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考前提升训练5元素周期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训练5 元素周期律
1.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l<S
B.氧化性:Cl2>S
C.稳定性:HBr>HI
D.酸性:H3PO4>HNO3
2.(2018·义乌中学模拟)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3.已知A、B、C 均为短周期的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A2->C->B2+
B.C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为+7价
C.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
D.还原性:A2-<C-
4.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
A.CaO与CO2
B.NaCl与HCl
C.SiC与SiO2
D.Cl2与I2
5.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6.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价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7.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8.下列叙述中,金属M的活动性肯定比金属N的活动性强的是( )
A.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常温时,M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N不能
C.1 mol M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 mol N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M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N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9.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F>H2O
C.碱性:Al(OH)3>Mg(OH)2>NaOH
D.氧化性:F2>Cl2>Br2>I2
10.(2018·乐成寄宿中学模拟)X、Y、Z、W、R属于短周期元素。
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X 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分别与Z、W、R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5种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R>W>Z
D.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Y的氢化物熔、沸点比R的氢化物低
11.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丁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乙、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乙>丙>丁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丁>甲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乙>丙
D.甲和丁组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12.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Y2X3(ZWR4)3T2,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 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T无正价,X与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
D.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13.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①A与D同主族,A形成的氢化物分子M与D形成的氢化物分子N都含有18个电子;
②一定条件下,A、D分别和B形成的化合物X和Y具有相同的摩尔质量,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③A和C形成的化合物Z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电子式:;Z的化学式:。
(2)A、B、C、D 4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3)在M的溶液中通入N,可发生反应生成D的单质和A的另一种氢化物,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4.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B的名称为,干燥管D的作用为。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 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混合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的现象即可证明。
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应用溶液除去。
15.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 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同主族。
(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E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3)元素C、D、E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4)C、D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含有的化学键是;
(5)A、C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6)B的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提升训练5元素周期律
1.D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非金属性:N>P,酸性:HNO3>H3PO4,D项错误。
2.D 根据题中信息可确定X、Y、Z分别为S、Na、F。
A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F>S>Na,错误;B项,单质沸点:Na>S>F2,错误;C项,离子半径:S2->F->Na+,错误;D项,原子序数:S>Na>F,正确。
3.A 在短周期元素中最低负价是-1价的离子只有F-和Cl-,又知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C-只能是F-,所以C为F,则B为Mg,又因A、B同周期,则A为S。
离子半径S2->F->Mg2+;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没有正价;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还原性S2->F-,因此只有A正确。
4.C A项,CaO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离子键,而CO2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B项,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离子键,而HCl在固态时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C项,SiC和SiO2都是原子晶体,熔化时断裂的是共价键,与化学键有关,正确;D项,Cl2和I2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断裂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
5.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故可
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A正确;S单质和Cl2都是分子晶体,分
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D正
确。
6.A 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H与O、S形成的化合物为H2O、
H2O2、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氧元素与其他元素
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 ,B项正确;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
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
确;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7.D A项,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错误;B项,K+、Ca2+、S2-、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如S2-、Cl-具有还原性,而K+、Ca2+具有氧化性,错误;C项,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其微粒半径越小,则半径:S2-
>Cl->K+>Ca2+,错误;D项Cl与Cl属于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相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同,正确。
8.B 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以及从酸中置换出H2的多少与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无关,A、C
两项错误;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易与水反应,常温时,M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N不能,说明金属的活动性:M>N,B项正确;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D项错误。
9.D 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O>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H2S,错误;C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Na>Mg>Al,所以碱
性:Al(OH)3<Mg(OH)2<NaOH,错误;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
金属性:F>Cl>Br>I,所以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正确。
10.D X、Y、Z、W、R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X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
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则m+n=8,故Y只能有2个电子层,则n=2,m=8-2=6,可推知Y为O;Z
元素M层电子数=6-2=4,则Z为Si;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可推知W为C;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可知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则R为S。
A项,X与Y形成的氧化物为
Na2O和Na2O2,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均为1∶2,正确;B项,氧元素分别与硅、碳、硫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SiO2、CO、CO2、SO2和SO3五种,正确;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Si,所以酸性强弱顺序:H2SO4>H2CO3>H2SiO3,正确;D 项,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其熔、沸点高于H2S的,错误。
11.C 根据题给信息推断甲为氧元素,丁为硫元素,乙为钠元素,丙为铝元素。
简单离子半
径:S2->Na+>Al3+,即丁>乙>丙,A项错误;同主族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简单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稳定性:H2S<H2O,即丁<甲,B项错误;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碱性:NaOH>Al(OH)3,即乙>丙,C项正确;氧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均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D项错
误。
12.D 根据题给信息知T无正价,则T为氟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则在第二周期,由R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则R为氧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则Z为铍元素;Y、Z 为金属元素,Y在第2周期,则Y为锂元素;X、Z位于同主族,则X为镁元素或钙元素;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12+8)÷2=10,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钙元素,则由X与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20+8)÷2=14,推出W为硅元素,即X为钙元素、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W为硅元素、T为氟元素。
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
子半径从左向右依次减小,A项正确;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B项正确;X
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钙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C项正确;XR2、WR2
两种化合物为CaO2、SiO2,其中钙元素显+2价、硅元素显+4价,则R的化合价分别为-1、-2价,即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不相同,D项错误。
13.答案: (1)Na+]2-Na+SiO2
(2)O<S<Si<Na
(3)H 2O2+H2S S↓+2H2O
解析: 根据①,含18个电子的氢化物分子最容易想到的是第3周期的气态氢化物,而与之同主族的18电子氢化物分子就只有H2O2和H2S,所以A是O,D是S,则M、N分别是H2O2和H2S;根据②知B 是Na,X、Y分别是Na2O2和Na2S;根据③知C为Si,Z为SiO2。
14.答案: (1)锥形瓶防止倒吸
(2)变蓝NaOH
(3)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解析: (1)仪器B为锥形瓶,干燥管D可以防止倒吸。
(2)本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然后使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根据溶
液颜色的变化来比较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应用碱液吸收。
(3)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比较硅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制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杂质氯化氢存在,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应先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挥发出的HCl。
15.答案: (1)第3周期ⅠA族+7
(2)H2SO4(3)Na>S>O
(4)离子键、共价键(5)H
(6)NH 3+H+N
解析: 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
个质子,则A为H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则B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应为N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个,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为O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则其中D的化合价为+1价,D为Na元素;C、E同主族,则E为S元素。
(1)D为N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ⅠA族;B为N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7。
(2)E为S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
(3)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
(4)Na2O2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
(5)H、O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为H2O2,分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
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H。
(6)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 3+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