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1型真空断路器故障表现及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1型真空断路器故障表现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立文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2011年第02期
现在高压开关柜的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各种中置柜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0kV VS1型真空断路器在其中已经担负起重要的角色,其内在结构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灭弧能力较强而且使用寿命较长,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检修与维护,工作运行较为稳定,能够适应高密度的操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开断重要负荷和需要反复操作的地方。
虽然VS1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其内部的弹簧结构由许多的零部件所组成,而内在的空间比较狭窄,对加工工艺的标准要求高,此外其控制的原理以及闭锁系统要比以往的断路器更为复杂,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所以,能够有效地掌握好10kV VS1型的维修处理办法对于及时排除故障有着极为明显的实际作用。
一、VS1型真空断路器机械故障及原因
(一)常见的机械故障
第一,合闸脱扣板未能紧密连接,这样就在合闸铁心动作之后不能够让合闸挚子一并跟随运动。
第二,分闸扇形板因长期工作而造成磨损或者扇形板的连杆发生物理变形,这样就会出现弹簧释放能量之后而扇形板沒有能够挂上钩,这个时侯内部的其他零件已经完成动作,可实际上还是分闸,也就是说有合闸的一个过程但并没有实现合闸的结果。
第三,合闸挚子扣入的深度高,这样就使得在合闸铁心动作以后,弹簧不能够有效地将能量释放出来。
第四,断路器小车没有能够操作到位,这样就使得其机械闭锁未能打开,脱扣板无法实现运作,合闸也就无法实现。
第五,铁芯撞杆发生物理变形,挚子难以有效地全部离开凸轮,弹簧无法将其能量释放。
第六,挚子扣合面的硬度未能达到标准而发生物理变形,造成彼此的摩擦力加大,呈现“咬死”的状态,弹簧不能将能量释放。
(二)造成机械故障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常见机械故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有:断路器机构机械材质不合格,造成的机械变形;操作次数过多,造成机械磨损严重,公差变大;断路器运行环境潮湿,造成机构锈蚀,机构卡涩;值班人员操作不到位,或扣合量调整不合格。
二、VS1型真空断路器二次回路故障及原因
(一)VSl型真空断路器常见的二次回路故障
VS1型真空断路器常见的二次回路故障有:电机不储能;断路器拒合(或拒分);闭锁线圈烧坏,造成分闸位置的控制回路断线。
(二)造成二次回路故障的原因
VS1型真空断路器主要有4个电气回路:电机储能回能、合闸回路、分闸回路以及电磁铁闭锁回路,具体的控制回路图,如图1所示: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并结合分析二次原理图,可以得出,造成以上三种常见二次回路故障的原因分别是:(1)储能行程开关S1用于控制电机起停的31和32接点,由于长时间未切换,
或者潮湿,造成粘连,导致31和32这对接点不能正常接通,或者电机储能电源有故障;(2)合闸HQ(分闸TQ)线圈烧坏、辅助开关QF切换不到位以及闭锁线圈Y1动作后,但未将行程开关S2接通,造成控制回路断线,不能启动合闸HQ线圈;(3)当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且断路器小车位置又处于“工作位置”(底盘小车行程开关S8接通)或“试验位置”(底盘小车行程开关S9接通)时,闭锁线圈YI就会动作,接通行程开关S2,并一直带电,由于线圈Y1长时间的带电,以及带电所发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造成闭锁线圈YI极易烧坏。
闭锁线圈YI烧坏后,行程开关S2无法接通,造成控制回路断线。
三、控制和防范措施
产品的生产厂家可以考虑改变生产的材料,以往的材料硬度方面存在有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合闸挚子以及扇形板这些地方需要采用硬度更高的材料。
值班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按时对10kV开关室进行有效地通风和除去湿气;安排好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保养,在检修的时候需要针对断路器的内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同时对于发生粘连的行程开关进行详尽的查看,一旦发现有损坏就需要立即更换;对与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需要及时的跟上,要求工作人掌握好其工作的原理和科学的操作方法;提升检修以及运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处置缺陷的时候需要一并检查那些较为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
参考文献
[1]方大千.实用高低压电器维修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杜,2004.
[2]王予生,李少华,于枚.中置式高压开关柜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电气技术。
2009,(12)
[3]李大鹏.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和处理[J].电气应用,2009.(22).
[4]赵俊.KYN28A-12高压开关柜操作和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