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永进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能体会和分析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

2、自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3、小组交流,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围城》妙喻录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3.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4.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子吃西风,别想跟他进去吃。

5.天下只有两种人:假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修辞格分两类:
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比喻、借代、比拟。

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对偶、排比。

合作探究1、四个选项中,哪一个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连接后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

()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答案:B.比喻要贴切、易懂。

好的比喻不但要形似,还要能做到神似,喻体和本体在情调、境界上要一致。

A、
C、D项不贴切,情调也与前句的“偶尔”及“淡淡”不相符。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相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

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在暖色;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

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答案】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这里只是举例,不作为规定答案)
3、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参考答案: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

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案:A
5、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答案:C。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

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6、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者?
答:两者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

②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7、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

“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目标检测(一)知识巩固
1.判断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顺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她对自已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狱。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答案:B
2.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形式都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

请看看下面这些成语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格,分析一下修辞格对于成语表达的作用。

大笔如椽味同嚼蜡枪林弹雨字字珠玑冰消瓦解鳞次栉比
排山倒海羊肠小道大动干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答案:大笔如椽(比喻/明喻)味同嚼蜡(比喻/明喻)枪林弹雨(比喻/暗喻)字字珠玑(比喻/暗喻)冰消瓦解(比喻/借喻)鳞次栉比(比喻/借喻)排山倒海(夸张)羊肠小道(夸张)大动干戈(借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偶、比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偶、比喻)
3.将下面8个诗句组成对联,请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水淡性泊是我师④望帝春心托杜鹃
⑤青山有幸理忠骨⑥竹直心虚乃吾友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⑧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⑦⑧/⑤② B. ①④/③⑥ C. ⑤②/③⑥D.③⑥/⑦⑧
答案:C
(二)语言表达
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

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亲爱的妈妈:
您那温馨的话像春风一样,抚平我心中的伤痛;您那慈祥的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伴我成长。

祝您生日快乐,青春永驻,健康永远!
您的儿子(女儿)XXX
2005年6月7日
(三)语言理解与欣赏
1.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答案: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2.阅读苏轼的《海棠》,回答下列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海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的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想象自然,构思别致。

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拓展延伸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总结提高认识修辞手法
(一)认识借代
1.概念: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种类
①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例:我买了一台“康佳”
③借部分代替全体。

例:樯橹灰飞烟灭
④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⑤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例: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⑥借作者代著作。

例:读点鲁讯
⑦借结果代事物本身。

例: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代担心)
3.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4.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5.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二)认识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拟人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

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题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

(三)认识夸张
1.概念。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2.夸张的类型:
(1)扩大的夸张。

例: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缩小的夸张。

例: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3)超前的夸张。

例: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我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