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框)
1.“植株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这段话描述的是下列哪种植物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2.下列连线不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主要特征的是
A.海带——有根和叶的分化
B.葫芦藓——有茎和叶的分化
C.油松——有种子无果实
D.小麦——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3.小明尝试利用绿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外界条件中,不必考虑的是
A.水
B.空气
C.温度
D.有机物
4.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③
D.两种种子中新植物的幼体都由①②③④⑤组成
5.如图为研究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条件得到的实验数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探究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30 ℃
C.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应保持适宜并相同
D.各组应挑选粒大饱满的2粒种子较适宜
6.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结合表中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各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量
抽
穗
20956
期
灌
浆
311192
期
A.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
B.小麦在灌浆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C.小麦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构建自身
D.小麦返青期需水量最小,与其蒸腾作用较弱有关
7.播种前小刚帮伯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他从一袋小麦种子中取出200粒培养,其中有18粒种子未发芽,之后又另取200粒小麦种子培养,其中有178粒发芽,则该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是
A.89%
B.90%
C.91%
D.92%
8.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组成的是大豆种子的胚
B.只要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C.大豆根尖的分生区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⑥⑦组成的结构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9.贯众的地上部分是
A.茎
B.叶
C.花
D.茎和叶
10.下列对相关的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A.肾蕨、墙藓、满江红都靠孢子繁殖
B.松树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
C.银杏和卷柏都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1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将该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塑料袋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B.乙装置塑料袋内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甲、乙两组装置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D.若甲装置中的盆栽植物为银边天竺葵,则该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2.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13.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依据是光合作用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如图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导管,可运输水
B.②④具有保护作用
C.③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可以张开或闭合
【解析】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项错误。
15.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能够通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
D.成熟区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17.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一生”后,同学们形成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玉米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来自玉米和花生的胚乳
B.黄瓜的雄花不能结果,所以雄蕊不是花的主要结构
C.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D.桃仁是桃的种子,桃仁外的硬壳就是种皮
18.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①合理设置株距②大棚增施有机肥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⑤中耕疏松土壤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9.如图是被子植物的生命历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新植物的幼体
B.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既要进行细胞分裂,也要进行细胞分化
C.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
D.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生长
2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常年干旱,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每空2分)如图分别为一片麦田和收获的麦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麦田中的小麦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其中。
(2)生长季节,小麦植株吸收的绝大部分水都通过某一生理活动散失掉了,该生理活动是指
蒸腾作用;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3)收获季节如遇阴雨天气,可将小麦堆放起来,并用塑料布遮盖。
一段时间后,发现麦垛内部的温度较高,这是因为小麦在进行呼吸作用。
22.(14分,每空2分)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是否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B塑料袋内壁水珠较少;C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少。
(4)实验(二)的结论: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而茎的吸水功能较弱,缺少根,将影响蒸腾作用(合理即可)(写出一点)。
23.(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如图1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图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该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三种生理过程A、B、C中,其中在白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A、B、C,在夜间进行的生理过程有A、B。
(2)图1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图2中的结构[⑤(1分)]气孔(1分)进或出植物体。
(3)图1所示植物在结果实时,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该图中的过程B(填字母),该过程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4)图3中的过程①(填数字序号)相当于图1中的生理过程A。
(5)请你想一想,在图3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戊,乙和丁之间是竞争(1分)关系。
(6)假如图3表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则施用DDT农药后,体内DDT农药累积最多的生物是丙(1分)。
24.(16分,每空2分)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70000平方米,每天能够吸收150千克~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千克~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植物茎、叶可承接雨水,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雨水渗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资料二: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现如今仅有21.66%。
资料三: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
(1)碳—氧平衡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
(2)资料三中过度放牧导致的结果是草场退化、沙化,草原沙漠化。
(3)请结合资料谈谈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4)请推测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是乱砍滥伐(写出1点即可)。
(5)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植被面临着严重的问题,那么怎样保护植被呢?请写出两条合理的做法:植树造林,不过度放牧,减少污染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