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宁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 (共8题;共10分)
1. (1分)读拼音,写词语。
chūn chéng hán shílà zhúqì t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ī zhùqī yāyíng yíng mò m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分)填空
弯弯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的船
闪闪的________ ________ 蓝蓝的________
3. (1分)看拼音写汉字,再读句子。
mā ma________在kàn shū________。
4. (3分)照样子,写一写。
(1)例:风和日丽
含有“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狐假虎威
含有动物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小鱼游到了大海里。
(4)例: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用划线词语造句)
5. (1分) (2017四上·洪湖期中)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________
②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鼓得像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
________
③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________
6. (1分)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①《望天门山》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________,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②《望天门山》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的美景。
7. (1分)我会用关联词语连句子。
①亲自来到意大利。
切身地体会到它的美。
②我不是亲眼所见。
我不会相信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
③她游历了欧洲。
她要来中国旅游。
8. (1分)照样子写句子。
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8分)
9. (8分) (2019六上·镇原期中) 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
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种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嘠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3)为什么桑娜认为“自已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揍我一顿也好”说明________。
(5)你从短文后三段桑娜的心理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10. (4分) (2019五下·吴忠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棵银杏树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银杏树。
它高大挺拔,灰褐色的树皮十分苍老,就像一位老人布满条条皱纹的手背,谁也不知道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
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那么银杏树就像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
它耸立在一排水杉前面。
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体保护着杉树。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人加工过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银杏树的叶子是美丽的。
春天树上萌发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
微风吹过,眨呀眨的,像少女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
夏天,叶子长成了小扇的模样,片片翠色欲流。
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
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为蓝天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的,黄澄澄的,(埋葬埋藏)在(稠密细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发觉),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炫耀夸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而不傲慢;你果实累累,却不居功自傲。
你给人奋进的力量,教人谦虚的美德。
银杏树,我赞美你!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________ 稠密________
(2)用“/”划去第3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3)“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突出地揭示了银杏树的________。
(4)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叙的。
(5)给短文分段,用“∥”标出,并写出段意。
(6)短文赞扬了银杏树的什么?
11. (6分)课外阅读。
鹤
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
不久,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
今天的第一个鹤群映入眼帘。
飞机的编队,一般都是三架为一组,排成三角队形,可是我有生以来初次看到的鹤的队列,却是一字形横队。
鹤群迅速向这边移动。
当飞临我们伫立的稻田上空时,我们引颈仰望,鹤大小如白鹭,体形已可看清。
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大约有上百只。
它们一律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地伸着,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我抬头仰望着,脖颈有些酸痛,此时,鹤的编队已渐渐接近雁回山。
当鹤群最后飞临群峰上空时,位于队列最后面的大鹤长鸣着,鸣声悠扬,响彻天空。
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右转,变成单列纵队。
“怪呀!为什么变换了方向?”
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优哉游哉地翱翔高空。
后续的鹤也都一只紧接着一只向右旋转,直冲高空。
此情此景多么壮观呀!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
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只鹤都一点一点冉冉高飞。
盘旋的圆形队伍和轻快飞舞的鹤,壮观奇丽,美不可言。
(1)结合短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晴空如洗:________
无言可喻:________
(2)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4自然段中描写优美鹤姿的语句。
(4)写出第9自然段中的使用了两次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5)读完文章,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习作 (共2题;共2分)
12. (1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仿写一个比喻句)
(2)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3)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仿写一个拟人句)
(4)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缩句)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用下划线词造句)
13. (1分)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苦吗?我们常常忽略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现在,让我们把那极为珍贵的东西找回来吧!请以“爱”为主题,用一两件事写写爸爸或妈妈对你付出的爱。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表达真情实感。
③用具体事例来讲述。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与积累 (共8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答案:4-3、答案:4-4、考点: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18分)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答案:10-5、
答案:10-6、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三、习作 (共2题;共2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答案:12-5、
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