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 . 杜雍和大叫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C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 . 杨志道:“不必。
”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2. (2分)(2011·德宏)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们要多看善思,善于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B .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 . 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 . D、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 (2分) (2017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1月4日扬城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孩子们忘乎所以地在冰天雪地中玩耍。
B . 网友调侃“雾霾治理基本靠风”,其实,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C . 他虽然没有帮到什么大忙,但总归尽了绵薄之力,我还是应该感谢的。
D .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下半场”“人工智能”等脍炙人口的关键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2019·广东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 xiè________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我仔细duān xiáng________了一下这个人。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
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xūwànɡ________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④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qīnɡ cuì________的喉咙。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9九上·颍州月考) 默写。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鱼我所欲也》)
(2) 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持节云中,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秋天的边塞风光,蕴含将士的思归之情。
(6)李商隐在《无题》中,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9八上·铜仁期末) 名著阅读。
昆虫世界要评选“最强大脑”“音乐大师”“劳动模范”“最美佳丽”,请你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八下·泰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山中
【宋】秘演
结茅①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注:①结茅:指建造简陋的房屋。
(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2)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8. (18分) (2019八下·融安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④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鼓: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不可名状(名:说出)
B . 日光下澈(澈:清澈)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
D . 乃记之而去(去:离开)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 .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 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原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A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B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一条弯曲的蛇在爬行前进,时隐时现。
C . 走到小石潭的西南去看,看到北斗星和蛇弯弯曲曲的,时隐时现。
D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明明消失了却还看见。
(5)将【乙】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6)【甲】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9. (17分)(2020·沈河模拟)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①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中,红外测温枪与口罩一样,成为几乎所有场合必不可少的“标配”。
枪口无论是指向额头还是手腕,只需一扣“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体温,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查出来。
红外测温枪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它测的到底准不准?被红外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②为什么测温枪无需接触人体就能测温?我们知道,任何物体,无论是火炉还是冰块,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约﹣273℃),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越强。
③人体这个“生命火炉”,无时无刻不在发出波长10微米左右的红外辐射。
红外测温枪则利用光学系统,把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采集的红外辐射转换成为电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及校正,最后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并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
红外测温枪与一般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不同,不是通过热量传导的方式测温的,所以无需与身体任何部位进行接触。
这种测温方式不仅迅捷,而且能避免交叉感染。
④为什么测温枪枪口多指向额头或手腕?因手持式使用方式而得名的红外测温枪,也叫额温枪,专业名称叫红外测温仪、红外体温计或红外额温计,也就是说,使用时一般要对准前额。
就好比我们觉得自己发烧时,首先会摸摸额头。
额头是颞(niè)动脉流经的地方,而且恰好皮肤很薄,面积不小,又暴露在外,所以这个部位是人体内部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
除此之外,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也能作为体温捕捉点:还可以用红外耳温计测量鼓膜温度,但这种测量方式易操作性较差。
⑤为什么测温枪真的会射出光线?我们看到,有些红外测温枪是真的有光线射出的。
这束能被我们看见的光线当然不是红外线,它其实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
因为红外测温枪需要尽可能地与目标测量区保持垂直,从而确保收集的红外辐射能量是从目标测量区域散发出的。
如果担心测温枪的质量参差不齐,尽量避免直视这束光线就可以了。
⑥为什么测温枪测出的体温数值经常偏低?我们在用测温枪测温时,经常发现显示出来的温度低于人体实际温度。
这是因为,额头暴露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下,会造成体表热量损失,导致读数偏低。
所以,在冬季的室外,测量有衣物遮挡的手腕会比测量额头更准确一些。
测温枪读数偏高的情况也有,比如酒后或是运动出汗后测量。
此外,测温枪离目标测量区太远或是在温差过大的条件下,读数也不太准,比不上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
⑦红外测温枪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准确测出人体温度,而是凭借相对可靠的准确度,快速地从大规模人群中筛查出体温超过正常值的那些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红外测温枪无疑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红外测温枪的?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结尾为什么说红外测温枪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红外测温枪的枪口指向额头或手腕,扣动“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体温,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查出来。
B .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联系密切: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越强。
C . 额头、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是人体表面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
D . 有些红外测温枪射出的光线不是红外线,它其实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
10. (15分) (2017八下·玄武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怀旧
丰子恺
童年新年的欢乐,始于新年的前夕。
大年夜的夜饭,我故意不吃饱,好享受夜间游乐中的小食。
从黄昏至黎明,街上携着灯笼收账的人络续不绝。
收账的人,最初来在黄昏时,第二次来在半夜,第三次来在后半夜。
收不上时就放弃不收,说道“带点老亲”,很客气地告别。
平日天一黑就关门,这一天通夜开放,灯火满街。
我常常跟了我们店里的收账员,向各店收账。
访问各店,在我是一种趣味。
他们有的请年菩萨,有的准备过新年。
还有的在那里掷骰子。
认识我的,还拿本店产的食物送给我吃。
我吃饱了东西回到家里,里面别是一番热闹:灶间里拥着大批人看放谷花。
放的人一手把糯米谷撒进镬子里去,一手拿着一把稻草不绝地在镬子底下撩动。
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
这些梅花在欢呼声中出了镬子,就被拿到厅上的桌子上去挑选。
八仙桌中央堆了一大堆谷花,张开笑口的男女老幼你一堆,我一堆,竞相拣出纯白的谷花来,放在一只竹篮里,预备新年里泡糖茶请客人吃。
我也参加,但任务不是拣而是吃。
那白而肥的谷花又香又燥,比炒米松,比蛋片脆,是难得尝到的异味。
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乐之声遥遥相应。
现在回想,这种鼓乐最宜用为太平盛世的点缀。
丝竹管弦固然幽雅,但最富有大众性的乐器,莫如打击乐器。
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
”打击乐器是对大众最有号召力的乐器。
除大锣鼓外,还有小锣、班鼓、檀板、大铙钹、小铙钹等,都不能演奏旋律,只是同样节奏的反复,在轻重缓急中加以变化。
像我,十来岁的孩子,略略受指导也能参加新年演奏。
其音节浩荡,是华丽盛大的。
在近处听时,心会忙着和它共鸣,无暇顾到他事。
从远处听时,似觉远方举行着热闹的盛会,不由心生向往。
试想:我们一个数百户的小镇同时响出好几处的浩荡的鼓乐来,云中的仙人听到了,也会羡慕盛世黎民的欢乐呢。
新年的晚上,我们又可从花炮享受眼福。
最好看的是放万花筒。
大人们一到新年,似乎袋里都是闲钱。
斥两百文购大万花筒三个,摆在河岸一齐放起来。
河水反照着,映成六株开满银花的火树,这般光景真像美丽的梦境。
东岸上放万花筒,西岸上的少年岂肯袖手旁观呢,势必在对岸上也放起一套来。
或者高高地放几十个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远处的响应;或者放无数雪炮,隔河作战。
闪光满目,欢呼之声盈耳,火药的香气弥漫在夜天的空气中。
当这时候,全镇男女老幼似乎都以游戏为职业。
新年里孩子们每天总要访问爆竹店一次,而我格外热心。
我曾把鞭炮拆散来,改制成无数的小万花筒,其法将底下的泥挖出,将头上的引火线拔下来插入泥孔中,倒置在水槽边上燃放起来,宛如新年夜河岸上的光景。
虽然简陋,但神游其中,想象得比河岸上的光景更加壮丽。
这种游戏只限于新年内,平日是不被许可的。
到现在,偶尔闻到火药气时,我便立刻联想到新年及儿时的欢乐。
二十多年来,我或为负笈,或为糊口,频频离开故乡。
上述种种,在这二十多年间渐渐消灭。
但希望每年有个像“新年”的新年,以调剂一年来工作的辛苦。
我想这像“新年”的新年一定存在着,将来总有一天会来到的。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编》,2001年版,有删节)
(1)用动宾短语依次概括文中“我”的新年趣事。
________听鼓乐声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
(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该句)
②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俗语含义的理解)
(3)综合全文来看,下面的描述与尾段作者认为“像‘新年’”的新年记忆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 . 收账时双方一团和气,宛如主客,收账者不咄咄逼人,反而能与人为善。
B . 即使是乡间小镇也能有数台热闹的鼓乐表演,参与者众多,酬谢仙人赐福。
C . 大人比平时舍得花钱,竞相用花炮欢庆新年,常常引得全镇人围观欢呼。
D . 儿童比平时自由快乐,能吃到各处美食,各处玩耍,受到大人们的优待。
(4)下面链接材料与本文的语言风格有相近之处,试结合本文举例分析。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八上·芜湖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善意,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是最触动心灵的情绪;善意,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是沟通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善意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请以“▲的善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答案:5-5、
答案:5-6、
答案:5-7、
考点:
解析: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答案:8-6、
考点:
解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