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四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四法
标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习惯;方法;质疑;参与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本文探讨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多彩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只是进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中。
对此,教师必须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多彩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多向、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电视、网络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进行保护。
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尽量多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目的。
二、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的养成,要求教师在学生低年级时就着手培养。
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要做到三会:一是会预习。
具体包括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二是会提问。
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围绕课题、课文内容、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
三是会讨论。
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
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学生求异
疑问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问难质疑,大胆探索的品质。
教师应优化学生质疑问难的环境,使学
生不害怕、不羞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对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要正确评价,尤其是当他们的方向正确时,更应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从而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教师质疑,敢于大胆辩论,在民主氛围中学会求知。
如《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他们相互讨论,合作解决,说出了井外世界的精彩。
笔者也不失时机,鼓励学生说说小青蛙跳出井口将会怎么样,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并且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注重课堂活动,促使积极参与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创新。
只有这样做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如教学《詹天佑》可引导学生画“两端”凿井法,画打直井再向两端凿进的办法,和画“人”字形线路,可以更深刻领悟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