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汉宜线天门市香马冲至周家湾段改建工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
●
● ●●
□
○
陆地植被
●
●
▲●
□
自
空气质量
●
▲
▲
▲
▲
●
○
然
声学环境
●
▲
●●● △
环
地表水
△
△
境
土地利用
■
●
▲▲
土壤质量
商贸业
●● ● ● □ □
社
交通
■
■
■
■
■
□
△
会
旅游
□
□
环
社会经济
▲▲
▲
□
□
境
公众健康
△
居民生活质量 ● ●
▲
▲
▲
▲
○
△
注:负面影响:明显■一般●较小▲;正面影响:明显□一般○较小△
2.3 评价因子筛选
根本上述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本项目主要环境单元评价因子,详见下表。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要素 社会环境
大气环境 生态
水环境 声环境
评价内容 (1)区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 (2)基础设施建设 (3)受影响居民的征地拆迁安置 (1)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粉尘 (2)施工期车辆汽车尾气 (3)运营期公路交通汽车尾气 (1)施工期植被破坏、动物干扰和水土流失 (2)取土场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
拟建工程推荐线方案 K 线大致为东西走向。起点位于老汉宜公路天门市和应城市交 界处,皂市镇的香马冲,起点桩号 K69+327。路线向西北经舒家岭、丘家湾到达皂市镇 的北部,并与分当公路平交,然后沿长荆铁路布线,到达天门火车站客站后向西南方向 经黄家湾、杨家场,而后与老汉宜公路共线,沿老路经龙尾山工业园区,下穿武荆高速, 最后到达本项目的终点,天门市和京山县的交界,皂市镇的周家湾,终点桩号为 K86+793.357,全长约 17.466km。沿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皂市镇、皂市河、长荆铁 路、天门火车站、龙尾山工业园区、石堰口水库、武荆高速、终点等。
3.3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拟建公路跨越皂市河。天门市皂市河各项监测指标(SS 除外)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SS 监测指标符合《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中三级标准要求。
3.4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分析
拟 建工 程 沿 线区 域 环境 空 气 NO2 和 TSP 指标 均 满足 《 环境 空 气 质量 标 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1)施工期施工污染物排放情况
(1)施工期机械噪声 (2)运营期交通噪声
评价因子
TSP NO2 NO2
pH 值、SS、NH3-N、石油类、 高锰酸盐指数
Leq Leq
3.0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拟建项目位于天门市境内,根据《中国植被》(1980)有关植被区划的标准,结合《湖 北林业志》(1989),沿线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稻、麦、棉、栽培植被、 水生植被区。
⑵ 营运期:按 2017 年、2023 年、2031 年三个特征年。
2.0 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皂市镇,行政区划属天门市。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下游左岸, 属江汉平原北部。皂市镇素有天门“北大门”之称,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古 镇,位于天门、应城、京山、汉川四县(市)交界地带,跨东经 112°35´~113°28´, 北纬 30°23´~30°54´。本项目包括主线和连接线(主线 17.466km,连接线 3.169km), 主线走廊总体呈东西向,位于长荆铁路和武荆高速之间,东接应城,西连京山。
水环境 三级 项目污水排放量<1000m3/d,水质简单,依据 HJ/T2.3-93,评价按三级进行。
1.3 评价标准
本项目全线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评价标准根据天门市环境保护局对工程评价标准的批 复意见执行。
1.4 评价预测时段
根据本工程建设年限和交通量预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 ⑴ 施工期:2014 年 7 月~2016 年 12 月,施工期为 30 个月;
连接线 L 线起点 LK0+000 与 K 线相交于 K78+747.407 处,而后沿老路向南延伸,在 李场与老汉宜公路平交,然后沿老皂毛线延伸,最后到达武荆连接线起点即 L 线终点, 桩号为 LK3+168.501,全长约 3.169km。沿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李场、皂毛线、武荆连 接线、终点。
省道汉宜线天门市香马冲至周家湾段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1.0 总 论
1.1 项目由来及建设必要性
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受天门市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处委托,于 2011 年 5 月 底编制完成了《省道汉宜线天门市香马冲至周家湾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2011 年 5 月,天门市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处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⑸ 水土流失影响 拟建公路工程共计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 88.90hm²。本项目背景流失总量 1062t, 预测水土流失总量 26310t,新增水土流失量 25248t。 ⑹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 加强施工期管理,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要尽 量缩小范围,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 用于复耕或绿化。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加强公 路两侧绿化,在公路两侧绿化范围内采取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尽 量选择乡土物种。 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对公路评价范围内 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宣传、保护,必要时设置护栏。 ②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在 施工时严禁对其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动物。 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避免在野生鸟类和兽类晨、昏(早晨、黄 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其休息时间施工作业。
② 评价范围内种子植物资源不丰富,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 ③拟建公路沿线不涉及天保林、生态公益林区。
3.1.2 陆生动物现状
① 评价范围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不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 10 目 21 科 36 种,没有发 现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1 种。评价范围省重点保护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现状具体见表 3.1-6。
① 拟建公路经过的水体主要有皂市河、石堰口水库,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 为地区常见种,种类数量相对沿线地区不丰富。
② 评价范围没有鱼类产卵、索饵、越冬等“三场”及重要洄游通道分布,有鱼类 3 目 6 科 13 种,以鲤形目鲤科经济鱼类为主,没有发现国家及湖北省重点保护鱼类;浮游植 物以绿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等;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和寡毛类为主;水生高等
4.0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4.1 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⑴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拟建公路永久占用林地约 2.4 亩,主要为意杨人工林。公路建设永久意杨人工林,另 外还占用少量灌草丛,会造成沿线植被总生物量减少。由于沿线占用林地在评价范围、 沿线地区均有分布,林中植物都为沿线地区常见种,公路建设不会改变沿线地区林地结 构,不会造成林中植物种类数量的减少,对沿线地区植物种质资源不会造成影响。同时, 公路绿化可利用占地范围内的马尾松林和意杨林,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公路建设造成的 林地损失。 公路沿线植被以农作物植被为主,品种主要有玉米、小麦、棉花。项目建设永久占 用耕地约 867.2 亩,均为旱地。项目永久占用耕地造成沿线地区农作物植被损失 291.38t/a。 ⑵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公路建设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会迫使它们迁移 到非施工区,但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鸟类和兽类受施工噪声干扰将被迫离开原来的 领域,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公路施工占地和施工 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一旦施工结束,随着沿线植被得到恢复,公路沿线两侧附 近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得到恢复。 营运期间,道路交通会产生很多干扰因子(噪声污染、视觉污染、污染物的排放), 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主要是造成公路两侧区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并向附近地区转 移,但不会造成特别的破坏。 沿线两栖爬行动物,以及小型兽类(除鼠类外)选择生境时通常会回避公路或与公 路保持一定距离,由于 20.635km 的公路沿线设置了 6 座共 940 的大桥,27 个涵洞,分 布于公路两侧的野生动物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也相应的降低了上述野生动物横穿路面 交通致死发生的概率。而鸟类由于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公路运营对其影响很小。 ⑷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跨河桥梁水下桥墩施对施工水域附近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施工 结束后,随着水质恢复,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营运期对水生生物基本不造成影响,但是危险品事故泄漏将造成部分河段或水体的 水生生态的损失。
② 评价范围两栖动物有 1 目 3 科 3 种,黑斑蛙为优势种;爬行动物有 1 目 3 科 6 种,多疣壁虎和黑眉锦蛇为优势种;鸟类有 3 目 10 科 18 种,白鹭、环颈雉、乌鸫、八 哥、灰椋鸟和[树]麻雀为优势种;兽类有 5 目 5 科 9 种,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和 黄鼬为优势种。
3.1.3 水生生物现状
植物主要有水蓼、紫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等。
3.1.4 区域生态敏感区
根据天门市境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分布情况以及与 拟建公路的位置关系可知,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上述生态敏感区。
3.2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⑴ 环境噪声现状 中湾村昼间等效声级 50.1~50.2dB(A),夜间等效声级 41.2~42.5dB(A),满足《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 香马冲、舒家岭、皂市镇计划生育办公室、龙尾山工业园区、上周家湾、李场临路 后排居民昼间等效声级 51.0~58.4dB(A),夜间等效声级 40.6~44.5dB(A),满足《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⑵ 交通噪声衰减断面 武荆高速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距离现有武荆高速路中心线 20m、40m 处 昼 间 交 通 噪 声 等 效 声 级 为 56.5 ~ 58.3dB(A) , 夜 间 交 通 噪 声 等 效 声 级 为 49.8 ~ 51.1dB(A),昼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标准;距离现有武荆高 速路中心线 60m、80m 处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 54.8~56.5dB(A),夜间交通噪声等效 声级为 47.2~49.2dB(A),昼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2.2 环境影响识别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是对环境空气、公路沿线生态和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 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生活产生正负两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影响分析见下表。
环境影响矩阵分析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拆迁 取弃
材料 机械 运输
占地
路基 路面
绿化
安置 土(渣)
运输 作业 行驶
桥涵 边沟
根据沿线地区林业局提供的野生植物资料,天门市森林覆盖率为 16.50%,典型植被 类型主要有落叶阔叶林。
3.1.1 陆生植物现状
① 拟建公路经过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麦、棉、栽培植被、水生植被 区。沿线以栽培植被为主,有少量的自然植被,其中栽培植被主要有农作物植被、意杨 人工林,自然植被以构树灌丛、狗牙根灌草丛和艾蒿灌草丛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依
据
声环境
一 项目建设前后部分敏感点噪声级增高量在 5dB(A)以上,依据 HJ2.4-2009, 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
环境空气 生态
三级 三级
营运期主要污染物为 NO2,依据 HJ2.2-2008,NO2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max<10%,评价等级为三级。 项目占地不涉及生态敏感区,处于一般区域,长度<50km,依据 HJT19-2011, 评价按三级进行。
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为天门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开辟通道的需要 (2)本项目的建设是优化路网布局、形成公铁联运通道轴线的需要 (3)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的需要 (4)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沿线产业带、经济带发展的需要
1.2 评价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综合工程性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