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_频率调制与解调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Q并联振荡电路的电压、电流间相移为
arctan(Q2f )
fo
Ec
高频 振荡 输入
Rb 1 Lc1 C1
R1
C3
调相信号
输出
V
C
Lc2 C2
Rb 2 Re
L Ce VD
调制信号
R2 输

图7―24 单回路变容管调相器
7.1.3 调频波的信号带宽
信号的频带宽度应包括幅度大于未调载波1%以上的边频分
量,即
|Jn(mf)| ≥0.01
当mf »1时,应包括n=mf 的边频:
Bs=2nF =2mf F =2Δf m
n/mf 4
当mf<0.5时为窄频带调频:
3
2
Bs=2F
1
一般情况,卡森(Carson)公式确
0 4 8 12 16 20
角度调制的优点: 抗干扰和噪声的能力较强
角度调制的缺点: (1)频带利用率不高 (2)原理和电Fra bibliotek实现上都要困难一些
7.1 调频信号分析
7.1.1 调频信号的参数与波形
1.调频信号分析
调制信号:uΩ(t)=UΩcosΩt
载波电压:uC=Uccosωct 瞬时角频率:
调频灵敏度
最大角频偏
( t ) c ( t ) c k f u ( t ) c m c o s t调频指数
调频波瞬时相位为:
ctkf Ucostdt
3.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补充习题:已知调频信号的表达式为
uF(M t)6co2s 1 [80 t1s2i2 n (20 t)0 V ], kf 2 130 ra/sd V 试求:载波频率和振幅;最大相
位偏移;最大频偏;调制信号频率和振幅;有效带宽;单位 电阻上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补充习题:已知载波输出电压 uc(t)co2s(180 t)V
调制信号电压 u (t) 5 c o s(2 5 0 0 t)V ,要求 fm10kHz
试分别写出调频信号和调相信号表达式。
7-1 角调波 u ( t) 1 0 c o s [ 2 1 0 6 t 1 0 c o s ( 2 0 0 0 t) ]V ,
2.间接调频法(阿姆斯特朗法) 思想:
特点:调制器与振荡器分开 频率稳定度好(优点) 设备复杂(缺点)
实现间接调频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相位调制。通常, 实现相位调制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矢量合成法、可变移相法、可变延时法
(1)矢量合成法 主要针对的是窄带的调频或调相信号。 对于单音调相信号:
uPM=Ucos(ωct+mpcosΩt) =Ucosωctcos(mpcosΩt)-Usin(mpcosΩt)sinωct
C /p F
70 ① 60 ② 50
20

10
5
Cj C1
C2
1
0 .1
0 .5 1 2 5
u /V
实际电路: 12uH对 高频开路, 调制和直 流短路
等效电路:
简化振荡回路:
回路的总电容为:
振荡频率为: 在工作点EQ处展开:
式中 :
最大频偏为: 特点(和Cj为回路总电容时比较):相对频偏减小(缺点)
单频的调频波是由许多频率分量构成,属非线性调制
单频调制时FM波的振幅谱: Ω为常数: Δωm为常数:
uFM(t)=UC[J0(mf)cosωct+ J1(mf)cos(ωc+Ω)t -J1(mf)cos(ωc-Ω)t +J2(mf)cos(ωc+2Ω)t +J2(mf)cos(ωc-2Ω)t +J3(mf)cos(ωc+3Ω)t -J3(mf)cos(ωc-3Ω)t+…]
调频特性的要求: (1)调制特性线性要好 (2)调制灵敏度要高 (3)载波性能要好
7.2.2 调频方法
两类:直接调频法、间接调频法 1.直接调频法 概念:用调制电压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振荡频
率f(t)按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 LC振荡器:控制振荡回路的某个元件(L或C) 张驰振荡器:控制电容的充放电速度 常用方法: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 特点:调制器与振荡器合二为一 可以获得较大的频偏(优点) 频率稳定度差(缺点)
1 2 RL
U
2 c
Pc
调频波的平均功率等于载波的平均功率。
7.1.5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1.调相波
(1)概念 调相波是其瞬时相位以未调载波相位φc为中心按
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等幅高频振荡。 (2)表达式
uΩ(t)=UΩcosΩt, uC(t)=UCcosωct 则调相波其瞬时相位为:
φ(t)=ωct+Δφ(t)=ωct+kpuΩ(t) =ωct+ΔφmcosΩt=ωct+mpcosΩt
中心频率稳定度提高(优点)
问题: 变容二极管(对LC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的中心频率
稳定度较差。
稳频措施: (1)增加自动频率微调电路或锁相环路(第8章讨论) (2)直接对晶体振荡器调频
2.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实际电路:
交流等效电路:
特点:
相对频偏非常小(缺点) 中心频率稳定度高, 10-5以上(优点)
——最大频偏
mf
m
fm F
——调频指数,调制深度
3. 调频波的波形
uC
uCUCcoC st
uU co ts
u
(t)C m co ts
(t)
u F M U C coC ts m (fs itn ) uFM(t)
( t) C t m fs it n C ( t)
7.1.2 调频波的频谱
和,
PF M
n
PF M
PF M
n
PF M
1 2 RL
U
2
c
n
J
2 n
(m
f
)
J
2 n
(m
f
)
1
1 2 RL
U
2 c
1 2 RL
U
2 c
Pc
n
J
2 n
(m
f
)
1
1 2 RL
U
2 c
Pc
J
2 n
(m
f
)
PF M
1 2 RL
U
2
c
n
J
2 n
(m
f
)
n
J
2 n
(m
f)
1
PF M
当mp≤π/12时,上式近似为 uPM≈Ucosωct-UmpcosΩtsinωct
积分器
(2)可变移相法 利用调制信号控制移相网络的电抗或电阻元件来实现调相。
谐振回路:
(3)可变延时法 将载波信号通过一可控延时网络,延时时间τ受调制信号控
制,即
输出信号为
τ=kduΩ(t)
u=Ucosωc(t-τ)=Ucos[ωct-kdωcuΩ(t)] ——调相信号
mf
定:
图7―6 |Jn(mf)|≥0.01时的n/mf曲线
Bs=2(mf+1)F=2(Δfm+F)
7.1.4 调频波的功率 u F M (t) U C Jn(m f)co s(c n )t n 调频信号uFM(t)在电阻RL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PF M
u
2 F
M
(t )
RL
由于余弦项的正交性,总和的均方值等于各项均方值的总
振荡频率为:
γ=2时:
展开成幂级数: 忽略高次项,上式可近似为
——中心频率漂移 ——最大角频偏
——二次最大角频偏
二次谐波失真系数: 调频灵敏度:
特点: ① CQ随温度、电源电压变化,造成振荡器频率稳定度下降 ② γ不等于2时,调频特性出现非线性失真,中心频率漂移
2)Cj作为回路部分电容
利用对变容二极管串联或并联电容的方法来调整回 路总电容C与电压u之间的特性。
uUco ts
(t)kpU co ts
(t) kp U si n t
(t)ckpU si n t
u P( M t) U C co C t s k p U ( c o t)s
P( M t)C tkp U co ts
Cmco ts
2. 调频与调相的关系 调相波瞬时频率为:
ckpdUdctost
7.3 调频电路
7.3.1 直接调频电路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张弛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1.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1)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将变容二极管接入振荡回路,在变容二极管两端加 调制电压,当调制电压变化时,引起结电容Cj变化,进 而实现回路谐振频率变化,从而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结电容Cj与所加反偏电压u 之间的关系: 变容管的Cj~u曲线:
瞬时相位:
调制深度
( t ) 0 t ( ) d c t m s i n t c t m fs i n t c ( t )
FM波的表示式:
u F M ( t ) U C c o s ( c t m fs i n t ) R e [ U C e jc t e j m fs i n t ]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7.1 调频信号分析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7.3 调频电路 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7.5 鉴频电路 7.6 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了解) 7.7 调频多重广播(了解)
频谱的非线 性变换
概述
频率调制(调频FM):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
角度调制
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得到调 频波信号
2. 主要调频参数
(t)c t m s in tc t m fs in t
k f m——kf调U频 灵—敏—度最大角( u t) F 频M ( 偏t) c U k f C u c o ( s t( ) c t c m fs in m c o ts ) t
fm
m 2
相位调制(调相PM):使高频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
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得到调
相波信号
调频信号的解调(鉴频FD):从调频波信号中恢复出调制
信号
调相信号的解调(鉴相PD):从调相波信号中恢复出调制
信号
波形: 载波信号: 调制信号: 调频波信号:
调相波信号:
调频与调相的关系: (1)调频必调相,调相必调频 (2)鉴频和鉴相也可以相互利用
n
UC Jn(mf )cos(c n)t
n
Jn(mf)是宗数为mf的n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Jn(mf )
m0
(1)n(mf )n2m 2
m!(nm)!
特性:
Jn(mf)=J-n(mf) n为偶数 Jn(mf)=-J-n(mf) n为奇数
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曲线:
2.调频波的频谱结构和特点
级数展开式进一步写成 uFM(t)=UC[J0(mf)cosωct+J1(mf)cos(ωc+Ω)t -J1(mf)cos(ωc-Ω)t+J2(mf)cos(ωc+2Ω)t +J2(mf)cos(ωc-2Ω)t+J3(mf)cos(ωc+3Ω)t -J3(mf)cos(ωc-3Ω)t+…]
调相信号为:uPM(t)=UCcos(ωct+mpcosΩt)
瞬时频率为:
( t) d d t( t)c m p s in tc m s in t
(3)主要参数 k p ——调相灵敏度
mkpU——最大相偏
mp m ——调相指数
mm pkpU ——最大频偏
(3)调相波波形
uCUccoC st
试确定最大频偏;最大相偏;信号带宽;此信号在单位电 阻上的功率;能否确定是FM波还是PM波?能否确定调制 电压?
7-2 调制信号 u ( t) 2 c o s 2 1 0 3 t 3 c o s 3 1 0 3 tV ,
调频灵敏度 kf 3kHz/V,载波信号为 uc5cos2107tV
试写出FM信号表达式。
7-3 调制信号如图所示。(1)画出FM波的△ω(t)和 △φ(t)曲线;(2)画出PM波的△ω(t)和△φ(t)曲线;(3) 画出 FM波和 PM波的波形草图。
(b )
(c )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7.2.1 调频器
调频器(调频电路):实现调频的电路或部件 调频特性:调频器的调制特性 调频特性曲线: f (t)~u(t) f(t)~u(t)
静态工作时:
Cj
CQ
C0 (1 EQ
)
u
加的调制信号电压uΩ(t)=UΩcosΩt后
u E Q u (t) E Q U c o s t
-
m U U ———电容调制度 EQu EQ
(2)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性能分析 1)Cj为回路总电容 电路:
简化后的振荡回路:
CC:隔直耦合电容,对高频短路, 对调制成开路 Cb:高频旁路电容,对高频短路, 对调制开路
3. 张弛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1)三角波调频信号的生成
框图:
调频原理: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I大小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控 制积分速度随I的大小线性变化,三角波频率随调制信号线性变 化
7.3.2 间接调频电路
常用调相方法: (1)以uΩ控制放大器的谐振频率,从而使通过放大器的载 波相位受到调制; (2)改变相移网络的参数;
1.调频波的展开式
u F M ( t ) U C c o s ( c t m fs i n t ) R e [ U C e jC t e j m fs i n t ]
e jmfsint
Jn(mf)ejnt
n
调频波的级数展开式为:
uFM(t) UC Re[
Jn(mf )ej(ct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