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1)注意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根据结构来断句。 如句式: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如……何”等。
(2)注意对称句,利用其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 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小试牛刀】 例句: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
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黑 发 不 知 勤 学 早 白 首 方 悔 读 书 迟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给文章某一段,某句断句,用 “/”标记隔开。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欢你谁喜欢你我
我喜欢你。 喜欢什么? 喜欢你。 谁? 你。 我什么? 我喜欢你。 谁喜欢你? 我。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北 山 愚 公 者/年 且 九 十/面 山而 居
北山的愚公,年纪将近 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 居住。
•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莫拆散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 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
如: “何……之有” “如……何”; “唯……是……”; “不亦……乎”?)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节奏划分,学会体会 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2、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 词。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陌生文本断句 题型。
壹
认识文言文
知识小拓展
①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②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 ③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④到了明代又出现 ︴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 名。 ⑤进入20世纪,一些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 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 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 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给文章某一段,某句断句,用“/”标记隔开。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你看到的我并非真实的我,当然我看到的也不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⑦20世纪60年代,汉字文稿的书写和出版物的排印由直行改为横行,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定进行整理。
(4)在文言文里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 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
中使一个双音节词的,往往都要分开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 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雕刻的技巧是鼻子不如刻得大 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 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 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 法改小。
2 .借助动词(形容词)断句。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天下的事情难道有困难简单之分?做它,那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
(4)在文言文里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使一个双音节词的,往往都要分开读。
么困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做它,那么容易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于句中,在其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它的前面要断开。
【小试牛刀】
例句:
子 曰 /逝 者 如 斯 夫/不舍 昼 夜
孔子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 停。”
【小试牛刀】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 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 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
【小试牛刀】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 ——《说苑》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 仲尼贤乎/对曰/贤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 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 答说:“有才干。” )
常用的发语词有:夫、盖、至、若、若夫、至若、 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 等。
(2)句尾词: 指放在句尾表语气或判断等的虚词。它的后面要断
开。 常用的句尾词有:也、矣、焉、耳、与(欤)、邪(耶
)、夫、哉 等。
(3)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苟、故、是故、是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 对偶、反复与顶真
• 顶真: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 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 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句
顶真
例1:(顶真)
看 我 非 我 /我 看 我 /我 也 非 我
你看到的我并非真实的我,当然我看 到的也不是。
顶真在诗歌中的运用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你看到的我并非真实的我,当然我看到的也不是。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上联是针对青年人说的,下联是老年人的感慨。 子 曰 逝 者 如 斯 夫 不舍 昼 夜 给文章某一段,某句断句,用“/”标记隔开。
4.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该断句的地方。 具体如下:
(1)句首发语词: 指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
用的虚词。它的后面要断开,如果它的前面还接别 的句子,那么前面也要断开。
•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 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 以在其前后断句。
对偶
例2:(对偶) 明月松间照, 句式整齐对称。 清泉石上流。
杨 柳 婀 娜 多 姿/可 谓 妩 媚 极 了/ 桃李 绚 烂 多 彩 /可 谓 鲜 艳 极 了
【小试牛刀】 文言中的对偶
黑 发 不 知 勤 学/早 白 首 方 悔 读 书 迟 业 精 于 勤 荒 于/嬉 行 成 于 思 毁 于 随
童 子 打 桐 子/桐 子 落/童 子 乐/ 丫 头啃 鸭 头/ 鸭 头 咸 /丫 头 嫌 /
何为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 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叫“读” (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标记为“/”。
考察形式
3.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对话常以“曰”“云”“言”“谓”为标志。遇到对 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即对 话双方),明辨句读。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小试牛刀】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小试牛刀】 文言中的对偶
黑 发 不 知 勤 学 早/白 首 方 悔 读 书 迟 业 精 于 勤 荒 于 嬉 /行 成 于 思 毁 于 随 童 子 打 桐 子/桐 子 落/童 子 乐/ 丫 头 啃 鸭 头/鸭 头 咸 /丫 头 嫌/
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已而、于是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欢你谁喜欢你我
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 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
、岂、岂非等,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子 曰 逝 者 如 斯 夫 不舍 昼 夜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断句。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 代词充当。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 基本上可以判断句读了。
如:人名、地名、国 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
【小试牛刀】
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 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 断句。
【小试牛刀】
•例
及 反 市/罢 遂 不/ 得 履
【小试牛刀】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 幅画,拍手大笑。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
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1: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②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5)连词或介词等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 天下的事情难道有困难简单之分?做它,那么困难的也会变得容易;
明代文学家徐渭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针对青年人说的,下联是老年人的感慨。
”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
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①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乎/为
之 /则
难
亦 易 矣 /不 为 /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指放在句尾表语气或判断等的虚词。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知识小拓展
⑥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标点进行研究整理,1951 年,政府公布《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 十四种,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 ⑦20世纪60年代,汉字文稿的书写和出版物的排 印由直行改为横行,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有了 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定进行整理。1990 年3月,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 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 符号16种。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的也会变的困难!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如句式: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者
【小试牛刀】
嗟 乎/吾 感 天 地 之 广 大 /岁 月 之 蹉 跎/逝 者 如 斯/而 未 尝 往 也
啊,我感叹天和地的宽广,岁月时光的流逝,时光 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注意对称句,利用其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明代文学家徐渭有一副对联: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5)连词或介词等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其前后一般不断句;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如……何”等。
断1: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断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贰
文言断句的步骤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注意对称句,利用其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欢你谁喜欢你我 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