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联系社会背景,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展示、探究法、吟诵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一起吟诵刘禹锡的两首诗:秋词和竹枝词
师:《秋词》,是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诗,这首诗表现了作怎样的情怀呢?学生答:(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古文《陋室铭》再一次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一生读目标
师:现在大家拿出学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三)检查预习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看题目,陋室铭)简介“铭”这种文体。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的特点一一通常情况下都是用韵的。
3、自读课文并注意读准字音
辨音识字:
德馨()苔()痕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何陋()
4、了解写作背景
师:学案上的写作背景大家看过了吗?这就是策知县第三次分给
刘禹锡的小房子。
(大屏幕显示陋室)
(四)初识陋室
(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
1、老师先读一遍课文,大家注意字的读音和节奏
2、这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声律对仗,具有音乐美,
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标出押韵的字,找出对偶的句子。
3、铭文用吟诵的方法更能体现音乐美:现在老师吟诵课文,大家体会铭文的音律美。
(五)疏通文意(过渡语:在初步认识陋室的基础上,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
吧!)
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住在什么样的一个陋室里。
1、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交流并尝试解决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
2、师:我看大家交流的差不多了。
大家有没有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学生提出交流中没解决的疑难问题
3、师:检查一下交流的情况。
解释加线词语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
草色△帘青:谈笑有可以阖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阅金经:
往来无白丁惟吾德馨:
翻译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六)合作交流
1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既然是作者自己所居的陋室,开头为什么要写山和水,结尾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和子云亭?
3作者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借他
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不漏的原因:文中原话何陋之有,唯吾得馨
师:何陋之有就是不简陋,为什么不简陋呢?从哪个地方看岀来?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外之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了。
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大家知道刘禹锡的知心朋友是谁吗?口居易柳宗元啊这样几位大神级的人物在一起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学生总结: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2、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冬由“仙”、“龙”引岀“德馨”,点出文章中心;作者以古代明贤自比,表现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证明陋室不漏。
3、作者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安贫乐道,告诫傲岸。
托物言志
带着一种崇敬之心,再次诵读读《陋室铭》,
师: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
七: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写收获
学生展示
齐读【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齐读教师寄语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陋室铭》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