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重要性:
①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③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3.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4.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为什么坚持新发展理念?
时代需要:
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国情需要:
②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6、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7、创新的地位:
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③发展的基点
8、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9、协调发展的措施: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0、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11、绿色发展的措施:
①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2、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13、开放发展的措施:
①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③顺应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趋势
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④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⑤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4、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5、共享发展的措施:
①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②履行政府再分配职能,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⑤共建共享中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迈向共同富裕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①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③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做法
①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中国经济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②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目的: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措施:
②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②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