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3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3月份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卷人:)
第一部分(2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像一部卷zhì( )浩繁的史书,太湖记载着人类生命的足迹。

翻开它凝重的书页,那吴越春秋的金戈铁马,西施、范蠡、勾践、夫差、伍子胥……一个个历史人物,活生生又在波光里 a (叠现/重现)。

猎猎的jīng( )旗,争流的百舸,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征战的鲜血;湖水汩汩,是吴越两地百姓的企求和呼喊?还是无奈的叹息?(A) 如果说,二千多年的灿烂诗篇是对历史英雄的热情歌咏,那么流传在吴越大地上的无数美好传说,便是百姓对平安幸福的企求和希望。

漫步于秀丽静mì( )的太湖边,望一眼叠翠峰峦怀抱中的村庄、良田和潺潺溪流挟着永不疲倦的活力,肥沃了江南鱼米水乡(B)……举目四眺,水天相连,湖面上条条渔船,点点白帆,芦苇摇yè( ), b (犹若/恍惚)潘天寿老先生最生动的一幅水墨画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卷zhì( )浩繁 jīng( )旗静mì( ) 摇yè( )
(2)根据上下文,在括号内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ab两处横线上:(2分)
a: b:
(3)短文中两处划线句,一个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一个句意表达有误,请加以改正。

(2分)
划线A句修改:
划线B句修改: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2) 峨眉山月半轮秋,。

(3) ,铁马冰河入梦来。

(4) 河流大野犹嫌束,。

(5) ,弹琴复长啸。

(6) 此夜曲中闻折柳,。

(7) ,凭君传语报平安。

(8) 杨花榆荚无才思,,
(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

3.校学生会开展“走近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邀嘉宾,听讲座】
(1)下面是学生会邀请九年级语文组组长刘老师参加传统文化讲座的邀请函,邀请函中有几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校学生会邀请您于4月3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为九年级同学从事“走近传统节日”知识讲座。

恭请您届时光临。

此致
敬礼!
校学生会
2020年4月1日
①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②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名著阅读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8)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4 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二)非连续性文本(15分)
材料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节选)
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

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考试具体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学科特点确定。

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

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材料二:
取消考试大纲的中考,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有考试大纲,日常的学习有目标和方向,对升学考试更有信心;有考试大纲也有利于教师更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能抓准考试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

取消了考试大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很有可能学会的没有考,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平时没搞明白的地方。

唱歌唱戏尚且有高潮部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倒是四平八稳,毫无跌宕起伏,学到的知识点能印象深刻吗?考试范围不明确,知识不分重点,凡课本上有的、老师拓展的内容都要全部学会,这不是意味着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吗?简直与老生常谈的教育“减负”背道而驰!
材料三:
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机械简单的“教”与“考”让一些师生乐此不疲。

有教师坦言,考纲使用几十年,一切圈着考纲转,哪怕标点由顿号变成了逗号、某个句子多用了个助词等都琢磨了个遍。

如此下去,还有多少教师会致力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呢?
社会诟病应试教育已久,但怎么去改,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初中考试大纲的取消,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可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纠偏。

显然,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大钢怎么教?怎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将所教内容通过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命题呈现出来?这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

对学生而言亦如此,“盲考”的抓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些习惯统统要丢掉,还要学会深度思考,拥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培养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自主消化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还需打消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以前习惯了让孩子照“纲”学习,现在考纲取消了,家长短期内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取消考试大纲,有利于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能让学校安静办学,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中考会合理地设置考试内容的结构,减少一些完全考死记硬背试题的比例,调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扭转。

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落后教考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节选自浙江教育报《取消考纲,中考要行稳致远》)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取消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B. 以后的初中学业水妥考试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C. 考试大纲取消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了,因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
力。

D. 基础教育改革应提倡推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教考方式。

2. 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谈谈教育部取消考纲的意义。

(6分)
3、依据材料谈谈考试大纲取消后,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

(6分)
4、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取消考试大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18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1.解释加点字(8分)
(1)令与诸子游.(2)从.为巡官
(3)方.登进士第(4)李德裕素.遇之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2分)
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4分)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从本文来看,李商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具体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9分)奶奶的星星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鹤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唤,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

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

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楼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己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在奶奶的怀里。

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

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了一个
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来了。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

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

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予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3分)
A.关于“我”幼年时在奶奶怀里所闻所见的描写,如梦似幻,亦虚亦实,富有诗意。

B.有些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长大后不要忘了奶奶,这引起了“我”对他们的讨厌。

C.本文善于通过对话创造情景,“我”长大后还要给奶奶踩背的对话,显得温馨而有趣。

D.文章通过奶奶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爱和温暖的追求,也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我”对死的认识和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单分析。

(5分)
3、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5分)
三、写作(65分)
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会倾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于你而言,倾听之后,走进了他人的世界,可能收获了一份友谊;可能燃起了梦想;可能走向了更广间的天地,看到了世界的缤纷色彩……
请以“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