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分割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分割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分割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预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数学《分割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探究活动是继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之后探究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内容。

学习等腰三角形,离不开线段的相等和角相等,《分割等腰三角形》将加深同学们对等腰三角形地认识,是等腰三角形内容的延续和拓展。

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阅历,促进学生观看、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宠爱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从学问储备上看:他们已经把握了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关学问,如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等;从技能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沟通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经受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究过程,培育探究精神和合情推理能力;
2、在活动中,体会学问的运用和数学思索的方法;
3、通过探究条件的实践过程,体会数学推理的乐趣,增添合作沟通意识。

[教学重点]: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作等腰三角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
四、教与学的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
3、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4、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节课中我始终贯彻“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自主构建”的教育理念,接受“探,疑、研,悟”等环节主体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厚气氛中把握学问,形成技能,培育感情。

充分表达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一、学生阅读第120页的《阅读理解》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初步认识图形分割的意义,培育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方法。

也为后面的如何分割做了复习。

情景二: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生活中有关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

图片最终出现等腰三角形花坛。

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把剪刀,提问:谁来帮老师分割这个三角形花坛,使它变成两个三角形以便可以种上不同的花?
这样设计:一是用他们熟识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问的欲望,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进一步体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学生上台演示。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两种分割方法:一种是分割线经过顶角顶点;一种是分割线经过底角顶点。

这样设计:为后面的.分类商议思想打下铺垫
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
第一部分:教师追问:已知花坛的三个角分别为36°、72°、72°,你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假如老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改成20°、20°、140°,你还能分吗?
合作:小组合作设计两个三角形,使这两个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
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展示图片,讲解分割思路。

〔教师反问:为何不从顶角的顶点分割?〕
归纳小结:当顶角小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反之,顶角大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

质疑:任何三角形都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这样设计:从特殊的三角形出发,加上学生对这个三角形比较熟识,学生比较好操作,再到一般三角形,从而产生质疑:不是全部的等腰三角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关系?
学生动手画顶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的等腰三角。

这样设计:让学生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多样性,为分类商议思想打下铺垫
设底角为X度,小组合作作图,并求出顶角的度数〔X的代数式表示〕:第一、二组商量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的状况,后两组商量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的状况。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亲历科学觉察的全过程,初步把握商量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通过作图求解,学生可以求出:顶角是底角的2倍、3倍、倍。

对于倍,教师适当引导。

第三部分:探究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是几度?学生根据内角和180度,求出角度。

3、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学问: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中的感悟。

教师适当引导补充,并对学生的表现适当评价,给予鼓舞。

4、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分层作业:必做题:把一个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分成4个等腰
三角形。

选做题:把角度分别20°、20°、140°等腰三角形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

这样设计:一是想以动手操作开始,再以动手操作结束,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二是让学习从课上走到课下,让一种学法得以构建,让一种思想得以延续。

六、教学反思:
我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舞台,无论环节设计,还是作业的支配,都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生的数学体验。

通过操作、观看、质疑、验证、深化等自主探究活动。

丰富学问、提升能力、获得体验。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之法、终身学习之愿、快乐学习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