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至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里,在鸣虫的怂.(cóng)恿下,枫叶酝酿.(niàng)了一夏的能量,迫不急待地爆满枝头,红得逼退了所有的色彩。
B.一个在工作上不拈.(niān)轻怕重,对别人毫不吝啬的人,一定会比咄.咄(duō)逼人的你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C.商场里人头攒.(cuán)动,既有狡黠.(xié)的摊主与客人的讨价声,也有找不着自家孩子而惊慌失错的大人。
D.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就可以贪婪.(lán)地领略大自然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享受或净谧或高邈.(mào)的四季美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回想小学六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明白做人的许多道理。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C.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多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D.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等。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
经典名作,①养育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②记录着历史的沧
桑。
我们从中不仅能汲取
..。
..文学的精髓;③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4.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B.养育C.汲取D.变迁
5.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
三、句子默写
6.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游子旅途的无尽孤独与思乡之情。
⑥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解他,让他明白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四、名著阅读
7.名著阅读。
①“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
这段文字出自我国著名文学家的回忆性散文集《》。
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作者的一位老师,他是。
②《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其中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你们一定很熟悉。
比如:“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你心中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写下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和评价。
(不少于50字)
五、作文
8.根据下列信息,完成提示任务。
杭州某初中702班学生张杨的爸爸在12月22日上午打电话给班主任王老师,说第二天上午想带张扬到浙二医院复查眼睛,检查视力是否恢复到5.0以上,是否需要继续矫正视力,下午会返校上课。
现在,请你以张扬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只写正文部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抒发你的感受。
六、现代文阅读
冰湖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
他忙招呼儿子起网。
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
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
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
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
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
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
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
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
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
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
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
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
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
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
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
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
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
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10.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①____——砸冰行船——②____——看到希望
11.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12.第(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1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探险家与骆驼
余显斌
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
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
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
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明显的,驼已负伤。
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
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
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
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
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
狼,在一步步逼近。
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
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
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
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
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
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
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
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
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
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
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
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
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
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
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
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
他想甩脱它,很难。
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
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残阳如血。
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
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着了的驼仍没忘记自己的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
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
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
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
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
他轻轻
..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
..背着食物,还有..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
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
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
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
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
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
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
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还有女孩火辣辣的目光。
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
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
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也是这个市的市民,更是这个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
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
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
风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
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
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
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
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
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
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
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
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
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的。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他感到“轻松”和“沉重”的原因。
15.试分析画横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
16.本文描写人物的文字形象细腻,请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轻轻
..背着食物,还有水,
..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
..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
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
17.关于本文的主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你围绕下列三组关键词中的一组,结合全文,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自私——无私善良——卑鄙职责——本能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香扇枕暖被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家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年九岁失母,慕思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乙)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①之,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②,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②炙:烤。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B.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C.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D.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持之而.归B.人不知而.不愠
C.丁壮者引弦而.战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香躬.亲勤苦(____)②殆.不免丧(____)
③性至.孝(____)④乡人称.其至孝(____)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②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22.黄香与王祥都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八、诗歌鉴赏
23.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 怂(sǒng)恿,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C. 狡黠(xiá),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D. 高邈(miǎo),净谧——静谧。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两面对一面,改为: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搭配不当,“快乐的歌声”与“浮现”不搭配,改为:回想小学六年,同学们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顺序颠倒,将“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与“明白做人的许多道理”调换顺序。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D.错误,《呐喊》是小说集,不是散文集。
故选D。
4.B
5.C
【解析】
4.B.“养育”改为“滋养”。
故选B。
5.C.“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分句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故选C。
6.落花时节又逢君夜阑卧听风吹雨风正一帆悬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重点字:阑、悬、羌、涯、罔、殆。
7.①鲁迅《朝花夕拾》寿镜吾先生
②示例:“三调芭蕉扇”是唐僧师徒四人路经火焰山,在他人指点下往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处借芭蕉扇灭火。
怎奈那夫妻二人因红孩儿事件记恨在心,百般刁难。
最终在哪吒的帮助下才终得成功。
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聪明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于反抗压迫、敢作敢当、正直无私、行侠仗义的英雄。
【解析】
【详解】
(1)由文段中的“五猖会”“《鉴略》”可知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段描述不难知道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寿镜吾先生。
(2)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及故事情节的理解。
从“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中选择一个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如,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好名,勇敢好斗,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
《大闹天宫》的起因是由于好名。
他接受招安以后,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无光,因此怀恨而去。
第二次大闹天宫是由于齐天大圣有名无实,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因此不请他,于是跑去偷食,后来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进一步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来开“仙酒会”才犯下弥天大罪。
结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进丹炉,炼就不坏之躯,出来后造反虽是为了报仇雪恨,但提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口号,显示他是不满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
8.因为明天上午我爸爸要带我去医院复查眼睛,特向您请假半天,下午正常到校上课。
敬请批准,谢谢。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请假条的应用文写作。
请假条一般最常用的格式如下:标题(居中):请假条;上款(顶格写部门的名称或领导人的名字);正文(请假缘由、起止日期及天数),因明天上午我爸爸要带
我去医院复查眼睛需要请假,请假时间请假半天,下午正常到校上课,恳请王老师批准。
下款(标在右下):请假人x x x,XXXX年XX月XX日。
9.告别童年
凝望着美丽如故的岁月,脚踏着弛程的归途,梦幻着玫瑰所寄托的梦境,期盼着岁月带来的祝福,遐想着未来人生的蓝图,赞叹着往日热闹的舞台,想着已经过去的五千的日日夜夜,猛然发觉,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梦想,随着时间的小船,悄悄地航行,悄悄的漂流,随着那波浪似的人生海洋,离我而去了……
我的一切,被装进了书包,塞进了告别童年的漫漫路途,大人们说的,这是成长的开始。
长大了,不再顽皮地纠缠河水,也不再在沙滩上留下欢乐的脚印,只是静静的坐着,静静的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让自己的歌声随着河水漂向远方,让自己插上的翅膀,放飞曾经的梦想。
记住吧,记住自己该记的—那曾属于我一个人的天空,那天空中的云层上留下的一条条幼稚的路,一行行天真的诗,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忘掉吧,忘掉自己该忘的—善意的也罢,恶意的也罢,一宗宗是是非非,一丝丝缠缠绵绵。
渴望自己快点长大,让梦想带自己去开阔视野。
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美好的未来。
明天,梦想会令自己怎样成熟长大?当风依旧地吹,吹不走童年的铅华;当海不停地冲打,冲不走儿时的痕迹。
猛然抬头又暮然回首,草地上已留下了我一串长长的脚印。
向远处望去,脚印逐渐淡没以至消失,我知道当我再走一段距离。
又会有许多脚印在我的视野里消失。
我的心悸动了,这不正像人生吗?时间的流逝会淹没许多往事,还会出现许多新事。
它给了我人生的启迪,一经踏上生命之旅就应当走好,往事不必回首。
太阳下山了,还有整夜的星空,失去了童年,我还有更多的追求!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材料加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里面的关键点是告别,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这段话里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从本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告别”,也就是说,要写一篇关于告别的文章,关键是写告别的心理、告别时的场景。
告别的可以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是一种不好的事物:陋习、坏习惯等;可以是你的告别,也可以是别人的告别,也可以是人与物的告别,以上思路都可以写。
如题目:告别过去、告别童年、告别悲伤、告别自私、告别懒惰等等。
写告别时,一定要写到告别的所思所想,所以,一定要写到心理描写。
这是一篇来抒发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记叙或散文。
【点睛】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辨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确定主题、题材、重点,明确体裁、字数等要求。
10.①遭遇风雪②扒冰拖船
11.①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
12.①运用短句,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
②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父亲扒冰拖船的情景。
13.①技艺娴熟,经验丰富;②机智勇敢,顽强不屈;③关心孩子成长。
【解析】
10.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
①-③段写父子俩遛网打鱼;砸冰行船是⑦-⑧段,看到希望是对第⑩段的提炼,因此空缺的情节锁定在④-⑥和⑨段以后,由④-⑥段的“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风浪太大了”“大雪是后半夜停的”等描写可总结出父子俩“遭遇风雪”。
由第⑨段后的“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扑向前面的冰”“压在冰上”等描写可总结出这部分的情节是“扒冰拖船”。
11.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第⑦段通过“一阵可怕的寂静”“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等句子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由此为下文父亲砸冰、扒冰等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同时联系下文,父亲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疯狂地砸着冰”“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压在冰上”,这样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
1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划线句子中的“抓住”“扒着”“蹬着”“扑向”“压”等动词可以看出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表达连续的动作,一个动作一句话,运用短句,彰显气势。
又通过“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