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初探--以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猱艺科枚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期
2019年12月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初探
----以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为例
罗春备
(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福建宁化365400)
摘要:指出了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国林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为例,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57-02
1引言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林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等,因此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
2国有林场经营管理转变的重要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林场的广大干部职工,扎根山区,艰苦奋斗,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绿化祖国大地、培育森林资源、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2018年国有林场改革期间,对于主要从事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等公益服务和管理属性的国有林场,继续保留下来,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作为地方政府林业管理部门的下属事业机构,由地方政府部门统筹管理。
国有林场名义上虽然是差额拨补的事业单位,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基本以采伐木材收入维持经营弥补缺口自求平衡,影响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国有林场的进一步发展。
3宁化林场概况
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系1998年5月由原宁化鱼龙国有林场(1957年5月建场)和原宁化禾口国有林场(1959年11月建场)合并而成,属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人),工勤人员42人(技师4人,高级工21人,中级工9人,初级工8人)。
承担着绿化荒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同时还承担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业科研和经营示范等公益任务。
场部位于宁化县城南镇鱼龙村伍家坊,距县城4km,永宁高速、省道福五线、建文线、307红色旅游线贯穿其中。
林场经营区地处武夷山脉东麓、闽江源头,林地主要分布在宁化县城区周围、公路沿线、水库及水源地。
林场林区内的寨头里水库是一级饮用水保护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饮水。
宁化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属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林场现有经营总面积11.33万亩,森林总蓄积量75.55万m°,森林覆盖率96.59%,绿化率97.19%。
全场植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以人工杉木林、天然马尾松林及阔叶树林为主。
宁化国有林场坚持“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围绕一个中心:创建“特色林场、品牌林场、制度林场、平安林场”;做好两大产业:做大做强森林资源、做实做好基础产业;实现三大目标:山更绿、场更强、民更富;突出四大特色:生态地位突出、科技示范显著、经营管理科学、林场文化繁荣,先后被授予了“福建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林业系统先进职工之家”、“福建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和“三明市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4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管理体制不畅
宁化国有林场属于财政差额拨补的正科级事业单
位,实行“省办市属县监督”的管理体制,虽然在2018年由中共三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界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每年财政拨付的事业费较少,特别是人员经费
收稿日期=2019-07-11
作者简介:罗春备(1984-),男,经济师,主要从事办公室业务工作、林业经济管理、基建管理等方面工作。
257
罗春备: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初探资源与产业
方面,国家尚未有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来维护林场的正常运转,现在仍需依赖商业性采伐木材获得收入来维持经营,但因宁化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自身经济能力严重不足。
4.2基础设施薄弱
宁化林场大部分设施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加上国家投资不足,基础设施缺失老化现象严重,如道路狭窄、房屋破旧、水电网设施老化等,国有林场管护站、护林点基础设施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正常生产、生活和学习,也成为制约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的瓶颈。
4.3经营区不稳定
由于部分村对早年划拨的集体林地被国有林场长期经营不满,要求归还林地,林权换发证时乡村不配合,甚至抢山、抢种;部分山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纠纷长期无法解决,尤其是跨行政界经营区,林权发证给了村民;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随意制造矛盾,哄抢国有林地、林木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林场发展。
4.4经营性资产招租难
由于国家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酒店、宾馆等经营业效益平淡,宁化国有林场所拥有的管理用房等经营性资产前期由于招租手续繁琐,常常延误最佳招租期,在招租过程中因经等多部门审批后,时间太久,有意向的业主转投资其它项目。
还有一些已租出去的资产存在拖欠租金的情况。
经营性资产招租难问题已造成国有林场部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
5对策及建议
针对现阶段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林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及建议。
5.1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宁化国有林场为省属国有林场,现有林地面积11.3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27万亩,限伐林面积7.96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3.66万亩、天然林面积0.72万亩、战略储备林面积0.86万亩、重点生态区位内商品林2.72万亩)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70.60%。
因此,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应完善财政政策,加大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项目资金的投入,以便更有力地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持林区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5.2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1)国有林场可以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参与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
(2)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种苗是林业生产建设首要物质基础,是事关林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林业形势的变化。
当前,国有林场亟需加强林木种苗的优质新品种选育,建议重点围绕用材树种、珍贵树种、经济竹种、名特优经济树种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满足现代种业的建设需求。
5.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林场应加大引进、培养、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专业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林场部门工作,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5.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林场应根据实际科学编制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将国有林场的道路、供电、通讯、饮水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统筹纳入当地相关部门发展规划并抓好组织实施。
同时要加快国有林场管护站点用房、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源管护监测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5.5规范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
随着国有林场的经营性资产的增加,应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从事国有林场资产的清查、登记建档、运营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负责资产运营与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
对相关经营性资产审批程序予以简化、缩短审批手续和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良江.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J].绿色财会,2016(7):31〜35.
「2]姚昌恬.关于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J].宁夏林业,2019
(2).
M马咸龙.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2),125.「4]杨朝能.国有林场转型后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中国林业产业,2016
(8)
.
「5]廖莲花.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
(11):130.
「6]陈江霞.国有林场事业化改革后发展路径及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7(24):11&
[7]孙国文,解«.国有林场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家参谋,2018(7);93.
[8]刘晓祥.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1江西农业,2016[9]伊方保,林剑峰,许建伟.推进“四个林场”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1.福建林业,2019(1):6〜8,11.
[10]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58,121.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