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C1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C1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李昊宇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2%~6%,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3位,但卵巢癌致死亡率却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大约30%,早期即可发生广泛转移,对妇女生命与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

肿瘤转移侵袭导致复发,是治疗失败,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卵巢癌关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种单体蛋白酶,在多数真核细胞核内广泛存在[3,4]。

在聚ADP糖基化过程中,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参与某些进程,调节细胞死亡、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转录、细胞内DNA修复等。

本次研究
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C1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员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仪器设备:低温高速离心机、高速台式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细胞培养箱、室温离心机、三
畸形进展、顶椎严重旋转、脊柱冠状面及丧失矢状面平衡者,可使用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从而达到重建平衡、稳定脊柱消除神经症状的目的[8,9]。

本文结果表明,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可缩短DS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长节段融合术中会累计较多的节段,手术切口大,术中止血部位复杂且广泛,对机体损伤较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断钉等不良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是长节段融合术并发症发生在术后早期,和涉及的节段及随访时间有关,但是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综合的全身评估后再选择适应的治疗方案[10]。

对照组随访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可能是与短节段操作创伤小有关。

综上所述,后路减压长、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DS具有较好的疗效,长节段融合术能够较好的矫正脊柱侧凸Cobb角,改善脊柱功能,短节段融合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恒.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3):54⁃58..[2]何守玉,朱锋,邱勇,等.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
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3):176⁃181.
[3]Li Z,Yang HL.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long and
short segmen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J].Int J Clin Exp Med,2016,95
(6):27⁃32.
[4]周新强,汪代东,彭军,等.后路减压联合不同融合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55⁃57.
[5]孙军,张亮.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
(3):443⁃445.
[6]Yang YH,Zheng J,Lou SL.Causes and managements of post⁃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degenerative scoliosis treatments
with internal fixat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4,7(11):4300⁃4307.
[7]耿晓鹏,孙磊,王霞,等.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3):1158⁃1163.
[8]付川.腰椎后路不同节段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7.
[9]陆海涛,袁峰,杨宇明.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融合修复退变性脊柱侧凸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3):1970⁃1976.
[10]Zhang XN,Sun XY,Meng XL,et al.Risk factors for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ong⁃leve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J].Int Orthop,2018,42(9):1⁃
10.
(收稿日期:2019⁃10⁃30)
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0.12.038
作者单位:516000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2.5μmol /L 1
3.6±0.75μmol /L 23.7±0.610μmol /L
38.4±0.8
20.8±0.646.9±0.466.8±0.7
56.8±0.9
73.2±0.885.7±1.1
PJ34浓度
24h
48h
72h
表1不同浓度和时间PARP⁃1抑制剂PJ34对C13细胞
增殖的影响(x ±s )
5μmol /L
0.50±0.0410μmol /L 0.18±0.04
0.45±0.050.22±0.02
PJ34浓度
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表2C13细胞内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表达量情况(x ±s )
2.5μmol /L 0.78±0.020.75±0.050
1
1
用恒温水箱、电热恒温水浴箱、
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系统、病理图像成像系统、转移脱色摇床、振荡器、倒置及荧光显微镜、微量移液器、细胞培养板等等。

试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标记的山羊抗兔IgG (H+L )
二抗、鼠抗人β⁃actin 多克隆抗体、兔抗人NF⁃κBp65单克隆抗体、兔抗人
PARP⁃1单克隆抗体、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
山羊血清封闭液、蛋白提取试剂盒等。

选取医院提供
的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C13细胞。

1.2方法: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进行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等,实验前常规消毒,
紫外照射实验器材40min 以上。

推算1mL 细胞悬液中含多少细
胞。

MTT 法检测PJ34对C13细胞增殖的影响。

细胞50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

1
组细胞加完全培养基,为对照组。

2组细胞培养基,
含有PJ34有2.5μmol /L 。

3组PJ34有5μmol /L 。

4
组PJ34有10μmol /L 。

每组设置5个复孔,
每板不加细胞设空白组。

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

药物刺激24h 。

PJ34对
C13细胞侵袭性检测,
采用Transwell 侵袭试验。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检测方法:将C13细胞按50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消化
细胞,将细胞重悬成细胞悬液并吹打均匀。

每孔
100μL 细胞悬液。

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C 、5%CO 2
培养箱中过夜。

第2天观察细胞贴壁后,
弃去培养液,D⁃Hanks 细胞缓冲液冲洗细胞。

在标记好的各组中加入含+同药物浓度的培养液。

3块96孔培养板分别给予PJ34刺激24h 、48h 、72h 。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数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行t 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不同浓度和时间PARP⁃1抑制剂PJ34对C1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MTT 法检测显示,随着PARP⁃1抑制剂PJ34浓度的增加,C13细胞增殖抑
制率不断增加(P <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13细胞增殖抑制率也不断增加(P <0.05)。

见表1。

2.2C13细胞内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表达量情况:不同浓度PJ34处理C13细胞,
经24h 后,随着浓度的增加,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
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P <0.05)。

经过处理的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明显比没有处理的低。

见表2。

检测是否是由于PJ34处理的影响,导致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发生变化。

5μmol /L PJ34
处理后,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明显降低,反映了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受PJ34的影响,出现明显下降。

2.3PARP⁃1抑制剂PJ34对C13细胞侵袭的影响: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作用24h 后,5μmol /L 组的穿膜细胞数(91±9),明显低于对照组(44±5)(P <0.05),5μmol /L 的PJ34侵袭率为
47.67%,明显低于对照组侵袭率100%(P <0.05)。

3讨
论卵巢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卵巢癌主要是手术治疗,同时化疗或者放疗辅助。

浸润转移是卵巢癌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早期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发现时出现广泛的腹膜、盆腔脏器转移,晚期患者多累及盆腹腔多个脏器,手术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失去手术治
疗机会[5,6]。

有的进行手术治疗,不能将肿瘤病灶彻
底清楚,残留肿瘤病灶迅速复发,或者转移,对预后不利。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其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治疗新靶点的选取、病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哺乳动物和绝大多数真核生物中,有
PARP 存在,
在细胞死亡调控、转录调节等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关注[7]。

本次研究显示,随着PARP⁃1抑制剂PJ34浓度的增加,C13细胞增殖抑制率不断增加(P <
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13细胞增殖抑制率也不断增加(P <0.05)。

随着PJ34浓度的增加,NF⁃
κBp65蛋白、PARP⁃1蛋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P <0.05)。

经过处理的NF⁃κBp65蛋白、PARP⁃1蛋白,明显比没有处理的低。

5μmol /L 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5μmol /L 的PJ34侵袭率为47.67%,明显低于对照组侵袭率100%(P <
0.05)。

提示PJ34能够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株C13细胞增殖,并且与浓度和时间有关。

使用PJ34后,C13细胞中的NF⁃κBp65、PARP⁃1蛋白表达比对照
组低,并且随着PJ34浓度不断增加,NF⁃κBp65、PARP⁃1蛋白随之降低。

PARP⁃1是家族中最重要
的成员,具有高的催化能力,
主要在细胞核中存在,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

DNA 受到损伤断裂,迅速激活PARP⁃1,PARP⁃1对DNA 损伤非常敏感[8]。

PARP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
PARP 抑制剂是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效剂,
随后多种PARP 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进行临床研究,
本次研究使用PI34,作为PARP⁃1高效特异性抑制剂,
属于啡啶酮类化合物,
第三代PARP 抑制剂,使用方便,水溶性好,具有高的生物利用度。

PARP⁃1抑制
剂不仅可以对肿瘤细胞生长发挥抑制作用,而且可能通过调节NF⁃κB 信号,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
性。

PJ34也可以抑制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综上所述,PARP⁃1抑制剂PJ34能够减少卵巢
癌C13细胞中PARP⁃1表达,降低NF⁃κB 活性,抑
制细胞增殖活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PARP⁃1、NF⁃
κB 可以作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抑制PARP⁃
1、NF⁃κB 表达,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郭林,
肖智勇,刘峰,等.聚ADP 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用于卵巢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7,44(5):390⁃395.
[2]何帆,
胡丽娜,胡建国,等.聚ADP 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系统评价[J ].重庆医学,2018,47(12):1639⁃1643,1649.[3]刘洪悦,
郭子寒,杜琼,等.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上海医药,2018,39(5):25⁃28..[4]张国楠,
石宇,刘红.PARP 抑制剂能开启卵巢癌治疗模式的新篇章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1):33⁃36.
[5]徐华丽,
刘文雪,沈方倩,等.UBE3C 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6):30⁃35.[6]马向薇,
曹东华,仲美琦.miR⁃130a 靶向调节SMAD4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2018(2):118⁃121.[7]徐清华.PARP⁃1抑制剂下调SIRT1基因表达诱导非小细胞
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J ].河北医药,2017,39(22):3374⁃3377.[8]陈祖华,
张朦琦,高静,等.PARP 抑制剂SC10914在胃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探索[J /CD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1):98⁃104.(收稿日期:2019⁃12⁃10)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0.12.039作者单位: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北院儿内科
通信作者:尧战勇,E mail :
****************住院儿童大叶性肺炎168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宋明辉尧战勇
肺炎是全球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指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一个或多个肺
叶及肺组织的炎性病变,
常合并有肺实变、胸腔积液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1]。

传统的大叶性肺炎
多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
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率增加以及抗菌谱的变化,
使得肺炎支原体感染逐渐占主体地位,大叶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
[2]。

本研究通过对
168例大叶性肺炎住院患儿的一般情况、相关病
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回
顾性分析,揭示儿童大叶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原谱及治疗与转归情况,
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患儿168例,
男性79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为0.89∶1,年龄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