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皖西高中教学联盟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皖西高中教学联盟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热Na2CO3溶液可以除去油污
B.ZnCl2和NH4Cl溶液可作金属焊接中的除锈剂
C.用食醋除水垢
D.将AlCl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为Al2O3
2、下图是反应CO(g)+2H2(g) =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3、下列对古文献记录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盐酸B.Cu C.蔗糖D.K2SO4
6、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某种胃病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哪个性质( )
A.碱性B.酸性C.两性D.氧化性
7、1500C、1.0×105Pa时,aL乙炔,aL甲烷和aL丙烯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bLO2混合,点燃使这两种烃充分燃烧后,再恢复到原状况,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A.10aL B.(3a+b)L C.(b-a)L D.无法计算
8、已知常温下某二元酸发生如下电离:H2A=H++HA-;HA-H++A2-(Ka=1×10﹣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HA溶液呈酸性,因为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B.常温下pH=10的Na2A溶液中c(A2-)是c(HA-)的108倍
C.常温下pH=2的H2A溶液中c(A2-)小于c(HA-)
D.0.1mol/LH2A溶液中c(A2-)+c(HA-)+c(H2A)=0.1mol/L
9、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0 kJ/mol,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0%。

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2 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 )
A.吸收18.4 kJ热量B.吸收73.6 kJ热量
C.放出18.4 kJ热量 D.放出73.6 kJ热量
10、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①NH3+H2O NH4++OH- ②HCO3-+H2O H2CO3+OH-
③HCO3-+H2O H3O++CO32- ④Fe3++3HCO3-Fe(OH)3↓+3CO2↑
⑤NH4++2H2O NH3•H2O+H3O+
A.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福尔马林可用来保存海参等海鲜产品
C.苯酚可用来消毒杀菌
D.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轻质油和气态烯烃
13、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

已知在25℃、101 kPa下,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ΔH=-142.9 kJ·mol-1
B.2H2(g)+O2(g)=2H2O(l)ΔH=-142.9 kJ·mol-1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D.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里转移液体,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15、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NH3分子均为Pt4+配体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位
16、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2O3固体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依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填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原子核外______个能级,_______个原子轨道。

铜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第_____周期,______族。

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的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d54s2,它属于____区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元素符号是_____
18、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D、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1 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会消耗
_____________mol NaOH。

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___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②与B有相同官能团
③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9、某化学小组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了三组实验:[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
需时间/min
2mol/LH2C2O4溶液
H2O
0.05mol/L KMnO4
溶液
3 mol/L稀硫

1 3.0 1.0 4.0 2.0 4.0
2 2.0 2.0 4.0 2.0 5.2
3 1.0 3.0 4.0 2.0 6.4
请回答:[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根据反应的数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

①该实验过程中n(Mn 2+)开始变化缓慢,到一定时刻后反应快速加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分析的原因,填写表中空白。

③根据分析的原因,实验4与实验1比较,可得出的结果是t __________4.0mi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0、某学生用0.2000mol/L 的标准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 次,取标准Na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④量取20.00mL 待测液注入清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 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④中,若在取盐酸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前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景响”)。

判断到达滴定路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以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 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A .NaOH 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B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 .配制NaOH 标准液所用的药品中混有KOH 固体
D .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mol/L 。

室温下,用0.100mol/L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 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V(NaOH)=20mL时,c(Cl-)=c(CH3COO-)
B.I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c.pH=7时,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mL
D.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21、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其中氮的化合物的处理和利用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 x,可用 CH4催化还原 NO x以消除其污染。

298 K时,1.0 g CH4(g)与足量的NO气体完全反应生成N2、CO2和H2O(g),放出72. 5 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氮氧化物与悬浮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会生成NOCl,涉及的相关反应有:
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
①2NO2(g)+NaCl(s)NaNO3(s)+NOCl(g) ΔH1K1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ΔH2K2
③2NO(g)+Cl2(g)2NOCl(g) ΔH3K3
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为ΔH3=___________;K1、K2、K3的关系为K3=____________。

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NO2等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4CO2(g)+N2(g) ΔH=-1200 kJ·mol-1。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
物。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 +2NO(g)N2(g) + CO2(g) ΔH。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浓度/mol·L-1
NO 1.0 0.58 0.40 0.40 0.48 0.48
N20 0.21 0.30 0.30 0.36 0.36
CO20 0.21 0.30 0.30 0.36 0.36
① 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恒温恒压充入氩气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和原平衡相比,N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ΔH_______0(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D
3、A
4、A
5、D
6、A
7、B
8、B
9、B
10、C
11、A
12、B
13、C
14、D
15、C
16、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4s24p38 8 1s22s22p63s23p63d104s1 4 IB 1s22s22p63s23p63d54s1 d +7 Mn
18、乙醇 乙酸乙酯 +H 2O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CH 3
CH 2
OH
170−−−→浓硫酸℃CH 2
=CH 2
↑+H 2
O ; 消去反应 2 3
19、 2MnO 4-+5H 2C 2O 4+6H +=== 2Mn 2+
+10CO 2↑+8H 2O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 2C 2O 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
增大 生成物中的MnSO 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 2+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MnSO 4 小于
20、 偏小 当最后一滴NaOH 溶液滴下,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钱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B 0.1936 C
21、282 CH 4(g)+4NO(g) === 2N 2(g)+CO 2(g)+2H 2O(g) ΔH =-1160kJ·mol -1 2ΔH 1-ΔH 2 K 12
/K 2 乙
0.015mol·L -1·min -1
0.56(或9/16) C 降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