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师幼共建主题活动——溇港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活资源——师幼共建主题活动——溇港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思考
【摘要】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推进的有力抓手,在
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但在幼
儿在与资源交互活动过程中,怎样盘活资源,活用资源,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本
文作者将通过系列的探究,从“心中有资源、眼中有事件、打造主题场”三个层
面探究资源的活用,真正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学习。

【关键词】溇港资源;幼儿;盘活;主题活动
溇港区域内资源丰富,在尝试将各类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我
们一方面关注资源蕴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关注幼儿是学习小主人的理念,并一
步步尝试将主题活动项目化,让溇港资源与主题活动相融成为幼儿园特有的课程
内容。

然而,随着我们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在溇港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过
程中,想让幼儿活用资源,成为主题活动开发的真正小主人,我们的困难非常大。

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有几个:
一是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兴趣。

于是,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左右为难的时刻:一
方面对于已选择的资源内容不知道该不该持续探究,也不知道怎样去打破幼儿的
冷淡。

另一方面,在想办法让幼儿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的时候,又产生了过度
的干涉,不知道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价值点所在。

例一:如在大班《美食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一家人餐桌上的美
食的调查,让幼儿了解家乡一些传统美食,最重要的是想让幼儿采访老一代人的
经历,从中吸取一些珍惜食物、忆苦思甜的情感教育。

但是孩子们对于怎样采访
老人、问什么的问题梳理经验太少,他们的兴趣渐渐转移到“自己最想吃什么”
上去了,采访老人的计划很多人没有真正完成,也没有达到采访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是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资源难以转化为课程内容。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幼儿常常会被一些资源吸引,如玩具、图书、音乐、电
视节目等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好处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转化为课程内容。

一方面,很多幼儿喜欢的资源可能与课程主题无关。

例如,大部分幼儿都喜
欢卡通人物,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幼儿感兴趣就安排了一些关于卡通人物的活动,
这些活动就没有意义了。

另一方面有一些溇港资源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和
健康风险。

例如,幼儿可能对危险的物品感兴趣,如锐利的工具、有毒的物质等等,如果老师安排这些资源作为课程内容,很容易导致幼儿偏离正规认知教育方
向而产生危险。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资源上,他们往往会喜欢把注
意力分散到很多东西上。

三是主题活动开展就像“走过场”,幼儿的自主很难实现。

一些主题活动的设身是模式化的,缺乏个性化设计。

比如,每年国庆节都会
开展以国旗、国徽、国歌等为主题的活动;每年冬季都会有元旦的庆祝活动,这
些模式化的活动缺乏新意和创新,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还有许多活
动过于注重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兴趣。

比如,一些基于溇港资
源的活动以“新颖奇特”的形式吸引幼儿,但缺乏真正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只
是简单地表演“惊叹效果”。

这种陈旧的活动形式往往难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更
不可能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

例二:孩子们在溇港生态园种植莲藕,但是泥池很小,大概只能容纳几个孩子,于是老师便让几个小朋友代表,在阿姨的带领下挖泥,等泥土挖深了一些以后,就让这几个孩子把莲藕种了下午,然后其他的孩子们都在池子边上观看着,
他们也很向往,但是没有机会下池子去种莲藕。

活动匆匆结束,孩子们虽然对种
植莲藕很感兴趣,但是却很遗憾没有机会去体验种植。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要如何挖掘和利用溇港资源,如何尊重幼儿的经验、
兴趣和需要,把资源融入主题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大调查:心中有资源
溇港的先民傍水而居、以水为家,伴随水脉衍生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所以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激发幼儿对资源产生探究的兴趣。

比如:稻、渔、织、猎等并重的农耕稻作文化资源;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资源;越剧昆曲、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资源……
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实地走访搜查,绘制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分布图,并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与调整资源地图的相关内容,建立溇港课程资源框架,为
溇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做好充分保障。

我们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是课题组开
发资源的亲密伙伴。

一些关于溇港文化的历史背景、民间文化、风俗习惯等,都
可以利用家长的力量收集和整理。

我们将特长家长定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参考对象;发放各类“资源调查表”“征集公告”等,帮助拓宽我们资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

丰富的溇港文化是我们溇港课程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再经过细致的梳理、对照《指南》,层层筛选,将其逐步纳教育教学资源库,优化课程资源网络。

二、小关注:眼中有事件
对于幼儿来说小到一片叶子、一朵花;以及生活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经验;
大到社会问题都可被视为课程资源。

我们引导幼儿园围绕身边的“资源”或“事件”,开展项目式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自由观察、自主探索,通过老师的支持和
建构,再将主题放大、充实或完善,将一个个浅显的议题、资源或事件变成系列
的主题活动。

比如,孩子们提出:“桑果为什么有白色的呀?”“小蛋壳为什么会长在树上?”“幼儿园哪些柿子是甜甜的呀?”“桃树叶子是红色的是不是生病
了?”“太湖里的帆船并没有动起来呀?”“螺蛳怎么就只剩下壳了呢?”等,
牢牢地抓住幼儿的问题和兴趣点,随时生发和推进,让这些趣活的话题和资源,
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

三、真探究:打造主题场
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要善于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美”的精神文化去滋养心灵。

我们在幼儿园打造不同的“主题场”,如烟渔茶室、木偶昆曲馆、溇港生态园、湖畔人家等特色场馆,实施多样、多元、特色主
题活动,支持幼儿获取直接经验,以浅显易懂、多元开放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传递
给幼儿,感染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

如我们带领幼儿进行“亲亲鱼儿”“渔水欢歌”“吴溇人家”“我的家乡在
七都”“美味灶头饭”等主题活动,把握教育契机,将溇港传统文化引入常态化
教育,让幼儿感受到凝结在时间里的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中,亲历家乡溇港文化,对溇港文化之“根”产生认同和共鸣,善纳幼儿
的成长,致敬幼儿多样化的童年。

总之,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教师要跳出书本,将目光聚焦在幼儿身上,支持幼儿与资源的灵活互动,继而引
发幼儿生成系列的主题活动,成就幼儿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