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C)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C)英英学古诗_苏教
版
一、本课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想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明白得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三、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的大转盘、课文挂图、诗与文相照管的句子、(与宁静夜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成效。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字情形,专门要关注学困生。
)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伙儿评。
(整体读得如何样?哪儿读得专门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如何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逐层领会,诗文整合
1.学习第一层
(1)谁情愿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交流读明白的地点。
(3)读一读,有什么不明白的地点能够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
可能会提:“霜”
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专门好,说明大伙儿都在动脑筋了。
那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明白的地点能不能读明白?(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想念起故乡来。
(2)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明白得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得!齐读。
(3)抽查学困生是不是确实读明白了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师要用期待的心态、鼓舞的目光等待他们的进步,并要让学困生感受老师与同伴的温顺。
)3.学习第三层
(1)齐读奶奶说的话,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2)请学生简要介绍李白,也可教师介绍。
(3)师生接读最后一次对话
(三)引导体会,感悟诗句(那个环节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会。
)
1.出示挂图,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元宵、中秋-----)2.每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圆又亮。
你们说说中秋节的晚上是如何样度过的?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周围没有一个亲人,你会如何想呢?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没有电视。
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谈天,吃月饼,多快乐哪!但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明白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月亮依旧那个月亮,但是,诗人的心情差不多不是那种心情了。
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如此的冷清。
(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
(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6.谁情愿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生加上动作配乐试读。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模样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2.师也专门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情愿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
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师能够引导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判。
)
(五)学习生字
1.认读“意、照、层、代”。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几个生字?交流。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写字情形。
(六)课外作业模拟课文对话形式回家与父母对话学古诗,能够是《静夜思》,也能够是往常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等。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想念起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