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散曲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马致远散曲二首
实验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威克做过一个实验,把几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中,瓶底向
光;蜜蜂们向着光明不停碰钉子,最后停在光明的一面,气味奄奄;而后在瓶子里换上几个苍
蝇,不到几分钟,全部的苍蝇都飞出去了。

原由是它们多方试试——向上、向下、向光、背光,
一方不通,立刻改变方向,固然免不了多次碰钉子,但最后总会飞向瓶颈,信口开河。

威克教授由此总结说:
“ 横冲直撞总比束手待毙高妙得多。


微感言:。

——《论语》
赏读:面对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用同他礼让。

阐发仁义,保卫真谛,伸展正义等应当
做的事,要踊跃主动地去做,绝不可以谦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赏读:拥有真谛、符合正义的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帮助,违反真谛、非正义的就极少获得帮
助。

它告诉我们,真谛和正义是不行战胜的。

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孟子》
赏读:荣华不可以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可以使他改叛变操,威严不可以使他的意志折服。

只有
做到了这三点才能够称得上是大丈夫。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
赏读:多责怪自己,而少责怪他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
进步就快;宽容他人,就会远离恼恨。

一、作者视窗
马致远 (约 1250- 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

元宪宗、元世
祖期间,有立功立业的志向,曾奔忙求仕。

成宗期间参加“元贞书会” ,与艺
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退后隐。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
一。

散曲写得清俊,写得尖新,颇像苏轼评陶渊明所说的“外
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作风;又像以淡墨秃笔作小幅山川,虽寥寥数笔,而境界无量。

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等。

二、写作背景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录,宋朝朱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川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
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绘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整同样。

这首小令在写景中表露出隐逸情致。

《双调·拨不停》这首小令是化用唐朝诗人许浑的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原
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豪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在作者眼中,功名之大无过王图霸业,而王霸之业、青云地位又有何用呢?不也落得个残官禾黍、荒冢楸梧的结局?这类从叹息功名难遂到否认功名霸业,应当是作者看透红尘、政界失落后的意识提高。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 晴岚 ( ) (2) 天霁 ( ) (3)楸梧( )
...
(4) 官冢 ( ) (5) 禾黍 ( ) (6)霏霏( )
...
答案(1)l án (2)j ì(3)qi ū (4) zhǒnɡ (5)shǔ(6)f ēi
2.词语释义
(1) 山市晴岚:
..
(2) 彩霞明雨收天霁:
..
(3) 布衣中:
..
(4)王图霸业成何用:

答案(1)雨后空中雾气(2)雨后天转晴(3) 指没有官职的人(4)领土、领土
3.名句背诵
(1) 花村外,草店西,
(2) 布衣中,问英豪,
(3),
答案(1)彩霞明雨收天霁。


,一场噩梦。

(2) 王图霸业成何用(3)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
文本感知
1.《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小令。

经过描述一幅色彩绚烂、风景秀美、充满活力的山间暮
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和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淡泊平易、神往安静的心态。

2.《双调·拨不停》
从前朝历史为目睹,否认现实中的功名意识,反衬“布衣”的优游,波折表达作者宦途
失落的心情。

构造图示
第一句:山市→雨过天晴的山市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的漂亮天空
第二句:天→地夕阳下的漂亮风景
第一句:“王图霸业成何用”
《双调·拨不停》否认现实生活中的功名意识
结局
第二句:残官禾黍、荒冢楸梧一场噩梦
师生研究
一、《山市晴岚》曲中有画,视线宽阔。

除要点写“ 晴岚” 以外,曲中还写了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在曲中有何作用?
提示 1.还写了漂亮的花草、绚烂的彩霞、夕阳残照、四山环绕的小村、葱绿的山岭。

2.情形交融,明媚的风景是作者所神往的,间接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二、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点。

谈谈《双调·拨不停》如何表现了作者的叹世情怀。

提示《双调·拨不停》中作者从老百姓角度看统治者称王称霸,说他们的霸业毫无用处,王宫可是仿佛禾黍地同样荒芜,显宦墓成为荒芜冢。

以“ 一场噩梦” 完全否认统治者,
反衬布衣的优游情怀,愤世嫉俗之情溢于曲中。

名句点评
(1)花村外,草店西,彩霞明雨收天霁。

点评“ 花村外”,首句暗点题面中“ 山” 字。

“ 花村”一词,点明描绘的是山花绚丽
的山村,一个“ 外”字,将光景描绘的境地扩大,表示此曲着眼点不是山村内景,而是山村外
景。

接着,“ 草店西”,暗扣题面“市” 字,“ 西”字与前句的“ 外” 字相响应。

“ 彩霞明” 将
山市上空写得清爽透明,且又点明所写的是晚晴。

“ 雨收天霁” 中“ 霁” 本指雨止,引申为天气转晴。

此句最妙在一“ 明”字,它恰到利处地表现了雨后转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
觉。

下文的描绘则无不由一“ 明” 字生出,此堪称全曲风景描绘之“眼”。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点评将视线进一步移向“ 花村外,草店西”的周围之山。

“ 一竿残照”本为“ 一竿照”
之意,指夕阳距山仅一竿之遥。

照顾上文的“ 草店”,似亦可指草店上空的一竿酒旗,且与前句
“ 彩霞”奇妙连接。

“ 锦屏风” 是对“ 四围山色”的进一步描述。

山色青青,在淡淡雾
气中连成一片,再加上夕阳彩霞的辉映,就像锦屏风立在“花村外,草店西”。

(3)王图霸业成何用?
点评称王称霸、立功立业有什么用途?诗人歧视所谓的布衣中的“ 英豪”,认为他们
的王霸事业,到头来可是是一场噩梦而已。

(4)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噩梦。

点评千官废冢,六代颓宫,掩映于松楸禾黍之中。

它是历史的目睹,诗人对前朝史事
的追忆,以及由此而来的兴废生死之感,概由此出。

考点链接
马致远散曲的特点
马致远的散曲风格典雅清丽、俊逸脱俗,以富裕诗情画意、情形交融的艺术特点著称。

一、写景状物疏旷平淡
马致远的散曲中,有许多交口称赞的作品,此中描绘自然光景最为优秀,如有名的小
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就被誉为“秋思之祖”,此小令写得极为优秀,描述光景,叙事写人,常常片言只语,就能创建出一幅鲜亮的图景,一个深远的境界。

二、叹世嫉俗放逸宏丽
在马致远的散曲中,叹世归隐之作最多,既有“ 老了栋梁材”、“ 恨无上天梯”的失落感慨,又有“鹤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的隐逸思想,表现了当时文人仕隐交叉的矛盾心理
和愤世嫉俗的感情。

只管作为元朝之主旋律的叹世归隐题材有好多人波及,但没有谁写得像
马致远那样酣畅淋漓,放逸宏丽,带有激烈的主观色彩和鲜亮的时代烙印。

这一点由马致远
的名、号可见一斑。

马致远的名取义于“ 安静而致远”。

号“ 东篱”,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诗意,自然也有愿效法陶渊明退隐的意思。

他的散曲《南吕·四块玉恬退》即反应了这类思想。

三、怨言之极反为旷达
政治环境的变异,使元朝文人更为重申解着重“ 主观的意兴思绪”,自然光景便成了
他们寄望情思、抒写心曲排解忧愤的重要门路。

他们把各样矛盾复杂的感情,都深深地揉进
了山川情思之中,主观意绪驾御着客观事物,以“ 有我之境”来抒写胸中之逸气,用“不羁”之笔,抒写豪旷之情,充足表现了洒脱、清丽的艺术特点。

如《双调·拨不停》。

马致远的散曲和他杂剧的曲文同样,充满激烈的抒怀性,浸透着作者激烈的思想感情。

他兼相关汉卿的豪迈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辞典雅清丽,洒脱激扬,其作品雅俗皆宜,俗不失
之粗,雅不失之趣,真堪称“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为所欲为,无不适意。

《太和正音谱》称“ 马东篱之词,如旭日鸣凤”,可见马致远散曲艺术风格之一斑。

一、延长阅读
不可以违犯的“ 生计法例”
1992 年我到西藏拍雪巴拉姆的时候,住在雪巴拉姆居委会办公的地方。

居委会大院有一只狗生了11 个小崽儿,我每日喂这个狗妈妈和狗仔。

以后,我发现狗妈妈把此中的 6 只狗仔叼到藏戏团食堂的空房子里,此外的 5 只她不要了。

我感觉这个妈妈太残忍了,或许是她的奶不够的缘由?我把狗妈妈扔掉的小狗仔一只一只抱回到它们的新家,并且买了奶粉天天喂它们。

我对狗妈妈说:你不要把它们都扔掉了,我来帮你带。

狗妈妈挨个把我抱回去的
小狗舐得干洁净净,仿佛有一种完璧归赵的愧疚。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狗妈妈又开始往外叼小狗仔,并且叼出去的更多,只留下了三四
只。

我又一只只给她抱回来,持续坚持喂小狗仔奶粉。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小狗
一只一只逝世,11 只小狗死了10 只,就剩下 1 只。

这不过最大最黑最漂亮的,大爪子大红
鼻头,永久地露出一半小红舌头。

狗妈妈知道这些孩子养不活,当时她扔掉一半是为了养活另一半,我必定要把孩子全都
强加给她,惨剧就发生了。

我们认为生命应当是同等的,实质上生命生来就是不一样等的。


竞天择,适者生计,是不可以违犯的“ 生计法例” 吧!
二、写法迁徙
角度一诗歌鉴赏
题目:选用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

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300 字左右。

示例
锦屏风又添铺翠
《山市晴岚》一曲所写的是山村夜晚的漂亮风光:雨过天晴,山村照射在夕阳余晖中;
彩霞作衬,雾气轻飚,周围群山像锦绣屏风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与乡村,与其余情形连成
一体,组成一幅和睦清爽、安静艳丽的“山市晴岚” 图。

此曲用精练的笔墨,描述一幅色彩绚烂、风景秀美、充满活力的山间晚景,表现了曲家淡泊平易、神往安静的心态。

此曲题为“ 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 山市” 为背景的“ 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第一显现的是“ 山市”,是鲜花盛放的乡村与商业性的草店。

第三句“ 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情形。

此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绘,但还没有直接写晴岚,不过为晴岚的描绘铺垫。

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此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


至第五句“ 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全盘托出。

以“ 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杀尾,使“ 山市”与“ 晴岚” 的意象都鲜亮地表现了出来。

光景描绘中表现了作者的心态。

此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不是只写晴岚,还有草店、彩霞、酒旗、山色等。

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

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见出曲家淡泊
平易、神往安静的心态。

今天站在马致远家乡的北京西山的韭园静远山房西眺西落坡,极目眺望,看着山花与市铺,看着此刻的花,看着当年商店的古迹,方可领会到这类“ 山市晴岚”
的情与景。

角度二走近马致远
题目:请以“走近马致远”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500 字左右。

示例
断肠碎心的悲曲
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令人哀叹,悲伤泪涟涟;秋士悲,秋女怨,九曲回肠的碎心
曲,让人揪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自己,简简单单,普一般通,
表达羁旅流浪人,时逢傍晚,感觉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荒芜凋零的蒿草,孤枯没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
沧桑的老树上,时不走运的“ 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天傍晚的氛围一下子卷
入落魄流浪人的内心。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官宦宦途
又几何。

零仃的人,纶巾青衫,浑身风尘,踽踽独行。

“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是境界,“ 人家”是心愿,却难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衣欲断水,愁绪任
横流。

驿站飘失了,残留的“ 古道”依旧通向天际,富贵荣华,宦途失落,难耐悲凉,是是
非非,融进萧萧悲凉的“ 西风”。

瘦小羸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

人生失落常
八九,文人的落魄,流浪的流浪,谁道世事不唯艰?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一样的
光景十全十美地和睦地造化在一同,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

这类音节和睦、情形交融、妙含无穷的小令曲,故有“ 枯藤老树写秋思,不准旁人赘一词”之誉,确实委实可是。

若是只有这九个名词,岂不是遭后代“贻其笑矣”?
一组组奇妙的联合,伏着千万思路难过,笔锋一转,流浪者的坎崎岖坷、深层的境界,跃然跳出,一幅精巧绝伦的古画浮在眼前!夕阳傍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 断肠人在天涯”,立季节人拊胸掩面哽咽,潸然
泪下,泪悲情亦痛,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画出充满悲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流浪的身
影。

“ 悲落叶于劲秋”,秋古来触发沉思。

岁月如梦,旧事堪嗟。

马致远曾热中于功名,但
未得志,流浪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政界,退而隐居。

《秋思》是他在流浪旅
途时的作品之一,现实的体验、愤世,自但是然地表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饱腹之学,无所用
之。

失落、难过、悲凉、孤单,全部衷肠,只好用枯秃的笔,痛吐出来,倾吐出来。

意深,委婉无穷,玩味无量;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

是境,是景,不分彼此,情
景映托;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

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地而已。


精选,不行不读;美文,不行不品。

一曲《秋思》,心中隐约作痛,悲泪欲出。

(时间: 45 分钟满分:60分)
累积与运用
1.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5 分 )
A .天霁 (j )ì
.B.帘栊 (l ónɡ)
.C.楸梧( qi ū)

D.晴岚 (l án)
.一竿残照 (ɡān)

禾黍 (sh ǔ)

霸业 (b à)

咫 (ch ī)尺

锦屏风 (p ínɡ)

拨不停 (bō)

千官冢.(zh ǒnɡ)
栏杆玉砌.(qi )è
答案 D
分析 D 项“咫”读 zhǐ,“砌”读 qì。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5 分 )
A .布衣中,问英豪(本曲指历代称王称霸的统治者)
..
B.禾黍高低六代宫 (泛指农作物 )
..
C.锦屏风又添铺翠 (指艳丽可人、光彩醒目的帘帷)
...
D.楸梧远近千官冢(指墓地 )

答案 C
分析 C 项锦屏风:比喻漂亮的四围山峦。

3.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5 分 )
A .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是《汉宫秋》,他与关汉卿、白朴、乔吉并称“元曲四大家”。

B.寿阳曲、拨不停、一枝花、天净沙皆是曲牌名。

C.《双调·拨不停》中“禾黍”两句是化用唐朝诗人许浑《金陵怀古》中的名句。

D.《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彩霞明雨收天霁”句表达了作者雨后初晴的欢乐愉悦心情。

答案 A
分析 A 项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

4.以下读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5 分)
A .彩霞 /明雨收 /天霁B.四围山 /一竿 / 残照里
C.王图霸业 /成何用D.楸梧远近 /千官冢
答案 C
分析 C 项王图霸业成 /何用?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边这首元曲,达成(1) ~ (2)题。

(20 分 )
双调·折桂令
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河山,两字功名,几阵兵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边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1) 从曲子的标题来看,作者明显是在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这由曲中“
看出。

但全篇没有一个字针砭时势,而是经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这类法,正是作者技巧的高妙之处。

(10 分)
答案醉了由他借古喻今
分析联合作品要旨剖析,“ 醉了由他”应是作者抒发感情最为激烈的句子。

“韩信”、“蒯通” 等可知作者是在借古喻今。

(2) 这首曲子是如何反应知识分子的命运的?(10 分 )
”一句能够
的写而由写“咸阳”、
答:
答案在两种人、两种命运的对照中凸现知识分子的命运。

分析由“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边是风魔?”可知这是从对照中凸现了知识分子的
命运。

6.阅读下边这两首曲,达成(1) ~ (2)题。

(20 分 )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
江上
张可久
嗈嗈[注]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
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嗈嗈 (yōnɡ):雁鸣喊声。

(1)简要归纳这两首曲的内容。

(10 分 )
①马致远曲:
②张可久曲:
(2)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述的情形,其基调能否一致?为何?(10 分) 答:
答案(1) ①表现游子孤寂悲凉的心情。

②表现渔翁安静恬美的生活情形。

或表达了作者
对淡泊安逸生活的热爱之情。

(2) 不一致。

前者悲凉,后者安静。

第 9 课李商隐诗三首
学习目标 1. 认识李商隐的平生及思想意识。

2. 掌握三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3. 了解李商隐的艺术成就及创作风格。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④。

注①这两句说,相见不简单,分离也不简单,况且又碰上春末花残节气?
②丝:与“思”谐音。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比喻对所爱者始终不渝的想念和无量无尽的别
恨。

蜡炬:蜡烛。

蜡烛焚烧时烛脂流溢如泪,称“蜡泪”,常用以象征别恨。

③镜:名词用作动词,对镜的意思。

云鬓:青年女子两鬓黑云似的头发,借指青春年光。


两句是说,晨起对镜,只愁青春易逝,会集无期;入夜吟诗,应觉月色凄寒,思绪悲凉。

④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用来指所爱者的住处。

青鸟:传说中作为
西王母信使的鸟,曾在西王母和汉武帝之间传达信息。

以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为探( 二字读去声 ) 看 ( 平声 ) :试为打听一下看。

诗意解读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自己成天沉醉在离愁别苦的情绪之中。

首联写伤别和伤春之情交叉在心头。

颔联是交口称赞的名句,意思是说,假如不相思、无别恨,除非自己身故,表达了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颈联经过“晓镜、夜吟”富于典型意义的细节描绘,假想别后将
会成天被离愁别苦纠葛着没法排解,进一步写出自己的想念之切。

尾联以“蓬山、青鸟”的
神话传说结束。

全诗虽写爱情,但也带有自况的意味。

名句识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演示颔联在诗中表示什么意思?此刻还可比喻什么?试举几个例子。

答案以春蚕蜡炬作比,表示两情坚贞,始终不渝。

此刻已成为交口称赞的名句,并被给予更丰富的含意,如敬业奉献,执着追求等。

( 例子只需切合要求即可 )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 (813 -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 今河南沁阳 ) 人,从祖父乔迁郑州 ( 今属河
南 ) 。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

开成二年 (837) 登进士第,两年后授秘书省校
书郎。

令狐楚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茂元之女为妻。

当时牛李二党相
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向来对其排挤打击。


入桂管察看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

此间
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愉悦。

今后还郑州故乡,病卒。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善于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
的感触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

他继承杜甫、韩愈等人的优秀传统,从而形成了独有
的深细婉曲、典丽精工的特点。

他的诗,深于寄望,工于比兴,境界委婉,特别是无题诗,
达到了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独到境地。

语言则典丽而清爽,同时不乏沉郁凝重之气。

在用典上,他掌握杜甫用典自然的技巧,借助适合的历史对照,使意思畅达;而他的爱情诗善于
化用神怪故事,深得李贺优点。

二、写作背景
《无题二首 ( 其一 ) 》
这首诗大概写于开成四年 (839) ,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

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
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次日自己就急忙走马兰台,开始孤独无聊的校书郎生活。

全部美
好,都成难以找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贾生》
晚唐期间,很多皇帝都崇佛媚道,不管民生,不任贤才。

加上诗人自己年青时代就有“欲回
天地入扁舟”的远大志向,却终生落魄,一直难以发挥才能,心情非常愁闷。

有感于斯,诗
人借贾生之故事,写了这首诗,既是对皇帝的嘲讽,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柳》
这首诗大概写于大中五年(851) ,此时李商隐的老婆刚才病故,自己又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
之聘,将要只身赴蜀,去过那令人厌烦的幕府生活。

作者自己因为党争的倾轧,长久沦落下
僚,“一世襟抱不曾开”( 崔珏《哭李商隐》) 。

心情极为沉郁愁闷,一时间哀悼老婆,哀叹
前路,感慨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诗。

借柳的昔荣今枯变化,寄寓自己的迟暮之伤、沦落之叹。

1.填空。

(1)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 如何肯到清秋天,已带夕阳又带蝉!
(4)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朝有名诗人,作品缠绵悱恻,著有诗集《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断肠:销魂,令人沉醉
(2)如何肯到清秋天,已带夕阳又带蝉!

肯:岂肯;如何肯,表重申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虚:陡然
(4)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
蓬..。

转蓬:被风吹得不停在空中飞旋的
蓬草
《无题二首 ( 其一 ) 》
李商隐的诗委婉模糊,俊秀凄绝,境界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以后唐朝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这首无题诗从追忆昨夜的宴会写起,再现以前经历的幸福岁月和生活情形,结尾却将欢情子虚乌有,写出了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将委婉轻盈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琳琅满目。

《贾生》
《史记·屈原贾生传记》记述了贾谊自贬谪之地长沙被召回后与汉文帝在宣室 ( 汉未央宫前殿正室 ) 夜谈鬼神而让文帝入迷的事。

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是对这个故事的咏叹。

诗人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触,其着眼点,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可以真实重视人材,使其在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