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序跋艺术管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序跋艺术管窥
戴瑞琳;李惠瑛
【摘要】古往今来,序跋常常是透视典籍文章及其作家的重要窗口,但因其对原作所具有的依附性而褒贬不一;新文学运动以来,周作人继承序跋创作的传统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从“文学的批评”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积极实践,使现代序跋文获得了独立品格和深层内涵。

成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have been regarded as important window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al books and articles and their writers. However it is either praised or criticized because of its adherence to the o- riginal books or articles. Since the New Literary Movement, Zhou Zuoren inherited traditional style and continuously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the writing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He proposed and practiced his own points of view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have impacted the modern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with independent personalities and deep connotations, and become a unique writing style.
【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9)006
【总页数】4页(P26-29)
【关键词】周作人;序跋艺术;文学批评
【作者】戴瑞琳;李惠瑛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12;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作为中国现代序跋创作的佼佼者,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序跋众多,并且大部分是为自己和他人所作文集的序跋,一九三四年三月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序跋文》出版,共收录53篇,周作人将“苦雨斋”的序跋文划分为:“第一分”:自作题记36
篇和“第二分”:为人作所序17篇。

但正如该书《自序》所说,序跋未选入此书者还有许多。

二○○四年九月,钟叔河编订《知堂序跋》,还算不上汇总,篇目就
有二百二十一篇之多,其中第一辑“自作序跋”109篇,第二辑“为他人所作的
序跋”67篇,第三辑“题跋和读书题记”45篇,这些序跋在凝聚了周作人的文学主张与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序跋的艺术品格和深刻内涵。


“序”与“跋”是由来己久的散文文体。

所谓“序,<名>,形声。

从广,予声。

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

本义:东西墙。

”[1]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丝之绪也。

”也就是说,“序”的意义取自“叙”或“绪”的假借义,有叙述有序或开篇明义的作用。

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

”因此,“序”,又称叙文、序言、前言、小引、引言、题辞、导言等,是放在著作正文之
前的文体,是依附于典籍、文章等之前,说明与这些文本相关的任何内容或阐明作序者意图以作为读者向导、行为讲究次第的文字。

“序”有大序和小序之分。

一般来说,大序可以单独成篇,是较为全面地对两篇以上的文章或著作进行说明、分析的文字;小序,一般写在标题之后、正文之前,多由诗文作者本人所作,往往是精练地分析、说明写作该文章的原因、背景、题目与
文章的含义等。

“序”可分为自序和他序。

作者自己写的序文叫“自序”,内容多是说明作品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文叫“代序”,内容一般是介绍和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序体经过发展演变,产生了一些独立成篇的衍体,如传序、赠序、诗序、寿序、游宴序及其它杂序等。

“序之体”源于何时?有人认为是在先秦,吴呐在《文章辩体序说》就写到:“序之体,始于《诗》之大序”,也有人认为战国时宋玉写的《神女赋序》是“序”
的开山之作,还有人认为最早的序体应该是《吕氏春秋序意》。

但无论如何,序文的渊源是久远的。

“跋”是写在著作(诗文)之后、用以说明著作(诗文)、交代事宜的文体样式,又称后记、后叙、跋尾、题跋等。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

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后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
‘题跋’。

”“跋”的出现要比“序”晚,最早的“跋”见于宋代欧阳修《集古录》的“跋尾”。

“序”与“跋”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序前跋后”的习惯,并且由于传统的序文和跋文在内容、体例上大致相同,因此合称“序跋”或“序跋文”。

传统上的序跋文多以介绍著作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和目次为主,也就是说,无论
从何种角度立言,序跋文都要对著作(诗文)做一些说明、介绍和归纳,序跋的这
一依附性使得很多人认为序跋是依附于作品的一些介绍交代,或是对作家的一些吹嘘奉承,是可有可无的闲言赘语。

因此,学界上对序跋的存废存在着争议,对它的关注并不太多。

但是,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留下了不少序跋名篇,这些优秀的序跋往往渗透着作者的评判标准及其对原作的独到感悟等主体意识,从而以极高的思想价值、史传价值、文体价值、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成为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学运动以来,序跋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序跋文的优良传统被继承并得以发展和创新,许多的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创作了大量的序跋文,涌现出了众多的中国现代序跋文佳作;许多优秀的序跋往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成为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序跋艺术,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作家作品以及时代环境、学术动态等提供了重要途径。

周作人的序跋可谓现代序跋艺术的一个集中体现。


周作人序跋的名目、种类、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在名目上,有序言、小引、前记、题记、跋、后记、附记例言、译后记等题目;在种类上,既有自作、译作的序跋(自序、自跋),又有为他人所作的序跋以及编校书刊、辑校古籍的序跋;在语体使用上,既有白话文,又有文言文乃至骈文;在文体形式上,有鞭辟入里的评论,
也有联而想之的漫谈,既有言简意赅的短文,也有纵横捭阖的长篇;在表达内容上,有经历自叙、情感抒发,更有文学史实、理论总结、学术介绍等等;在写作风格上,有的锋芒毕露如短刀匕首,有的舒卷自如似流水行云;这些序跋既留下了周作人多年以来的文学思想发展演变以及创作的轨迹,又传达了作家的文学见地。

但是,周作人对现代序跋艺术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对序跋创作领域的扩展,更重要的还是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赋予现代序跋的新品格——批评的言说。

他说自己
“小时候读书不知有序,每部书总从目录后面第一页看起,后来年纪长,读外国书,知道索引之必要与导言之有益,对中国的序跋也感到兴趣。

……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的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

”[2]。

在周作人看来,序跋对所序跋的作品,往往是取其有意义之点以
指示,使意义格外分明地扩大;周作人是把序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的批评方法来看待的,他在翻译外国作品后写的序言中,不仅介绍所译作品及其作者、翻译的过程,而且对作者的思想、主张以及作品中所含的要义恰如其分地评价,引导读者
正确欣赏、准确理解作者作品;序跋中的文学批评就起到了这样的功能:阐发原作某一个方面的意义和独特的妙处,解读原作的特别之处,审视、挖掘出作家所没有发现、没有重视的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道出作品中所未道出的话,避免空谈。

周作人认为,序跋应该“自家立论,有感而发”。

在《看云集·序》中,周作人说道“我向来总是自己作序的,我不曾请人家去做过,……因为我知道是怎么地不好做,而且也总不能说的对或不错,即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写一篇小小的小序”[3]。

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作品,作者是最有话语权的,作品中渗透着的思想与情感,作者是最为深知的;凡是无拘无束地写出的序跋一定是作者个性的纯真表现,即使写得委婉曲折的序跋,字里行间仍然流淌着作者感情的波涛,作者的个性总是要顽强地表现出来的。

周作人主张序跋不是“为圣贤立言”而是“乱说”。

他在《苦茶随笔·长之文学论文集·跋》中说;“我写序跋是以不切题为宗旨”[4],在《谈虎集·后记》中说:“我不是这一教派那一教派的门徒,没有一家之言可守,平常随意谈谈,对于百般人事偶或加以褒贬。

”[5],在冯文炳的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序里,周作人除了简要地介绍小说的内容并且肯定其成就,便是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小说是我喜欢的一种。

……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这却正是现实。

”[6]周作人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小说、散文的创作等等常常有着自己的观点,而序跋之中不乏他的那些“异端邪说”。

周作人一生中撰写的序跋有许多,但是他决不随意滥写。

周作人认为序跋的写作是十分严肃的事,它不应该是不着要旨、无的放矢的闲言,也不能是不负责任、吹嘘捧场的乱语,而必须是十分了解作家作品的真昧、能够揭示作家作品的真谛、可以张扬个人真情的言说。

周作人一生中为他人作品所写的序跋不在少数,这一般是受人之请、“嘱予写序”才写的,其中不乏有评俞平伯、废名、刘半农等知名作家作品的;也有的是别人编了书以后请他写序,如孙席珍编的《现代散文选》,刘半农
编的《江阴船歌》,刘经庵编的《歌谣与妇女》;还有别人翻译了外国作品后请他写序的,如王鲁彦译的《花束》、屠介如译的《战中人》等。

但是不管是哪种序言,他都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认真真地写,如果对序跋对象不能了然于心,就决不会贸然下笔,这反映了他认真对人、对书、认真做学问的态度。

或长或短,周作人所写的序跋都是对作者和作品认真的评价,是批评的言说方式。

因此,周作人的序跋创作实践,让我们对现代序跋明确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序跋应
着力使读者进入作品、把握精髓要义。

一篇序跋不可能对原作做全面的评析,而必须有所选择或侧重:有的是阐述原作在思想内容方面上某一个的意义、揭示原作某一妙处;有的是点明原作在艺术方面上某一个特点、解析原作某一难点;应该说,一篇好的序跋必须是引导读者升堂入室的钥匙,让读者受到深刻的启发。

周作人在序跋创作上的实践,让我们加深了对现代序跋独立品格的理解:面对所序跋的具体作品,作者或浮想连翩、由此及彼,或借题发挥、小中见大,但是都必须从中揭示出具体作品中所蕴藏的某些重要的规律性的东西;一篇好的序跋不应该因原作而存在,不应该粘于原作,而应该立足于具体作品的同时超越具体作品,给读者以触类旁通、见微知著的深长启示。

周作人在序跋创作上的实践,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了现代序跋的深层价值:在一篇好的序跋中,读者总是不仅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能加深对作者(包括序跋的作者和所序跋的作品的作者)的理解。

序跋作者在序跋中,将所序跋的作品作者的个性与灵魂勾勒描画出来,同时也将自己的心灵与风格坦诚展现出来。

周作人在为自己的作品集所写的序跋中,结合这些作品写作时的心境,展开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往往成为序跋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灵魂的勇敢暴露和自觉解剖中,显示出周作人真诚的人格。

周作人在序跋创作上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序跋往往不仅保存了历史的风貌,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从而为理解所序跋作品的背景提供可能,也具有了为时代留下历
史写照的独立价值。


作为一种常见的散文体,优秀的序跋文不仅要求作者按照文体传统遵循一定的写法,而且要求作者时时突破这一文体传统表现出创新的意味来。

周作人以现代理性精神为帜,把渊博的杂学知识作底,将中国古代笔记、序跋、杂记、书牍的精髓与欧美随笔文化紧密结合,使序跋真正独立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亚类
型体式并赋予其独特鲜明的文体特征,同时成就了现代序跋成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文学批评文体所拥有的独立品格和深层价值。

他突破了传统序跋在内容上
对作品的依附性和止于评介作品的单一化,以现代性的意义注入序跋,拓宽了序跋的容量,深化了序跋的内涵;周作人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姿态进行了序跋文体的创新与实践,无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的吸收,还是对科学、理性等现代精
神的提倡以及对个性精神自由宽广的追求。

最终实现了序跋文这一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最为靠近的生命文体的现代化的发展;虽然周作人身为批评主体的复杂,带来了他的序跋文的复杂性,也给解读他的序跋文带来了许多的障碍,但是不可否
认周作人的序跋文字优美,知识丰富,文采飞扬,平和雅淡,恬静闲适,随意自然,毫不做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中国现代序跋文体创造大师的周作人将学识和生命投入到了序跋文的言说上,亲自实践了现代序跋文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让序
跋体成为散文样式中崭新的美文体,也丰富了自己作为一位有着独特思想和艺术追
求的文学大家的内涵。

【相关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444.
[2]周作人.燕知草跋[M]//苦雨斋序跋文.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2.
[3]周作人.看云集序[M]//苦雨斋序跋文.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8.
[4]周作人.长之文学论文集跋[M]//苦茶随笔.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
[5]周作人.谈虎集后记[M]//知堂序跋.钟叔河编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3.
[6]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M]//苦雨斋序跋文.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