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6. 简答题7.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1.要求儿童会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造,这是( )儿童的泥工活动。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
2.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不包括( )。
A.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
B.美术角和美术室
C.绘画教学
D.随机的美术指导
正确答案:C
解析: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美术角和美术室、随机的美术指导。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3.在对儿童美术欣赏的情感态度要求上,适合大班儿童的目标是( )。
A.集中注意力欣赏
B.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
C.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D.初步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大班儿童的美术教育的情感目标为: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4.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是( )。
A.示范法
B.对话法
C.操作法
D.练习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5.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主要标准是( )。
A.作品是否有创造力
B.作品是否画得像
C.作品是否色彩丰富
D.作品画面布局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倾向。
”因此,老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新思想。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6.引导幼儿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是针对( )岁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A.2—3
B.3—4
C.4—5
D.5—6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述目标是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目标,即为5—6岁幼儿。
故本题选D。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7.幼儿创作的图画形状开始复杂化、形状数量增加,并试图将简单形状如三角形、方形等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具有一定的表现意义,说明其处于( )。
A.涂鸦期
B.象征期
C.概念画期
D.写实期
正确答案:B
解析:屠如美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和写实期。
其中,处于象征期的幼儿已能从整体观察事物和概括事物的特征,绘画线条开始分化,偶尔能根据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几何线来表现形体,画面中可并存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乎形体特征的规则线。
如画圆圈,可代表蛋或皮球等。
他能把熟悉的东西和圆形、方形、三角形联系在一起,能根据绘画效果随意命名。
故题干中所指时期为象征期,本题选B。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8.绘画时,幼儿常常会将无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和情感,这是幼儿绘画特殊画法中的( )。
A.拟人化
B.透明化
C.夸张式
D.展开式
正确答案:A
解析:儿童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有:拟人化;透明化;夸张化;展开式。
拟人化是指儿童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小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9.李老师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是“提供给幼儿一张硬纸和一些毛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相框”,这种目标属于( )。
A.表现目标
B.行为目标
C.过程目标
D.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
题干中的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材料、设定了目标,并给予指导,这种目标属于行为目标。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0.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这是(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认知目标。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正确答案:C
解析: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小班的认知目标是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
中班的认知目标是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大班的认知目标是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1.为了表现的需要,幼儿绘画时有时会出现透明的墙,让人能看见被墙遮挡的东西,这反映儿童美术的( )。
A.时间性与主体性
B.审美游戏性
C.直觉性
D.模仿性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
12.处于象征期的幼儿绘画进入了( )。
A.事先构思阶段
B.没有构思阶段
C.边画边构思阶段
D.构思稳定阶段
正确答案:C
解析:处于象征期的幼儿,心理符号是由直觉控制的,往往在绘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画出的图案与某物外形相似,就会想起要画出这个物体,处于边画边构思的阶段。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3.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中,有利于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是( )。
A.行为目标
B.过程目标
C.表现目标
D.情感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包括:行为目标、过程目标和表现目标。
其中,过程目标的形式有益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4.幼儿在美术角的活动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
A.教师辅导活动
B.自由自主活动
C.集体分别活动
D.造型表现活动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
15.教师应该提供纸张让3岁幼儿自由涂抹,是因为该阶段幼儿美术发展所处的时期是( )。
A.涂鸦期
B.象征期
C.概念画期
D.造型期
正确答案:A
解析: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此阶段,
成人应尝试性地为幼儿提供笔和纸,供其随意涂抹。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6.幼儿园美术开展玩泥塑、纸工、拼贴、染纸等活动,它属于美术活动类型中的( )。
A.绘画活动
B.美术欣赏活动
C.国画活动
D.手工活动
正确答案:D
解析:幼儿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自然物剪贴、自制玩具等。
开展幼儿手工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感官,使视觉、触觉、运动觉协调运动,活跃思维。
题干所述均属幼儿手工活动。
故本题选D。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7.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即绘画、手工和( )。
A.涂鸦
B.临摹
C.欣赏
D.模仿
正确答案:C
解析: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8.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撕画、搓捏等活动是( )美术教育的目标。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为小小班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之一。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19.幼儿用橡皮泥制作许多彩色小圆球,该活动幼儿要用到的泥工基本技能是( )。
A.拉伸
B.团圆
C.压扁
D.搓长
正确答案:B
解析:幼儿要掌握的泥工最基本的技能有团圆、搓条、压扁等。
制作彩色小圆球需要用到的泥工技能是团圆。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0.儿童在泥塑中能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还能制作出立方体和圆柱体,并会用棒状物组合的方式制作出一些复杂的物体。
这个年龄阶段大概是( )。
A.2—3岁
B.2—4岁
C.4—5岁
D.5—7岁
正确答案:D
解析:儿童手工活动发展可以分为无目的活动期(2—4岁)、基本形状期(4—5岁)、样式化期(5—7岁)三个阶段。
其中样式化期5—7岁的幼儿由于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旺盛。
他们能在泥塑中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能用棒状物、立方体和圆柱体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并能用较为流畅的方法来连接,使制作的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1.美术教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教育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门( )。
A.时间艺术
B.听觉艺术
C.视觉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C
解析:美术是美术家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创造出的具有和占有空间形态的视觉艺术。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2.指导幼儿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
A.对话法
B.游戏法
C.比较法
D.体验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对话法是指导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是幼儿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3.画面有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
称为( )。
A.零乱式构图
B.并列式构图
C.平行式构图
D.遮挡式构图
正确答案:D
解析:按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幼儿绘画中的形象分布由低到高分为零乱式构图、并列式构图、散点式构图和遮挡式构图。
遮挡式构图是幼儿最高水平的构图形式,儿童用图形间的相互遮盖来表示深浅远近的关系。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4.幼儿绘画时,往往把画面当成地面或立面,把近的事物画在纸的下边,而后再把其他东西一行一行向上画,这反映了幼儿绘画的( )。
A.时间性与主体性
B.审美游戏性
C.直觉性
D.模仿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排列方式是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排列方式都有着鲜明的直观特征,反映着幼儿空间概念的不同水平。
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并列式构图,反映了幼儿绘画的直觉性特点。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判断题
25.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一般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
故本题正确。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6.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
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故本题错误。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7.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关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故本题错误。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28.范画是提升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好方法。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把握力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幼儿可以顺着这个阶梯提升绘画的技能。
知识模块:幼儿园美术教育
简答题
29.简述陈鹤琴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四个时期的观点。
正确答案:我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涂鸦期(1—2岁):波形图,从左下向右上方重复画弧线;乱丝图,画着不同方向的曲线和直线;圆形图,顺时针方向画圆圈。
(2)象征期(2—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既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
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
(3)定型期(3—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和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4)写实期(7岁以后):能以绘画技术反映客观现实。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
30.简述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
正确答案:(1)涂鸦期(1岁半一4岁);(2)象征期(4岁一5岁);(3)概念画期(5岁一8岁);(4)写实期(8岁以后)。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
案例分析题
31.案例一:在一次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猫脸的左右两边各画了对称的四根胡子。
一男孩叫道:“老师,猫的胡子不是这样画的,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的!”教师:“嗯,我画错了吗?”老师愣了一下。
男孩:“不是这样画的,是长在鼻子上的。
”教师:“我看到的好像是长在脸上的,等会儿去看看?”男孩:“是长在鼻子上。
”结果: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的所有孩子画的猫,胡子都是长在鼻子上的。
案例二:在一次幼儿园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作画。
一个男孩抬头看了一下对面女孩的画说:“画得这么难看!”女孩说:“你画得才难看。
”相视一笑又继续作画,教师听到后严厉地说:“不要管人家!”两个孩子听了赶紧把头低下。
请分别就上述两个案例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就教师在美术活动不同教学环节中对幼儿的回应做出评析。
(2)就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价值以及操作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1)①在案例一中,当一男孩质疑“老师,猫的胡子不是这样画的,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的!”老师并没有回应孩子,没有真正理解孩子提出问题的原因。
幼儿的绘画活动并不要求严格地写实,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孩子自由地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感受事物的美。
当孩子再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仍然没有做出在美术活动中应有的正确回复,很显然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场面是失控的,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
②在案例二中,教师确实及时地给予了孩子回复,掌控了课堂,但是却是一种权威的不可侵犯的方式,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没有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目中的审美观,失去了很好的教学契机。
(2)①言语互动价值: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因为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幼儿发展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交往方式。
其次,师生间的互动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的了解,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尊重,有助于增强幼儿对教师的喜爱,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最后,在言语互动中,幼儿向教师传递他的情感、情绪,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②操作策略:美术教育要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让幼儿从心底有创作欲望,了解幼儿的想法,知道他们的想法,启发幼儿思考;教师要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只有拥有自我创造的第一和不同,作品才有价值,同样只有自我创造的培养才会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只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在不同的幼儿身上才会使幼儿得到真正地发展;教师要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每个幼儿的心里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的,欣赏幼儿作品是鼓励幼儿继续创作的重要方式。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