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
概述: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当然,这种规范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的。

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引发了社会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形成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虚拟社会”。

在“虚拟社会”里,人们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即网络道德便应运而生。

所谓的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是现实社会及网络社会对网络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在网络使用与网络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健康的网络道德关系及其本质的集中概括。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开创了以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网络道路,中国自从进入互联网以来,上网的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在增长。

然而,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样,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虚拟社会”,也带来了现有社会道德难以应付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道德的发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更在于使科技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相一致。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公民,他们把“上网”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吸取网络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的影响。

并且,在网络的世界中,少了道德规范的青年学生必然会出现种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
(一)网络言行随愈放纵
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特点,使人们对网络言行失去了监督。

平时,在网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招人辱骂的情况。

在一些大学校园网的BBS帖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是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还针对个别教师进行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

(二)网络情感缺乏
根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上网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遍现象。

多数大学生都有着5个以上的陌生网友,有20%的大学生的陌生网友个数多于20个,并且65%以上为异性。

QQ ( O1CQ)则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使用者达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分别为40%,40%和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 %同时存在胡扯和对骂的现象23%对于网恋,7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也不应反对,其中12%的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

(三)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在对大学生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 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 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 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 6%的学生认为
“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

有35. 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 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都没有诚信。

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渐渐丧失了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诚实、优良的品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1.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2.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土壤”;3.网络立法的落后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条件。

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1.确立终身德育理念;2.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3.提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4.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5.重视校园BBS 站的舆论引导;6.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总之,在网络时代,高校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