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苏教版选修系列)阶段质量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石墨B.玻璃
C.食盐D.水晶
解析: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晶体是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肯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食盐、冰、金属、宝石、水晶、石墨大部分矿石等都是晶体;非晶体的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如玻璃、橡胶等都是非晶体。

答案:B
2.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
C.c>b>a D.a>b>c
解析:化学键是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的多,但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答案:A
3.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猛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
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很多原子共用很多电子所形成的猛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供应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全部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案:B
4.[双选题]P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为3s23p3,P与Cl形成的化合物有PCl3、PCl5,对此推断正确的是() A.P原子最外层有三个不成对电子,故只能结合三个Cl原子形成PCl3
B.PCl3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σ键
C.PCl5分子中形成了π键
D.P原子最外层有3个不成对电子,但是能形成PCl5,说明传统的价键理论存在缺陷
解析:PCl3的结构式为,P—Cl键都是σ键,PCl5分子中P的外围5个电子与氯的成单电子形成了5个P—Cl σ键,这违反传统价键理论饱和性原则,说明传统价键理论不能解释PCl5的分子结构,存在缺陷。

答案:B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肯定有阳离子
C.原子晶体中肯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不肯定含有共价键
解析:SiO2晶体中只有极性键;稀有气体形成的分子晶体中没有化学键。

答案:C
6.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

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一般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
解析:玻璃态水无固定外形,不存在晶体结构,故玻璃态水不是晶体,不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因密度与一般水相同,故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不变。

答案:C
7.下列各类化合物中,固态时只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B.非金属单质
C.强酸D.强碱
解析: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非金属单质形成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也可能是原子晶体。

非金属氧化物、强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强碱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D
8.[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态物质肯定是晶体
B.晶体肯定有固定的熔点
C.晶体内部微粒按肯定规律周期性排列
D.凡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肯定是晶体
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自范性、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正是由于晶体内部微粒按肯定周期性排列的结果,晶体有规章的几何外形,但有规章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却不肯定是晶体,如玻璃。

答案:BC
9.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Na2CO3B.SiO2
C.C2H5OH D.Cu
解析:在四大类晶体中,除了分子晶体中含有独立的分子外,其余几种晶体都找不到独立的分子,此时的化学式仅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最简整数比。

答案:C
10.[双选题]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是重要晶体类型。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导电,离子晶体在肯定条件下也能导电
B.在镁晶体中,1个Mg2+只与2个价电子存在猛烈的相互作用
C.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可实行“紧密积累”方式
D.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分别存在金属键和离子键等猛烈的相互作用,很难断裂,因而都具有延展性解析: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电子,能导电,离子晶体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A项正确;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属于整个晶体,B项不正确;D项中离子晶体没有延展性,不正确。

答案:AC
1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③⑤⑥
解析:当两个原子间能形成多对共用电子时先形成一个σ键,另外的原子轨道只能形成π键,N2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C2H4分子中碳碳原子之间有两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C2H2分子中碳碳原子之间有三个共价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答案:D
12.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表,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Na2O Na AlF3AlCl3Al2O3BCl3CO2SiO2
920℃97.8℃ 1 291℃190℃ 2 073℃-107℃-57℃ 1 723℃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肯定是离子晶体
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行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肯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解析: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不属于离子晶体,A项错误;在含有H原子的共价分子中,H原子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项错误;CO2和SiO2分别属于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C项错误;汞常温下是液体,碘、白磷等常温下为固体,D项正确。

答案:D
13.下列中给出了几种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
所示晶胞从左到右分别表示的物质正确的排序是()
A.碘、锌、钠、金刚石B.金刚石、锌、碘、钠
C.钠、锌、碘、金刚石D.锌、钠、碘、金刚石
解析:第一种晶胞为体心立方积累,钾、钠、铁等金属接受这种积累方式;其次种晶胞为六方最密积累,镁、锌、钛等金属接受这种积累方式;组成第三种晶胞的粒子为双原子分子,是碘;第四种晶胞的粒子结构为正四周体结构,为金刚石。

答案:C
14.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取的能量分别为:
P—P a kJ·mol-1、P—O b kJ·mol-1、
P===O c kJ·mol-1、O===O d kJ·mol-1。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 kJ·mol-1
B.(4c+12b-6a-5d) kJ·mol-1
C.(4c+12b-4a-5d) kJ·mol-1
D.(4a+5d-4c-12b) kJ·mol-1
解析: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6(P-P)+5(O===O)-12(P—O)-4(P===O),代入数据可得选项A正确。

答案:A
15.[双选题]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原子化热:Na <Mg<Al
B.晶格能:NaBr>NaCl>MgO
C.键的极性:N-H<O-H<F-H
D .熔点:
解析:B选项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所以晶格能挨次为NaBr<NaCl<MgO,D 选项中,邻羟基苯甲酸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分子间作用力大,熔、沸点高。

答案:BD
16.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薄薄一层石蜡的云母片(晶体)的反面,熔化了的石蜡呈椭圆形,这是由于()
A.云母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
B.石蜡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不均匀
C.石蜡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
D.云母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
解析:由“熔化的石蜡呈椭圆形”可知云母不同方向的导热性能不同,具有各向异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下列7种物质:①白磷(P4);②水晶;③氯化铵;④氢氧化钙;⑤氟化钠;⑥过氧化钠;⑦石墨,固态下都为晶体,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不含金属离子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

(2)既含范德华力,又有非极性键的晶体是______,熔化时既要克服范德华力,又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________,熔化时只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

解析:(1)属于离子晶体的有③④⑤⑥,其中NH4Cl只含非金属元素,NaF中只含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H4Cl和Ca(OH)2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2)分子晶体中含范德华力,只有白磷、石墨晶体中既有范德华力又有共价键,水晶中只含共价键。

答案:(1)③⑤⑥③和④(2)①⑦⑦②
18.(8分)(1)分析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推断其晶体类型: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熔融态不导电________;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________;
C.五氟化矾,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________;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________。

(2)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沸点315℃,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据此推断三氯化铁晶体为________。

(3)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积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

面心立体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解析:(3)面心立方中铁原子个数为8×
1
8
+6×1
2
=4,体心立方中铁原子个数为8×1
8
+1=2,两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1)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2)分子晶体(3)2∶1
19.(10分)如图所示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1)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____,其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金刚石属于________________晶体。

(2)代表石墨的是______,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个。

(3)代表NaCl的是______,每个Na+四周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有____个。

(4)代表CsCl的是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Cs+与______个Cl-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______,它属于______晶体,每个CO2分子与____个CO2分子紧邻。

解析:依据不同物质晶体的结构特点来辨别图形所代表的物质。

NaCl晶体是简洁的立方单元,每个Na+与6个Cl-紧邻,每个Cl-又与6个Na+紧邻,但观看与Na+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Na+数时要抛开Cl-,从空间结构上看是12个Na+,即x轴面上、y轴面上、z轴面上各4个。

CsCl晶体由Cs+、Cl-分别构成立方结构,且由Cs+组成的立方体中心有1个Cl-,由Cl-组成的立方体中心有一个Cs+,可称为“体心立方”结构,Cl-紧邻8个Cs+,Cs+紧邻8个Cl-。

干冰也是立方结构,但在立方体每个正方形面的中心都有一个CO2分子,称为“面心立方”。

实际上各面中心的CO2分子也组成立方体结构,彼此相互套入面的中心,所以每个CO2分子在三维空间的三个面各紧邻4个CO2,共12个CO2分子。

金刚石的基本单元是正四周体,每个碳原子紧邻4个其他碳原子。

石墨的片层由正六边形结构组成,每个碳原子紧邻另外3个碳原子,即每个六边形占有1个碳原子的1/3,每个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6×1/3=2个。

答案:(1)D4原子(2)E2(3)A12
(4)C离子8(5)B分子12
20.(8分)如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ⅥA、ⅦA、ⅤA、Ⅳ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曲线是
________;表示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是________;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依次上升,其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CH4、NH3、H2O及HF中,熔沸点最高的物质为H2O,故A为ⅥA族;ⅣA族的氢化物都是非极性分子,沸点较低,其第2周期元素的氢化物中不存在氢键,故为D。

答案:A D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故沸点依次上升存在氢键
21.(8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和C、B和D分别位于同主族,且B、D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2倍;E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1)B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

(2)A2B和A2D的沸点较高者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分别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物质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

(1)O2中含O===O键,既有σ键又有π键。

(2)H2O与H2S结构相像,但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H2O沸点高于H2S。

(3)Cl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4)一种物质由H、O、Na、S组成,Na的存在则想到形成碱或者盐,碱最多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只能是盐,而且只能是酸式盐——NaHSO4和NaHSO3。

答案:(1)σ键、π键
(2)H2O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沸点高于H2S
(3)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4)H++HSO-3===H2O+SO2↑
22.(10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2p轨道上有2个电子
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四周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个σ键。

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
XO(g)+
1
2O2(g)===XO2(g)
ΔH=-283.0 kJ·mol-1
Y(s)+O2(g)===YO2(g)
ΔH =-296.0 kJ·mol -
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位、构、性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力量。

X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是C 元素;Y 是S 元素;Z 是Cl 元素;W 的原子序数为63-34=29,是Cu 元素。

(1)Cl 的非金属性比S 的非金属性强,所以HClO 4的酸性比H 2SO 4的酸性强。

(2)CS 2分子中有2个双键,双键中有一个键是σ键,一个键是π键。

Cl 的电负性比S 的电负性强,所以H —Cl 键的极性比H —S 键的极性强;S 的原子半径比Cl 的原子半径大,所以H —S 键的键长比H —Cl 键的键长长。

(3)Cu 元素原子的3d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

Cu 2S 煅烧时生成SO 2,不是SO 3。

(4)将已知反应的前一个方程式乘以2,再减去后一个方程式得:2CO(g)+SO 2(g)===2CO 2(g)+S(s) ΔH =-270.0 kJ·mol -1。

答案:(1)3 ⅥA HClO 4 (2)2 H —Cl H —S
(3)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或[Ar]3d 104s 1) 2Cu 2S +3O 2=====高温
2Cu 2O +2SO 2
(4)2CO(g)+SO 2(g)===2CO 2(g)+S(s) ΔH =-270.0 kJ·mol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