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及物质的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及物质的制备同步练习
高温2Fe 1.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3CO2。
该反应中表现为氧化性的物质是( )
A.Fe2O3 B.CO C.Fe D.CO2
2.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
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
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 )
4.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是( )
5. 实验室里,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6.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7.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Na2SO4 B.CuSO4KNO3NaCl
C.Na2SO4Na2CO3NaNO3 D.Na2SO4NaCl HNO3
8.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
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HCl;
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9. 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变成。
10.常用的冶炼方法是让____与在高温下反应,
碳能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____,从而得到金属单质。
如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在高温下,碳、氢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____,会使金属氧化物____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
碳、氢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做。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
12. 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他均为红色;
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
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是。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
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 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
(1)写出硬质玻璃管和试管内产生的现象:。
(2)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因此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14. 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
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小玉同学:木炭。
小兰同学:氧化铜。
小华同学:木炭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若出现的现象是,证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
15. 如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C、O、S、Cl、Na、Ca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其中A、E、H是氧化物;A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I俗称小苏打,C、I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I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____。
(2)在C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____色。
(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G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物质E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物质F属于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____(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8 ACCBC ADB 9. 化合态 游离态 10. 碳 金属氧化物 氧 C +2CuO=====高温2Cu +CO 2
↑ 11. 氧 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性 还原剂 12. (1) 氢氧化钠溶液
(2) 取适量B 、D 两种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C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 2HCl +Na 2CO 3===2NaCl +H 2O +CO 2↑
13. (1)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所需的能源,能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14. 小玉 小兰 溶液呈蓝色,有黑色固体
CuO +H 2SO 4===CuSO 4+H 2O
15. (1) NaHCO 3 H 2O (2) 红
(3) SO 3+2NaOH===Na 2SO 4+H 2O
(4) CaCO 3=====高温CaO +CO 2↑
16. (1) Fe(OH)3 H 2SO 4 (2) 复分解反应 (3) 碱 (4) 灭火
(5)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