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15(41张PPT) 新人教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力目标 1、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立。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长 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 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
探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活动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探题:
● 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 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 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 什么?
●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
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 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 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 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 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
结论: 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 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 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三)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 用
现场调查: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 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
综合上述结论简单说明货币一产生就具 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 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 段和世界货币。
探点三:纸币 活动一:剖析案例,分析交子的奥秘
──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
探题1:从交子的发行和使用过程探 究纸币的本质
四、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活动探究-生活践行
【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 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 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 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 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
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 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 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 所突破至关重要。
● 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 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五、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
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 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 币本质时减少难度。
2、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 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 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 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 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 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 ”,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 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 一。
结果感知: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 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 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 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对于这种 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 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 识假币的知识。
【生活践行】
情景体验:多媒体播放图片:“纸 币帆船”、“流动广告”、“儿童纸 币”。
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 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 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
结论1: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 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
结论2: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 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点得出纸币 的内涵:
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
结论:
●结论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 值。
●结论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结论3:充当价值尺度源自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像中的
或观念上的货币。
活动二: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 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探题:
● 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 用?
● 学法: 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 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 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结论: ●结论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 货币──商品。 ●结论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用公式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结论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职能时以什么形式流通最合理呢?
第三目:纸币。本目通过叙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引出 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三)教材特点
● 选取了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适当调整,高度浓缩;淡化 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了生活逻辑。新教材强调生活逻辑,又形 成理论逻辑,旨在从学生生活入手,通过学生的体验、归纳、形成学 科知识,最后提升为理论逻辑。因此,新教材“生活——探究——理 论——生活……”的编写思路,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们乐于探究, 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 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 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 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
三、教学方法
●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买到 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 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
探题1: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 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 象有哪些危害?
探题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行为警示:
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 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 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 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
四、板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2、货币的出现 3、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属性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货币的其他职能 三、纸币 1、铸币的出现及其发展 2、纸币的含义、本质及其优点 3、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及其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正确对待人民币,打击制造假币的行为 5、纸币的发展
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 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 认识它们的缺陷。
● 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 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 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活动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 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 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
● 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提 高交易成功的概率。
●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
多媒体逐步展示
(三)分析比较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
【活动探究】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探题:
●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 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
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论:
(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解情况 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 换的商品的价值。
(二)教材内容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本目是这样展开的:由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 入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 思考中让学生明了,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得以出现的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 追问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本目分析了货币具有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价格。明晰了货币的基本职能,那么货币在执行其
号。
探题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 纸币的优点。
结论: 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
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 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 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二)剖析案例,分析“法币”贬值的
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
●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 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 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
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 币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 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