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优秀学案(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和成因。
本课的知识与前面复习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知识是一个整体,又与后面将要复习的“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在高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普遍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单倍体和多倍体。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重点就是要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澄清易混淆的知识点,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
②识别单倍体和多倍体
③说出多倍体的成因
2.能力目标:①尝试推断染色体个别数目变异的成因
②尝试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
③尝试推断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成因
3.情感目标:①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参与染色体概念的形成
②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细胞异常分裂的关系
③认同科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染色体组的概念
2.教学那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形成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高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间比较久远,知识点遗忘较多,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内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思维的跨度较大,教学环节繁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导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主要的复习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串,以问题为先导,同时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例分析、构建知识网络等活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深化相关知识内容。
2.学案导学法
利用课前设计好的学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不断的练习中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并通过逐步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来落实对核心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流程
☆课前基础梳理( 见总复习P133,基础巩固)
☆预习效果检测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 )
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
3.单倍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
4.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 )
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 )
☆高考导航 ☆聚焦高考真题,体会出题方向 【2021福建卷】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 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考点分析(总复习P134)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1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其他变异的比较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 交叉互换与易位的区别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训练 1.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
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考点2 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1.染色组的组成特点有哪些?写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
(见课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双选)下图是某种植物的体细胞示意图。
下列可能是该植物的基因型是( )
A .ABCd
B .AaaaBBBB
C .BBbbDDDd
D .AaBbCcDd
考
向
分
析
1.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 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2.在考查形式上多是结合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作物育种进行综合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教
学
目
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Ⅰ 2.通过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Ⅰ 3.辨别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辨别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Ⅱ
交叉互换 染色体易位
图解
发生部位
实质
训练3. 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从形态和大小方面分为8种,由此可知韭菜是( )
A. 二倍体
B. 四倍体
C. 六倍体
D. 八倍体
训练4.细胞分裂图像判断(二倍体)
减Ⅰ前期减Ⅰ后期减Ⅰ末期减Ⅱ前期有丝分裂后期
图像
染色体
组数
训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B.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必定是多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来源
概念
例子
发育过程
可育性
2.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实例
操作对象
训练6.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训练7.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同源四倍体是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________处理得到。
(2)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____________上,授粉后套袋。
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的合子。
(3)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
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______________分裂。
(4)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自我评价(对照广东考纲,评价掌握的情况,还有哪些不明白?)
☆体验真题
训练8.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
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
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若其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___变异。
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
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课时训练(见课时训练P45--46, 1,4,,8,9,10,12)
☆能力提升
1.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
B.产生的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秋水仙素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是单倍体
2.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 )
①一定是二倍体②一定是多倍体③二倍体或多倍体
④一定是杂合体⑤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纯合体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④
3.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4.(2021·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5.【2021四川卷】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