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课文,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引入。
(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中的人物。
2.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4.解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为正义的事业敢于牺牲的人。
)
师:每当提到壮士这个词时老师都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知道这里的壮士指的是谁吗?(师结合学生回答简述“荆柯刺秦”的壮举。
)
师:古代的壮士慷慨悲壮,狼牙山五壮士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朗读是走进五壮士的最好方法。
二、走近作者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
中共党员。
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同年参加革命。
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齐读生字,再组词。
(2)学习多音字:绷(bēng běng)
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妈妈一天都绷着脸,好像谁惹她生气了。
②读一读:虽然这位年轻的战士受伤了,腿上缠着绷带,但是看到战友陷入泥潭,他毫不犹豫地一绷竟将战友推到旁边。
(3)我会连(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
居高临下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昂首挺胸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粉身碎骨惊动了天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惊天动地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气壮山河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4)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第一组词: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滚落深谷
师:这些词是写谁的?读后,敌人在你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第二组词: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这些是写谁的。
五壮士给你心中呈现的是什么形象?
师:描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语,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强烈。
我们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就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描写敌人,一组描写五壮士。
4.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会填)
课文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最后写(英勇跳崖)。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六、当堂检测。
(借助课件学习)
七、布置作业。
(我会连、我会填)
八、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