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四章分子束外延完美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压强10-8Pa7.510-3Torr/Pa=7.510-11Torr) (4)特别注意原子级干净的表面。
图4-1 硅MBE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2 硅分子束外延的发展历史背景
相对于CVD缺点而发展起来。
跟真空度有关,温度控制是关键。
监衬测底分 晶子向束与流外有延以温下度C几的V种关D:系。缺陷:衬底高温,1050℃,自掺杂严重(跟高温有关)。
(1)电子束轰击硅靶表面,从而容易产生硅分子束。为 了避免硅分子束散发到旁边去而引起不良影响,大面积屏 蔽和准直是必需的。
(2)电阻加热的硅阴极产生不了强分子束,其它的石墨 坩埚有Si-C玷污,最好的办法是电子束蒸发产生硅源。因 为,硅MBE某些部分温度较高,便于蒸发,硅的低蒸发 压要求蒸发源具有较高温度。
生长速率比较慢,既是MBE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它的 不足,不适于厚膜生长和大量生产。
硅分子束外延
4.1 基本概况
硅分子束外延包括同质外延,异质外延。 硅分子束外延是通过原子、分子或离子的物理淀积,在 适当加热的硅衬底上进行硅(或与硅相关材料)的外延 生长。 (1)外延期间,衬底处于较低温度。 (2)同时掺杂。 (3)系统维持高真空。
在杂质吸附系数S、衬底温度Ts一定的条件下,可根
据图4-2定性地பைடு நூலகம்计杂质的浓度。
图4-2 本底杂质浓度和本底压强的关系
外延膜掺杂浓度随掺杂源浓度、生长速率以及衬底温度 的变化有不同的模型,它可用脱附系数,吸附系数,以 及蒸气压来表示。
至今MBE的掺杂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过去曾得到硅中掺锑的外延膜,摸索并了解得吸附系数 与锑流量及衬底温度之间的关系。
(2)分子束外延的生长速率较慢,大约0.01~1nm/s。可实 现单原子(分子)层外延,具有极好的膜厚可控性。
(3)通过调节束源和衬底之间的挡板的开闭,可严格控制 膜的成分和杂质浓度,也可实现选择性外延生长。
(4)非热平衡生长,衬底温度可低于平衡态温度,实现低 温生长,可有效减少互扩散和自掺杂。
(5)配合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等装置,可实现 原位观察、实时监测。
(3)低能电子束,横穿分子束,利用所探测物种的电子激发 荧光。原子被激发并很快衰退到基态产生UV荧光,光学聚焦 后荧光密度正比于束流密度。可做硅源的反馈控制。不足之处 :切断电子束,大部分红外荧光和背景辐射也会使信噪比恶化 到不稳定的程度。它只测原子类,不能测分子类物质。
4.3 硅分子束外延的重要性
硅MBE是在一个严格控制的低温系统中进行。 (1)能很好地控制杂质浓度,达到原子级。非掺杂浓度
可控在<31013/cm3。 (2)外延可在无缺陷的最佳条件下进行。 (3)外延层厚度可控制在单原子层的厚度内,进行超晶
格外延,几nm~几十nm,从而可实现人工设计,并制 备性能优异的新功能材料。
(1)衬底的温度达到1/3熔点温度,1450℃/3,T=500℃,可 获得足够的表面迁移率。
(2)杂质浓度:取决于系统的真空度,即杂质吸附在表面以 及结合到外延膜中的程度。
硅蒸发技术:1、电阻加热,瞬间蒸发。2、电子轰击蒸发。
在低工作压强中进行,玷污成主要问题。
氧、氢存在,表面只有小部分结合,晶体产生缺陷,衬底温 度TS升高,生长速率增高,1m/min增至1.5m/min, TS=1200℃,但掺杂无法控制。 超高真空系统出现(Ultrahigh Vacuum, UHV),本底真空 度降至10-9Pa,生长速率Re下降,TS下降。
蒸发同时,要对束流密度和扫描参数进行控制。使得硅熔 坑正好处在硅棒内,硅棒成为高纯坩埚。
监测分子束流有以下几种:
(1)石英晶体常用于监测束流,束流屏蔽和冷却适当,可得 满意结果。但噪音影响稳定性。几个m后,石英晶体便失去了 线性。调换频繁,主系统经常充气,这不利于工作。
(2)小型离子表,测分子束流压,而不是测分子束流通量。 由于系统部件上的淀积而使其偏离标准。
吸附原子流量Js表示到为:硅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1962年)。
同(100)晶面相比,(111)晶向的波导特性很难同时满足全部键合的要求。
2、s>独>立的台分阶析ts 室。生长准则:入射分子充分运动,达到衬底的热表面,并以单晶
纵坐标是任意单位。
形式排列。 有效迁移能(热能)与衬底温度有关。
图4-17 只控制掺杂分子束通量所得到的掺杂分布(掺镓)。
图4-18 用“闪蒸”技术获得掺杂浓度(镓)的高-低过渡区。 (2)电阻加热的硅阴极产生不了强分子束,其它的石墨坩埚有Si-C玷污,最好的办法是电子束蒸发产生硅源。
掺杂剂的表面相对掺原杂过始程的起着分重要子作用束。 外延:硅衬底加热至适当温度,真空下使硅蒸发
一室多功能:样品准备:load lock。 不足之处:切断电子束,大部分红外荧光和背景辐射也会使信噪比恶化到不稳定的程度。
始创:20世纪70年代初期,卓以和,美国Bell实验室
应用:外延生长原子级精确控制的超薄多层二维结构材料和 器件(超晶格、量子阱、调制掺杂异质结、量子阱激光器、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等);结合其他工艺,还可制备一维和 零维的纳米材料(量子线、量子点等)。
MBE的典型特点:
(1)从源炉喷出的分子(原子)以“分子束”流形式直线 到达衬底表面。通过石英晶体膜厚仪监测,可严格控制生 长速率。
第四章分子束外延
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在超高真空环境下,使具有一定热能的一种或多种分子 (原子)束流喷射到晶体衬底,在衬底表面发生反应的过程 ,由于分子在“飞行”过程中几乎与环境气体无碰撞,以分 子束的形式射向衬底,进行外延生长,故此得名。
属性:一种真空蒸镀方法
(4)硅的同质外延,类硅的异质外延。
4.4 外延生长设备
发展方向:可靠性、高性能和多功能 缺点:价格高、复杂,运行费用高。 适用范围:可用于硅MBE,化合物MBE,III-V族MBE, 金属半导体的MBE正在发展中。 基本的共同特点: (1)基本的超高真空系统,外延室,努森加热室; (2)分析手段,LEED、SIMS,RHEED等; (3)进样室。 基本结构见图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