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摄影用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光位
光位指光源投射光线相对于被摄体所处的位置或角度。光线 按光位可以分为 顺光、前侧光、全侧光、侧逆光、逆光、 顶光和脚光。
(1)顺光 顺光又称为正面光,其光线投射方向跟相机镜头的拍摄方向
一致。 顺光拍摄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阴影面少,能隐没被
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褶皱,影调比较柔和,能较好地表 现出被摄体丰富的色彩。但由于光线照射平均,不能充分 地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被摄体缺乏立体感和质感。 所以在顺光拍摄时,要注意选择一些色彩或亮度差别明显 的被摄对象来拍,以拉开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前侧光
前侧光位于照相机的左侧或右侧,其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镜 头的主光轴呈水平45°左右。
在前侧光的照射下,被摄体的大部分被照亮,形成明显的受 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光比适中,影调有丰富的明暗过渡, 层次细腻,能较好地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 透视感。
采用前侧光高角度拍摄人像时,可以在人物脸部形成一个倒 三角形的光区,在摄影中被称之为“三角光照明”,是拍 摄人像的理想光源。17世纪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伦勃朗常 采用这种光位作画,也称“伦勃朗照明”。
侧的后方,并与相机镜头 的主光轴呈135°左 右。 在侧逆光照明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被照 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的轮廓线,能较好的表现 景物的轮廓美感和立体感。侧逆光照明是拍摄低 调作品的好光位,只要被摄主体和环境都是深色 调,就很容易拍摄出低调作品。 利用侧逆光拍摄人像时,由于脸部太暗,一般需要 做辅助照明,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 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2)辅助光
辅助光也称作副光或者补光,主要用于补充画面阴 影部分的照明,弥补主光造型的不足。它能减弱 由于主光照明后带来的生硬的阴影,降低明暗反 差,缩小光比。阴影部分经辅助光合理照明后, 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暗部层次、表面质感及立体感, 从而能更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外部特征。
在布光时,应先布置好主光,然后再决定辅 助光的光度、光位和光质;辅助光的亮度不能高 于主光;应尽量使用散射光源来作辅助光。
二.摄影用光的六大因素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 和光色
1、光度
光度是指光的强度,是光源的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 照度以及物体表 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的强度取决于 光源的发光亮度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光源的发光亮度越 大,光度越强,太阳光远比月亮光的光度大;物体离光源 越远,辐射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接受的光的照度就越 小。
(3)轮廓光
轮廓光通常由后方或侧后方投向被摄 体,光位可以是侧逆光、逆光和顶光。主 要用于勾勒被摄体的外部轮廓,使被摄体 和背景分离,突出和美化主体,增加画面 的空间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轮廓 光的亮度可以高于主体的亮度,使用时应 控制照明区域,避免光线照射到被摄对象 的正面,避免出现光影杂乱的情况,避免 光线照射到镜头形成光晕现象
光比是指被摄对象的受光面与阴暗面之间的明暗亮度 比,它是摄影用光的重 要参数。光比的大小对于表现被 摄体的立体形象,控制照片的影调、烘托画面气氛有直接 影响。光比小,被摄对象的明暗反差小,影调柔和,层次 丰富,立体感较弱;光比大,被摄对象的明暗反差大,影 调结构生硬,层次较少,立体感强;光比适中,可以形成 丰富的影调结构。在摄影中应根据被摄体的情况和摄影者 的创作意图来确定和调控光比。
2.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虽然摄影是在二维的平面画面上来表现物体,但是 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透视法则等可以在二维的 画面中展现大自然三维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效 果
3. 营造气氛 通过光线的变化可以营造一些特定的气氛,自然界
的光线是千变万化的,这些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拍 摄出来的照片传递的环境气氛是不一样的 如夜幕下的点点星光、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室内 拍摄婚礼场景
(5)逆光
逆光是一种来自于被摄体的后方,正对着照相机镜头的光 线。 在逆光的照射下,被摄体背对相机镜头的一面受光, 而面对相机镜头的正面处于阴影中,这种光线能很好的勾 画出被摄体的轮廓形态,在被摄体边缘形成强烈的轮廓光 效果;尤其在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 叶等,逆光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和细节表现,使画面产 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 果。在拍摄不透明的物体时,如果不对其暗部进行补光, 则可拍摄成剪影效果的照片。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表面结构、形状、颜色和质感等, 是因为这些物体对光 线的反射所致,不同的物体对光线 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是不一样的。吸收光线多而反射 光线少的物体,表面颜色深;吸收光线少而反射光线多的 物体,表面颜色浅。一般情况下,深色物体反射能力弱, 浅色物体反射能力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透射能力强;光 滑物体反射的光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粗糙物体反射的 光软,方向性不明显,具有漫反射的性质。
影响光比大小的因素很多,一是光位的影响,被摄体 在正面光的照明下,光 比小,在前侧光,全侧光的照明 下光比适中,在逆光、侧逆光的照明下,光比大。
二是光质的影响,直射光的光比大,散射光
的光比小。三是气候的影响,晴天光比大,阴天、 下雨天、下雪天光比小。四是季节的影响,在一 年四季中,夏季直射阳光的光比大,冬季直射阳 光的光比小。五是不同灯具以及灯具发光功率的 影响,聚光灯照明的光比大,散射灯和普通白炽 灯照明的光比小;发光功率大的光比大,发光功 率小的光比小。六是光源距离的影响,在使用人 工光照明时,被摄体距光源的距离近,光比大; 被摄体距光源的距离远,光比小。
逆光拍摄时,还应在镜头前加遮光罩,以避免光线直接 进入镜头形成光晕或雾翳现象。
(6)顶光
光源从被摄体的顶部垂直向下照明,其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 镜头的主光轴呈 垂直的90°左右,便是顶光照明。被摄 体在顶光照射下,水平面受光,垂直面处在阴暗区,我们 一般很少用顶光来拍摄人物,因为用顶光拍摄的人物眼窝 有阴影、额头发亮、鼻影下垂、颧骨突出,会有丑化人物 的嫌疑,所以如果需要在顶光下拍摄人物时,需要尽量改 变拍摄角度,请被摄人物将头部上仰或下俯,以改变顶光 对人物面部的照射角度;或对被摄人物的暗部加以补光, 以提高暗部的亮度,减弱顶光照明造成的丑化效果;或者 改变顶光的投射强度,利用一些特殊的透光物体遮挡光线, 使其变成柔和的散射光,如我们可以请被摄人物站在树下 拍摄,利用斑驳的树影分散强烈的顶光
照明光线。眼神光能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人物眼球上 的小光斑能使眼睛生动传神。尤其在拍摄 人物的近景和特写照片时,我们一般会故 意制造一个眼神光,目的就是为了将人物 的神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眼神光在运 用的时候尽量只用一个,要避免因为光源 的杂乱,出现多个眼神光点的现象
(6)装饰光 装饰光也称作修饰光,它的主要作用是美化
4. 制造特殊的光影效果
有光就有影子,光和影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 整体,光和影的完美结合可以让 我们的摄
影画面给观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我们 可以利用光线制造一些特殊的光影效果, 增加画面的视觉效果。如在影棚里拍摄人 像时,我们可以在聚光灯的灯罩上加一块 布满了均匀网格的纱布,这样就可以拍摄 出斑驳的光影效果。
散射光或者漫反射光的光线强度小,光源方向 性不明显,属于软光照明。阴 天、雨天、雾天、 日出前后一段时间都属于散射光照明,还有经过 柔化处理的人工光、反光板、柔光箱也都是属于 散射光。柔光照明情况下,被摄体没有明显的受 光面、背光面和阴影,画面明暗反差小,影调柔 和,层次丰富,立体感不强烈。软光富有阴柔之 美,一般适宜于表现被摄体的细节,表达温和细 腻的情感,表现温柔、典雅等题材
(7)脚光
脚光又称作底光,是从被摄体的底部垂直向上照明 的光线。
脚光照明时,被摄体下明上暗,很少用脚光照明拍 摄人物,因为脚光照明会 将被摄人物严重丑化。 脚光在拍摄中多运用于背景光的造型、营造特殊 的背景气氛。也可以将脚光作为补光来消除人物 鼻子、下巴底下浓重的阴影
4. 光型
摄影主要用光线来造型,根据光线的造型作 用,可以将光线分为主光、辅助 光、轮廓 光、背景光、眼神光和装饰光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光线其造型作用各不相同,在 摄影创作过程中,有时只用主光就可以满 足拍摄要求,有时却需要将几种光型组合 使用才能获得良好的光照效果。
(4)背景光
背景光是专门用来照亮背景的光线。背景光 可以提高背景的亮度,缩小主体和背景的 光比,可以烘托环境气氛。要根据画面的 基调来调整背景光的亮度,拍摄高调照片 时,背景光的强度应强于主光;拍摄低调 照片时,背景光的强度应低于主光,拍摄 中间调照片时,背景光强度介于主光和辅 助光之间。
(5)眼神光 眼神光是拍摄时使人物眼球中出现亮光点的
第五章 摄影用光
•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 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 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 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 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 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 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 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都 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基本功。
6. 光色
光色通常称为色温,是指光的颜色或者是色 光的成分,光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 颜色,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受,能引起 许多感情上的联想。
第二节 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 摄影常用的光源有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一.自然光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光的主体。主要有太阳 光、天空光、月亮光、星星光等等。自然 光又可以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自然 光的强度、色温和方向等不能由摄影者主 观控制,只能选择和等待。所以我们要仔 细观察自然光的变化,了解自然光的特点, 以便更好的为摄影服务
(1)主光
主光是对被摄体进行造型的主要光线,它是摄影画 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主光可以表现出被摄体 的主要外部形态,主光决定画面的影调结构,主 光直接影响被摄体的反差和层次表现,主光对画 面的纵深和立体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布光过程中,应根据被摄体的特点,首先 确定主光的光度、光位和光质,然后再确定其它 光型的;主光只有一个,其它光型的亮度以不超 过主光为好;在曝光控制上,要以主光的亮度为 曝光依据
摄影的本意是用光线对景物进行描绘,光是 摄影的基础。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形状、 色彩和存在的空间位置等都是由于光线的 作用而被我们的视觉辨别
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光是摄影的 灵魂。
第一节 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及运用
一.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 光线是重要的摄影造型手段。光线在摄影当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被摄对象,使被摄对象的造型更加完美, 更具有感染力。装饰光通常只照亮被摄对 象的局部,弥补照明的不足或用来强化突 出被摄对象的局部特点。它的照明范围小, 但亮度较高,可以超出主光的亮度。我们 常用的发型光,就是一种装饰光,它可以 美化人物的头发造型,避免头发成漆黑一 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
5. 光比
(3)全侧光
全侧光又称作正侧光,其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镜头 的主光轴呈90°左右。 在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 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几乎相等,有利于对被摄体的 线条和表面结构特征的表现。全侧光拍摄的画面 立体感和质感强,但明暗反差太大,需要对暗部 进行适当的补光,以缩小光比
前侧光
全测光
Hale Waihona Puke (4)侧逆光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光线投射在被摄体的左侧或右
光照的强度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视觉效果,强光下的物体往 往明亮、反差大、色彩鲜艳,给人明快、确定的感觉;弱 光下的物体则灰暗、反差小、色彩黯淡,显示出郁闷或神 秘的气氛
2. 光质
光质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不同的光质会在摄 影画面上形成软硬不同的影调。强烈的太阳光、 电子闪光灯、聚光灯等直射光源发出的光线强度 大,方向性明显,属于硬光照明,这些直射光照 射在被摄体上会产生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阴 影,使画面形成鲜明的反差,产生强烈的立体感, 影调明朗。硬光富于阳刚之气,一般适宜于强调 物体的轮廓,表达强烈的情绪,表现刚强、坚毅、 爽朗等题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