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质量检测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10111 专业编号:45
制定时间:2015年3月适用年级:2015级
一、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学习年限:标准学制3年,在校修读年限2~5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技术,能够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运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测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规格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二)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专业思想牢固,能吃苦耐劳,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良好意识,品德良好。
(三)专业能力较强,既能较熟练地掌握农产品环境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等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及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独立获取相关信息,跟踪新技术、开发新技术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
(四)善于团队协作,有创新精神。
(五)具有可持续发展、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七)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专业英语资料。
(八)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九)经考核鉴定并获取一个及以上本专业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四、业务范围
1.与农产品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质量检测岗位;
2.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控制岗位;
3.农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岗位;
4.农业技术推广岗位;
5.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相应的专业学习;
6.自主创业包括开展农产品有关技术服务、咨询等相关工作。
五、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
(一)职业能力结构与支撑课程、活动分析(见附件1)。
(二)职业素质结构与支撑课程、活动分析(见附件2)。
六、教学计划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课(学院统一安排)
指为培养学生必备基本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开设的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特”)、形势与政策)、军事、实用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实用语文、普通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劳动、“三生”教育、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和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
2. 必修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
由《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微生物》、《仪器分析应用技术》、《食品加工基础》、《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组成。
(2)专业核心课
由《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课程组成。
(3)专业实践课
由《专业认知》、《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综合实践》、《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组成。
3. 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
由《食品添加剂》、《食品认证》、《食品营养与卫生》、《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市场营销》、《农业推广》、《农业环境保护》、《食品保鲜技术》、《种子检验技术》、《饮料生产技术》、《果蔬加工技术》、《食品文化》、《茶叶加工技术》、《药膳学》等课程组成。
4. 素质能力选修课(学院统一安排,见附件6)
素质能力选修课是指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兴趣特长的课程。
该类课程每个学生三年内不能少于16个学分。
课程设置由教务处根据学生需求和学院实际开设。
5. 教学进程安排及学分要求(见附件3)
(二)必修专业课实践教学安排(见附件4)
(三)考证时间安排(见附件5)
七、课外活动及要求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得课外学分的基本保证。
按规定,课外学分指学生参加学院要求的活动或依据特长、兴趣爱好参加课外学习和活动取得的学分,包括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
基本学分指必须参加相关活动,并达到相关要求才能取得的学分,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
奖励学分指学生参加其它课外活动或获得奖励取得的学分。
课外学分均纳入总学分计算,学生毕业需取得至少10个课外学分。
(一)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及要求说明
必须参加的活动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专题讲座和田径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等,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情况记入课外学分的基本学分。
具体见下表。
学生必须参加的课外活动计划及学分要求
(二)学生自选参加的活动及要求说明
自选参加的包括学生群团组织的各种比赛及文体活动等。
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情况记入课外学分的奖励学分。
具体按学院课外学分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八、毕业要求及相关工作安排
(一)学分要求
课内学分必须达到123.5分以上(其中公共必修课32.5学分,专业必修课59学分,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素质能力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课外学分均纳入总学分计算,学生毕业需取得至少10个课外学分(基本学分4个,奖励学分不少于6个),学分总计不得低于133.5学分。
(二)综合素质要求
每个学期综合素质测评合格。
九、必要说明
本方案依据《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关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结合热带作物生产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起草,并经教学团队认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
十、必修课主要教学内容(见附件七)
附件:
1.职业能力与支撑的课程和活动分析表,附件1。
2.职业素质与支撑课程和活动分析表,附件2。
3.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及学分情况,附件3。
4.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附件4。
5.考证时间安排表,附件5。
6.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素质能力选修课开设情况表,附件6。
7.必修课主要教学内容,附件7。
附件1. 职业能力与支撑的课程和活动分析表
附件2.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
附件3.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及学分情况表
1.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安排说明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时以社会实践在寒假完成;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特”):理论学时安排在1-16周,实践课安排在17-18周,以社会实践完成;
(3)形势与政策:以专题讲座完成;
(4)禁毒与防治艾滋病:不统一排课;
(5)“三生”教育:以专题讲座及实践课形式完成。
2.学分情况
公共必修课32.5学分,专业必修课59学分,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素质能力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合计不少于123.5学分。
附件4.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5. 考证时间安排表
附件7. 各专业课主要教学内容
1.《无机及分析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稀溶液的依数性及胶体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及基于其上的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光的吸收规律、基础电化学原理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仪器分析中的电势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等。
2.《有机化学》:主要讲解重要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特点和异构现象。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方法;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萜类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
3.《农业微生物》:主要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培养基、代谢和发酵、生长和环境条件、选育与菌种保藏、生态及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等。
4.《食品加工基础》:主要介绍食品干制、食品热处理技术、食品低温处理技术、食品浓缩、食品辐射处理技术、食品分离与挤压技术、食品化学处理技术、食品生物处理技术、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进展等。
5.《仪器分析应用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具有根据分析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解仪器发展新动向;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业生产环境检测人才所必需的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6.《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主要介绍食品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
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7.《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要介绍微生物试验基础知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采样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样品的处理及检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检验报告的撰写。
)、微生物单元技能(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的保藏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主要介绍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程序、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程序、食品中大肠菌群
的测定程序、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程序、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测定程序、食品中志贺氏菌的测定程序、食品中乳酸菌的测定程序、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程序)、食品微生物检验综合技能(糖果、糕点、蜜饯的检验项目、程序、酒类的检验项目、程序、调味品的检验项目、程序、饮料的检验项目、程序)等。
8.《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掌握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农产品分级与感官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和单宁物质检测技术。
具有解读国家或行业检测标准能力,根据检测任务选择检测方法并制定检测实施方案的能力,熟练运用感觉器官对农产品进行感官检测,初步判定农产品的质量的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检测各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9.《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农药残留分析技术、重金属检测技术、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具备解读国家或行业检测标准的能力;根据检测任务选择检测方法并制定检测实施方案的能力;熟练运用酶联免疫测定法筛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与真菌毒素;能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能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残留;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能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光度法测定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编写检测报告并上报;能正确分析并处理检测过程出现的异常情况。
10.《农产品市场营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其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学科发展概况,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农产品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经营理念、所运用的经营战略与策略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宏观市场分析和微观市场营销策划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技能。
具体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观念;了解和掌握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环境因素;了解和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计划的制订步骤与方法;了解和掌握市场结构与消费者需求分析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和掌握市场预测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整体产品的概念和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和具体的农产品产品策略;了解和掌握农产品定价的原理和策略;了解和掌握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内涵和策略;了解和掌握农产品促销的手段和方法。
11.《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快速检测基础知识、常见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速测技术、食品中常见农药与兽药残留速测技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速测技术、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速测技术、食品常规理化指标速测技术、常见食品安
全掺伪速测技术、食品加工贮藏安全度速测技术等。
12.《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安全农产品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等产品质量认证,能够完成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ISO22000、GAP农产品体系认证及QS 市场准入认证等任务,会应用ISO9000、ISO22000、GAP、FIP等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农产品质量管理,会通过QS认证完成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
具体学习内容包括目前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概念、原理与基本方法,中国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体系认证,市场准入认证等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