学生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先算加法,而有的说先算乘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与第一种计算结果相比对,发现应该是先算乘法的最终结论。

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案例的导入,促使学生们对于“四则运算”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

三、利用生活来进行数学检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如果将所掌握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够用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检验一下的话,那么也会促使传统乏味的数学课堂更具趣味,而且还
能够达成一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促进联想的目的[3]。

比如在“估算乘法”知识教学时,笔者就采取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

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自主预习和小组讨论,待一段时间后,笔者通过提问也对学生们的预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着笔者就向学生们安排了一项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即“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找出一些能够进行乘法估算的案例,并将这个案例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当然这一作业对于刚刚接触这类知识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笔者就对学生们列举了一些可以参照的案例如公路的宽度以及书桌的高度等都是可以估算的,受到启发学生们才思泉涌,非常快的完成了这一作业。

在学生们所提交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周末小明和家人一起出去玩,途中买了6瓶水,每瓶1.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们通过估算很快的计算出“6 1
0=60(角)=6(元)”的答案,但细心的学生却发现,如果按1
.2元每瓶水来算的话,显然6元是不能够买出6瓶水的,这与实际严重不符,由此也便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讨论。

这一案例说说明的正是:相比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更有问题可寻,而且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怀疑精神。

四、结语总之,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景教学切实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与实践探究能力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

因此,在后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保证其效用的高效发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宣以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9.[2]谢
玉琼.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33-134.[3]朱爱英.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6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