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珍点评教学设计母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玫珍点评教学设计
【以下提供的是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蓝色字体是王玫珍本人的建议】
《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内容浅显易懂,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由原来对
母鸡的讨厌到后来对母鸡产生了敬佩之情,使学生感悟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是一位英雄。

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前几篇文章都是通过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前几篇的不
同之处在于人物情感的变化,所以,根据课型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
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表达。

让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感悟和启迪。

【设计中应该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与写作经验去体会,在体会中发现新的阅读与写作技巧,更新积累本课中发现的阅读写作经验】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应该将目标中
的2和3调换一下。

即:2、在阅读体会中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感受
作者情感表达过程的巧妙过度;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
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经历”改为“变化”】;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
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提示:古怪、可爱)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
章《母鸡》。

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
要求:
出示要求:
⑴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
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1、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
2、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
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鸡的特点】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4、指名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2、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3、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4、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
⑴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
默奉献、不辞辛苦……)
5、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6、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
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小结: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
的尊敬了。

7、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
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
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
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

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
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
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在《母鸡》中,运用
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
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
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力量!
板书设计:
感情原因
讨厌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16.母鸡
尊敬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英雄
原因感情
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讨厌
16.母鸡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英雄尊敬
反思: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的被明朗,学便有了针对性。

文章的布局和
教材的处理事实上是有异曲同工之趣的:讲究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设计学习感悟作者对
母鸡的讨厌部分时,放在了整个文本的大背景去体验,这事实上也是作者写作手法的体现:欲褒先贬、欲扬先抑、欲擒故纵。

故在此环节的处理上无过分的张扬,为体验后面的主情
感“母爱”埋下了伏笔,并进一以贯之。

最后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法指
导下,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教学反思不需要太空泛,这篇教学反思中没有一句能戳到痛处的的话,说这是一篇教学反思倒不如说这是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简单来说分为三部分:1、本节课的亮点在哪里?(得意之处)2、本节课有哪些不足?(败笔之处)3、如果再上这节课打算怎样改进?(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