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概论复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今已无存。

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汉族建筑宫苑的典型。

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

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

2.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相关概念
二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三Landscape(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用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园林学—现代风景园林学—LA—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曾经叫做园丁Gardener,后来叫做Landscape gardener。

亦即景观设计师,是以园林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四CHSLA——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成员。

/cn/ 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五景观学——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景观学者对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

他们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

——人地关系学!六苏州大学郭明友:1.基于交流、借鉴、传承、发展的学术交流太少;2.基于宣誓立场、标举创新的个性化批判有点多;3.开展批判的最基本资格是要全面了解批判对象;4.现实海归景观学派对中国古典园林缺少学习;5.苏州园林不代表中国园林的全部尺度,古典是一种风格,不等于古代,古典美在现代社会也有价值;6.二十年后中国以何参与世界园林学术高端
对话?——妄自菲薄与抱残守缺都是学术进步的障碍。

七风景园林学的产生和发展融合了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知识,综合运用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亦即多种技术和艺术手段。

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
哲学: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或人地关系);美术:园林曾经是地上的绘画;建筑:早期西方园林就是建筑空间的延伸;规划:园林与城市规划曾经长期是一个词汇;园艺:园林曾经就植物种植技术与艺术;
第二节与相邻学科关系:
八咱们专业能干什么——专业知识系统(五个二级方向)
第一,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History and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onservation)
第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ndscape Design)
第三,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第四,园林植物与应用(Plants and Planting )
第五,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Landscape Technology)。

九第一.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学科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

理论基础是历史学,通过记录、分析和评价,建构风景园林自身的史学体系。

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学科史等。

十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综合研究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如美学、地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设计学、管理学等与风景园林设计之间关系。

研究领域包括: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风景园林批评、风景园林评价、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等。

十一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

包括传统园林、自然遗产、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遗址公园等遗产地区,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河流廊道、动植物栖息地、荒野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

主要研究:传统园林保护和修复、遗产地价值识别和保护管理、保护地景观资源勘察和保护管理、遗产地和保护地网络化保护管理、生态服务功能区的保护管理、旅游区游客行为管理等。

十二第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的各类空间与场所需求为目标,通过场地分析、功能整合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研究,以整体性设计创建舒适优美的户外生活环境,并给予人们精神和审美上的愉悦。

该方向是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组成部分。

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庭园、屋顶花园、室内园林、纪念性园林与景观、城市广场、街道景观、滨水景观,以及风景园林建筑、景观构筑物等。

十三第三,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生物圈、国土、区域、城镇与社区等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

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区域景观规划、湿地生态修复、旅游区规划、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城镇绿线划定等。

十四第四,园林植物与应用——研究适用于城乡绿地、旅游疗养地、室内装饰应用、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
资源收集与遗传育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生理与生态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园艺疗法、受损场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种植工程、防护林带建设等。

第三节设计领域
十五第五,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中的土方、建筑、给排水、照明、弱电、水景、种植、假山叠石、绿地养护、病虫害防治,以及特殊生境绿化、人工湿地构建及水环境生态修复和维护、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绿地防灾避险、室外微气候营造、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等。

第二章风景园林学发展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造园是人类改造和完善生活环境的艺术,产生于人类出现伊始,因此,园林文化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

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历史过程中,其本质几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然而,在呈现形式、审美思想、规模尺度、物质材料、工程技术、功能总量等方面,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二复述世界风景园历史,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课题,通常是“西方(世界)园林史”课程和“中国园林史”课程的核心任务。

周维权先生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原始文明阶段(原始生产时期);第二.农业文明阶段(农耕生产时期);第三.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生产时期);第四.信息文明阶段(后工业生产时期);
三还有另外一种分段描述方式:第一.古代园林阶段(文艺复兴以前);第二.古典园林阶段(文艺复兴-18世纪);第三.早期风景园林阶段(19世纪);第四.现代风景园林阶段(20世纪);
第二节. 现代风景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四1.现代风景园林的发生背景:现代风景园林是相对于19世纪以前古典园林而言的一个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园林不仅具有文化风景特征,更重要的是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多功能、民众化等特征。

现代风景园林的产生的三个历史现实因素: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快速增长。

五城市化——矛盾与纠结交织
过去一百多年,世界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最快阶段,然而,城市却没有如人们所愿那样“使生活更美好”。

相反城市在展示其理想化、积极健康的一面的同时,却暴露了更多的非理性、非健康的一面,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现代城市的深层矛盾。

六城市化——文明的蜕化
一方面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信息爆炸等高度集中物质生活基础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人类在并不需要的诸多便利和奢侈产品面前无所适从,虽然能够快速了解世界,却迷失了自我,掌握着太多的知识,却逐渐忘记了思考。

同时,自我封闭的小区、陌生的公寓邻居、居民情感的荒漠、认同感的丧失、居住与工作地点远距离分离、朋友同事亲人的分散居住等等,都使得人的生活与成长环境急剧恶化。

七城市化——悖论的发展
一方面是高度发达的基础建设:公路、地铁、高架桥、高速路等的综合交通系统;公交、出租车、私家车、多种交通工具;行为范围的大幅度扩大。

另一方面是日益严重的交通困难:交通阻塞;城市空气的污浊;一方面是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争先恐后的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是文化的本土个性的泯灭,尺度不协调的宏伟,非人性化的发展和建设;无所适从的城市人,在内心深处缅怀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八规划!园林!设计!——不只为一个具有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工业化——从过程到结果,都需要重新认识!从客观上看,工业化为人类创造了超过此前约晚年的物质财富综合,然而,在本质上,这是一种过度逐利的生产,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一种观念、文化,乃至于最终成为一个时代和人类世界。

过去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掠夺和摧毁,也是人类此前万年历史的综合。

九棕地——如果有一天,棕地成为地球上最大最多的陆地面积,人类将去那里?
棕地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的核心课题。

十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快速增长,将原有的城市环境支离破碎,生态环境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以至于人们开始逃离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

现代风景园林的价值逐渐开始被人们认识和提出,并被赋予了突破传统风景园林娱乐和修性的更多功能。

由此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即解决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十一大师的观点:霍华德的《明日的花园城市》: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

奥姆斯特德——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的发展;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设计原则:1、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2、保护自然景观,并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自然式规则)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5、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十二2.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现代风景园林学开始于美国。

奥姆斯特德以“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宝石项链”两个项目,开现代风景园林之先河,赢得“现代风景园林之父”的美誉。

随后,美国的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先后开设相关的专业学科。

1932年,英国莱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开设了第一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二战后,许多欧洲著名高校相继设立了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开始了研究生项目。

当代的景观都市主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今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延续着城市的生长。

第三节.中国风景园林的前世与今生
1.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十三近代以前(包括古代)的中国风景园林,需要我们专门的研究和再认(上林苑、魏晋山水园、大唐曲江苑);
100年前(清末民初)的城市公园运动,可以被视作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实践的开始。

朱启钤:中山公园、莲花石公园
十四1951年,北京林业大学(汪菊渊、孟兆祯)
1951年,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
1952年,同济大学(冯纪忠)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发生伊始,就是跟在“农学”和“建筑学”两位大哥身后的小弟,以至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的学科内涵。

专业知识体系被分割,培养高层次人才缺少平台。

十五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风景园林长期是建筑学科下二级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则是农学类林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从工到农,都是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层次,学术地位大大降低而被边缘化,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由于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户之见和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和偏差,进而恶化到学科定位不稳、学科地位偏低、社会影响削弱。

十六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110个一级学科之一,列在工学门类,学科编号为0834,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风景园林学成为和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并列的一级学科,人居环境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人居环境学
十七2.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现状:目前我国约有200所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并且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发布了国内高校风景园林学排名: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7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

其中得分在70分以上的高校为:
十八第三节.中国风景园林的前世与今生:国内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现存问题第一.学科分布依没有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等设计学科分别设在建筑类(65%)、工程类(15%)、环境学类(15%)、林学类(5%)的院校中。

因此,综合型的、能够主导本土化设计的高级人才目前十分短缺。

第二.人才总量依然稀缺,第三.现实学科理论建设问题尤为严重:我国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毫无自信、践踏文化、破坏风景名胜、好高骛远、孤陋寡闻第五,认知障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与工程技术的认知、传承、续接与发展,陷入严重的困境。

第六,人地关系——当代中国的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已经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紧张的时期。

第七,利益驱动——全球化审美潮流的侵袭,加之国内工程领域唯利是图的经济驱动现实,中国园林艺术已经陷入深度的浅俗化、功利化的陷阱。

十九 3.关于中国园林艺术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1.准确定位科学,回归交叉融合的本相;
2.培养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开拓创新;
3.技术要突破创新与文化传统紧密结合;
4.生态、生产与艺术审美设计才是园林;
5.风景园林将先于建筑设计引领未来规划;
6.中华民族将进入全面的人居环境美化阶段;
二十第四节.当代风景园林的热点话题:国际“风景园林学”的现实关注热点:这是一个见仁见智、难以一言蔽之的话题,因为:首先是各国现实的发展建设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资源环境不同,因此对风景园林学设计提出的现实需求也不同;其次是由于这些不同和差异,
即便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未必适合、也不应该、不可能适合所有地方的风景园林设计营造;——中国正在焦虑与冒进的困局中挣扎!
二十一 1..吴良镛【两院院士】:风景园林专业与社会发展2. 理查德.韦勒(Richard Weller)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反思21世纪风景园林学的存在根本 3.安妮.斯波(Anne Spirn)教授【麻省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的语言 4.艾伦.德明(Elen Deming)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当下风景园林学中的明日价值
5. 刘滨谊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风景园林三元认识论
6.李树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系】:风景园林生态修复中植物应用的理念与技术
7.徐嵩龄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国务院参事】:风景园林学学科间概念植入
8.郭明友:关于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的重新认知与科学传承
9.孟兆祯【工程院院士】: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园林之林10.成玉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从兼容走向自律——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趋势11.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学系前系主任】:棕地2018:对后工业景观的再度反思12.尤根.瓦丁格(Juergen Weidinger)教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系主任】: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氛围营造及评价原则13.刘晖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中国地景文化思想之现实意义探索14.罗纳德.亨德森(Ron Henderson)【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风景园林学与大学15.俞孔坚教授【北京大学景观学院院长】:生态文明的基础设施16.杨锐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境其地——风景园林学范畴论
第三章东西方园林文化比较
一古罗马诗人、哲学家卢克莱修——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

地球上不同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经做过类似的梦,那就是幻想过最理想的生存空间——“乐园”。

据童寯教授考证,西亚造园历史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伊甸园天国乐园”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

二伊斯兰教的天国乐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那里,果实常时不断,诸河流于其中,那是:水质不腐的水河,乳味不变的乳河,饮者称快的酒河和蜜质纯洁的蜜河。

三中国园林最早也是梦境:中华先民创造昆仑神话、蓬莱仙岛和天堂瑶池,与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是,中华先民臆想的“天堂”很早就在“人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这“天堂”就是中国的古典园林。

四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IFLA)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五2.西亚园林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园林风貌特色:a.几何形:方线条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b.绿洲情结:水、草坪;c.土地贫瘠,石材丰富;
六古埃及——私家花园:金字塔时代,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16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

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

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

七伊斯兰古典园林风格的特征:1.对水与绿色的神圣情怀。

沙漠上的游牧民族对“绿”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也有着深刻的反映,对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

2.平面分布。

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3.无人物造像
八夏里玛花园(1981):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加始建于1642年,1981年列入WH,三层台地,水池、喷泉,十字形花园。

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杰罕为宠姬泰吉•玛哈尔修筑的陵墓。

泰姬入宮19年,1630年生下第14個孩子后死於南征軍營中。

泰戈尔说:“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九夏利马花园:‘Shalamr’意为快乐家园,建于1639~1641年沙贾·汗统治时期。

该园建有三层台地,辅以大理石凉亭、瀑布、喷泉、大型装饰性水池等景观元素,是世界上最美的伊斯兰园林之一。

这座莫卧儿王朝的“纪念碑”邻近印巴边境,距著名的巴基斯坦历史文化名城拉合尔市中心5公里。

沙拉穆尔由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亲自设计,设计与建造受到了当时克什米尔地区园林风格的影响,沙贾·汗试图把克什米尔山地园林带到平原地区。

台地、利用水道作为中轴线、大理石瀑布等,都反映了克什米尔园林风格的影响。

十 3.欧洲园林:希腊——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

公元5世纪,希腊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宅院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

公元前7世纪的庞贝,每家都有庭园,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即所谓“廊柱园”,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

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

古罗马山庄园林——依托自然山形营造台地园林,成熟的拱券技术与集中式构图,使这一时期的建筑与古代任何其他国家的建筑都大异其趣,并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罗马庄园园林最显著的特点——庄园园林最显著的特点是,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埃斯特庄园(1550)——意大利国土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80%,三面为坡,沿海一线是平原,所以自古意大利贵族和富豪多背山面海建造别墅。

埃斯特庄园是台园林典范,与法尔耐斯庄园、兰特庄园并列文艺复兴三大名园。

十一意大利朗特庄园位于罗马北96公里处小镇上,是16世纪中叶所建庄园中保存最完整一个。

1566年,由著名设计师维尼奥拉为红衣主教甘巴拉建造的夏季别墅,用时20年才大体建成。

后由兰特家族接管便称为兰特庄园。

西班牙园林艺术——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承袭巴格达、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又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转化到巴洛克式。

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墨西哥以及美国。

法国的园林——法国在15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内卢森堡宫园。

路易十四世于1661年开始在巴黎西南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公顷,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大宫园。

荷兰园林——荷兰人酷爱花卉,园林中采用满种鲜花图案的花坛。

园路也常铺设彩色砂石,因而园林色彩艳丽,效果独特。

荷兰水网稠密,水量充沛,造园师往往喜欢用细长的水渠来分隔或组织空间。

造型植物运用十分盛行,且形状复杂、造型丰富、修剪精致。

实例:赫特.洛宫花园(Het loo)。

英国园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所冲淡。

英华庭园——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风格的园林应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英华庭园”。

之后,这种“英华庭园”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

十二英国著名古典园林艺术大师——:布里奇曼(?—1738):放弃修剪,转向自然。

威廉·肯特(1686-1748):自然是厌恶直线的。

画家是以颜料在画布上作画,而造园师是以山石、植物、水体在大地上作画。

兰斯洛特·布朗(1715-1783):大地的改造者;无所不能的布朗;园林是风景,也是音乐和诗画。

威廉·钱伯斯(1723-1796):《东方庭园论》;邱园中的中国塔与孔庙;园林是高雅的文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