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以《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ANG DONG JAAO YU
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以《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为例
文/潮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李博昊
中国古典诗歌贯穿着蓬勃大气的文脉、蕴毅坚贞的风骨”对古典诗歌进行文本细读,中的文化内蕴,挖掘其中的元素,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质和文化素养,对动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涉江”与“旧乡”一一文学语词的承继
《涉江采芙蓉》乃《古诗十九首》名篇,:“涉江,兰泽多芳草”谁?所思在远道”还顾,长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此诗语淡而情深,言简而远,尤其是了诸多的成辞,传达出内心深处的”
《涉江》之开“涉江”,《说文解字》言涉乃“徒行厉水”[5,《尔》言“繇膝以上为涉”2”楚地有歌名
“涉江”,取其名《涉江》一篇,以表“余知兮,吾方高”“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心”《江》有一种孤傲不平之气明人:“芋己高洁,我知也”欲
,入林之密,深,宁甘苦以终身,而终变心以,故以'涉江'名之,江而远去耳””3明际王夫《涉江》述在事”“首言己志
谋国之远达知”次引义命以自”终以明、国”
虽欲强自宽抑而有”所怨者非一己也””4]”倾其一生,立志报国,无奈达成,文化理想实现,其心中孤苦,故而《涉江》一篇有“乘舲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与,淹回
水滞”“余值個兮,知
”之语,出为
、归依的与神伤”
《江》的是理想
处的情形,《涉江》乃是
借用屈子之辞,以中主人公的流
转”逢殃,内心悲苦,往事本
,奈对之景萧飒,“深林杳
以,居”高
日兮,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
兮,云霏霏其承宇。
”如此境遇,令人
心沮,”此种心绪在
《涉江》中亦有明显的,其
“长路浩漫漫”“忧伤以终老”即与之
相似”但正评《涉江》所言,
“其词和,平,其文”5],
《涉江》虽亦有求而不得、勤而
的,但有,是承
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带有一
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正平和的气
韵,这正是此篇可贵之处”课堂教学中
对这种文化传承的强调,对了解
中国文学的源头变等重要
,大有助益”
“旧乡”乃故乡”屈原《离骚》言
“,夫”仆
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又曰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乎
故都!足与为美,
之所居””司马迁《报任安书》言“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子自幼修
习才德以报效祖国,奈何遭人,为
”,逐
流,亦不忍离故国而去,遂乃“从彭
居””王逸《楚辞章句》言“彭
,殷贤大夫,听,自投水而
死””6]屈子沉江之举与此同”《离骚》
中灵氛言与“勉远逝帀
,美?芳,
尔何怀乎故宇””灵氛以为世间多芳
,不必苦恋故土,故远走高
,但如《招魂》“皋兰被径兮,
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
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
,香了道路,“人取
者,水溢,渐,弃捐
也”以言贤人久处山野,事用,亦
将陨颠也”7”尽管兰的香
了路径;尽管“嫉贤兮,
好蔽美恶”,,有思
归,也正因为此,其最终
,惟留《离骚》以表达心志”
《涉江》“还盯日
,长路”,故乡遥远,长路漫
漫,旧乡中有人留恋?恐惟有
“所思”之人,俊美,心志高
洁,是以人公愿涉水赠
,以”尽管路途遥远,然
,“路远兮,
上”“饮余马池兮,总余
辔乎扶桑”“前望舒驱兮,廉
属”“吾令凤鸟飞腾兮,以日
夜”,其勤苦恳挚,不舍昼夜,纵然已
竭尽全力,终究是勤而无所、劳而无
,愿”与《江》
人公一般,“同心”之人而
,归故,居,
伤终老”文中一字一泪,诉,个
广东教育•职教2220年第10期91
中伤感,令人潸然”在课堂教学中细
致梳理语词中所蕴含的 与 上
的因革演变,对 传统审美 大有裨益, 示出本民族的文学成就, 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感”二、“所思”与“芙蓉”——文学
精神的绵延
《涉江采芙蓉》之主人公不畏艰难 险阻,涉江以
, 赠为何人呢?舍芳草而以 相 ,当亦是冰清之人”
莹澈的女子亦是 苦苦的,其“4 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希望求得佳人,无奈高丘
、闺中邃远,宓妃、有<等虽貌美 却少 , 合心意,
终成”若此美好 的 《
》有之,《诗经•汉广》塑造了一个
“不可 ”的汉水 ”《毛诗序》言《汉广》一 周文王“德广所
及”文
,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
也。
”欧阳修《诗本义》详 了 :“本
:南方之木,高而不可息”汉上之
女,美 可求”“极 ,虽有
可求,则见文 化被人深。
”9关“游女” ,齐诗、鲁诗、韩诗皆以为是江汉之滨的神女,
人亦常以西汉刘向《列仙传》中 《郑交甫遇江妃 》为 本事”《汉广》
, 与教化相关,
但能恪
,乃是
的结果”
人克己, 知书知礼、贤良淑德”《涉江 》中“欲遗”的 “所思”,当是如汉水一般的
”句言“涉江
,兰泽
多芳草””涉江艰难,甚为不易,而兰 处又多芳草, 撷, 人
公缘何一定要“涉江” ?芙与兰草又有何异?芳赠人之举为古之风俗”《诗经•
郑风•湊F 》有“湊与F ,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蘭兮。
”《诗》言“且往观,F 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
相谑,赠之以勺药。
”屈子的作品中亦常芳以赠人,《湘君》言“采芳洲兮
杜若,将以
”,《湘夫人》言
“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山 鬼》言“披石兰 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大司命》言“折蔬麻兮瑶华, 将以 居””若此,采芳相赠,有结呵遗人香花香
有因爱
的内蕴”
《离骚》所言,屈子曾“滋 兰之九碗兮,又树蕙之百亩”,期冀其 枝繁叶茂,奈何““
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芳草从俗而改变了本 心,“兰芷变
芳兮,荃蕙化而为昔日之芳
,今直为:艾也?”世事纷乱,变化无常,曾经高洁 的兰草蜕化变志,已再无芬芳” “唯有 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
兹”芳菲
菲 亏兮,芬 沬”,众芳消
逝,惟屈子佩饰的美德依旧”
《离骚》言“佩缤纷其繁饰
兮,芳菲菲其弥章”,《涉江》言“余 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子
重服饰,其《离骚》有“制e 荷以为
衣兮,集 以为裳”之句”荷与莲
出淤 ,冰清玉润,光明磊落,
以之为裳,即是表己心纯正之意” 《招魂》言“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逸:“渐,没也, 中香
盛,覆被径路”[6],表意即“兰泽多
芳 ”” 若 , 芳 易 , 则
多” 芳 心易变, 则一
的高洁”《涉江 》写主人 心
苦, 水 , 是 自
未舍弃纯净的心志而与世浮沉,亦是传 达
与贞洁”
《涉江 》与楚辞一脉相承,
运用了诸多屈原的成辞,展现了一如屈 子般高洁、坚韧的心志”纵
人
“ 在远 ”, , ,
人惆怅彷徨,但全篇直
,意致深
婉, 了多样的人生境遇,然全深,
境、所传 绵
邈,陶性灵, ,婉转附物,兴象
玲珑,颇有 的风致, 有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的孤傲,又带有一种“路 [其
远兮,
上 ”的刚毅,
种朦胧 的表意,或正是《古诗
十 •涉江 》 在”
因此深入探究其与楚辞的关联,
课堂的深度教学,可提升
的审美情趣与
,帮助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中华古典诗歌的文化精 髓,促
积累的文本、情
、审美感悟完整地统一起来,强
化对所掌握文献的透视力和 ,提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
习和探
究, 自觉
传承与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6 (东汉)许慎#,(清)段玉裁 注.说文解字[M ].北京:中国书店,
2011:676.
[2] (晋)郭璞注.尔雅[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6,120.
[3] (明),董洪利点校.楚辞
集解[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血、.:
162.
[4] 苏雪林著.楚骚新诂[M ].武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253.
[5] (明)汪,#,董洪利点校.楚辞
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694: 162.
[6] (清)王闿运#.楚辞释[M].长
沙:岳麓书社,206:10.
[7] 姜亮夫著.姜亮夫全集•楚辞
通故(第3辑)[M ].昆明:云南人民出 版社,2002:397.
[8] 郝志达主编,卢志安等编.国风
诗旨纂解[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690:34 -35.
[9]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M ].南
京:译林出版社,206:35 -36.
[10] 姜亮夫著.姜亮夫全集•楚辞
故( 3 )[ M ]. 昆 : 云 民
版社,2002:397.
责任编辑陈春阳
8928广东教育•职教2020年第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