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7单元-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
1. [2014·福建福州高三期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
A. 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 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葡萄牙国王”,哥伦布船队、麦哲伦船队与西班牙有关,故B、C两项排除;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是荷兰,故D项排除;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是在葡萄牙支持下,而且有利于葡萄牙对印度的征服,故A项正确。
答案:A
2. [2015·浙江绍兴高三检测]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荷兰
解析:抓住材料时间“16世纪”以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6世纪的西班牙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是“日不落帝国”,故B项正确;英国称霸是在18世纪,故A项错误;法国从来没有成为殖民霸主,故C项错误;荷兰称霸是在17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B
3. [2014·南昌联考]某一时期,从澳门出发的国际贸易航线有: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澳门-长崎(日本);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
这一时期最早是( )
A. 13世纪
B. 14世纪
C. 15世纪
D. 16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判断。
据题干国家贸易的航行路线的判断,这应是环球航线开通之后。
环球航行最早在1519~1522年。
答案为D。
答案:D
4. [2014·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理论,天主教会始终坚持大地
是扁平的圆罗盘,罗马或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的说法。
对这一说法构成致命性冲击的是( )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C. 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解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这对教会“大地是扁平的圆罗盘”的说法构成致命冲击。
故A项为最佳选项。
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教会的“地心说”,故B项不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科学摆脱了神学束缚,故C项不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宗教神学的“神创论”,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故D项排除。
答案:A
5. [2015·湖南长沙高三检测]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
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材料描述的是( )
A. 19世纪的英国
B. 16世纪的西班牙
C. 20世纪的美国
D. 17世纪的荷兰
解析:根据“独占……商业往来”“海运业……胜过任何别的国家”,可知此国海上运输业发达,据此可判断答案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D项正确。
A、B两项都与“共和国”这一限定不符,C项不是靠“工场手工业”崛起的,可以排除。
答案:D
6. [2015·广东佛山高三质检]某学者写道:“拿意大利来说,……(16个世纪后)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
A. 荷兰的崛起
B.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 英国确立海上殖民霸主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逐渐衰落,逐渐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
荷兰崛起于17世纪,英国确立海上殖民霸主地位是18世纪中期,故排除A、D两项。
C项并非是使意大利丧失经济强国地位的原因。
故选B。
答案:B
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
7. [2014·河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 )
A.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 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 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原因及评价的理解能力。
A项和B项是主观原因;C 项与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不符。
故选D。
答案:D
8. [2015·吉林一模]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B. 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C.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D. 工业革命的促进
解析:从材料中“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遗留物,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可以看出最主要原因是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根据所学的知识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D项时间不符。
答案:C
9. [2015·长沙模拟]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说:“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从材料中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③传播基督教④扩张的方向是南非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西方人……手中拿着《圣经》”变为“我们手中拿着《圣经》”可知,③
正确;由“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可知,①正确。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干的“原因”。
答案:A
10. [2014·柳州联考]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由“16世纪、满载中国商品、前往美洲和‘丝-银’对流”分析,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③项排除。
④是结果不是背景。
答案:C
11. 如果纯粹按市场交换的规则和方式,欧洲是不可能积累起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但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资产阶级带来了“新天地”。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新天地”包括( )
A. 美洲和亚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人口
B. 东方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C. 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潮流
D. 日益广阔的世界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走上了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掠夺的主要对象就是美洲和亚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人口,从而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当时,东方科技虽然领先世界,但基本属于传统科学,促进西方社会进步的是新兴的近代科学,B项错误。
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潮流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产生了,不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C项错误。
日益广阔的世界市场是在工业革命后形成的,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答案:A
12. [2015·湖南长沙模拟]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
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B. 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 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 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解析:本题从人种构成的变化切入考查殖民主义的影响。
注意题干问题的限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表中数据反映美洲人口趋向增长,其主要是白人与黑人的增长,土著人口在急剧下降。
依据教材可知,新大陆发现,大量欧洲人移民到北美洲,推动了北美洲的发展,而黑人贩卖到美洲主要是北美洲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总而言之,人种构成最大影响是促进了北美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了统一市场。
A项是表格反映人种构成的变化,并不是影响;
B、D两项属于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的要求;C项是人种构成变化在经济方面最大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C
13.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一开始就对美洲殖民地实行杀鸡取卵的短视政策。
它不像后来的英国,不知道怎样对美洲殖民地实行那种有系统的榨取,也不知道怎样使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工业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而是一味贪婪地搜刮美洲的金银财富。
当然,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美洲有大量金银可采;另一方面,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向殖民地提供工业品的水平。
材料二商人一旦富有,所渴望的是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借以分享贵族的特权,对投资工业则望而却步。
美洲金银的大量涌入,对工业发展也起了消极作用甚至破坏作用:金银数量的激增造成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工业成本随之上升,产品因而无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这样对美洲金银的榨取,与国内工业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精力充沛的西班牙人都奔向美洲去做发财梦,相应地忽视了发展国内工业。
材料三西班牙国内工业落后,再加上它的航运落后……结果在对美洲贸易中,荷兰、英国商人排挤了西班牙……其原因主要在于:西班牙对于美洲……的榨取,使得西班牙的半封建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贵族经济和社会的重新改组成为不必要的了。
——均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班牙对美洲的主要掠夺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掠夺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美洲贸易中,荷、英排挤了西班牙的原因。
(8分)
解析:第(1)问,“方式”从材料一中归纳答案,根据“一味贪婪地搜刮美洲的金银财富”即可作出判断;原因从材料中归纳即可。
第(2)问,要注意限定,既要根据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造成通货膨胀,忽视国内工业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3)问,从材料中概括,同时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两者对比即可得出原因。
答案:(1)方式:直接抢劫掠夺殖民地财富。
原因:美洲金银矿产丰富,西班牙经济发展落后,不足以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
(2)殖民掠夺的金银大量涌入欧洲,造成通货膨胀;西、葡没有把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主要用于消费,因此西、葡两国逐渐衰落。
而荷、英、法等国将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3)荷、英工商业发达,又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用于国内生产,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西班牙却将财富用于消费。
14. (26分)[2014·北京石景山高三联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
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三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
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发了财的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
(6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1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的做法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6分)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玉米大面积种植”、“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注意时间信息以及外部因素即可。
第(2)问,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可得出体现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3)问,从内外政策方面分析影响。
答案:(1)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3)影响:刺激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加快了英国崛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