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解析版
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
探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
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
B. 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
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
C. 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
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
D.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
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
C
本题主要考查1750——1900年间英美中印四国产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1830年为界限,可知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在1830年前,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其它各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368年,明朝建立,从图表可以得知,中国逐渐由盛转衰,在1860年前,中国产品所占份额处于领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思想,史学研究不再照搬苏联,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新见解问世,故C项正确。

历史分期都是有相关依据的,并非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2.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
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19世纪中期
B. 19世纪末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中期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讯技术的进步,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可知这种通信方式是无线电报。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早的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即20世纪初。

排除ABD。

故选C。

3.下面是17世纪世界殖民地分布示意图。


下对图中数字代表地区的宗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曾在探索新航路中“演绎出人类历史
最非凡的史诗”
B. ②早期殖民地缺乏,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大肆扩展
C. ③在19世纪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海外市
场空前广阔
D. ④海外殖民地一度很广,随着西欧走上殖
民扩张道路而衰落
A
①地区的宗主国是西班牙,新航路开辟中,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故选A。

②宗主国是法国、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并未大肆扩张,B项错误;③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C项错误;④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后并未衰落,D项错误。

4.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
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
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
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
A. 19世纪初
B. 19世纪中晚期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
中期
B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题意,“蒸汽机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是指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完成;“另外一种更大的无比的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将开始,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到1865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在工业领域开始代替蒸汽成为主要的能源和动力的来源,之后一系列与电有关的发明也开始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如电话、电灯、电报、电影,所以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故选B。

5.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
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 经济和政治改革
方式的差异
C. 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 具体国情
上的巨大差异
C
试题分析:中苏两国的探索都是要突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最终的结果苏联未能突破而最终走向解体,中国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走向成功,之所以出现上述结果,根本上是看是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适合国情的方式,故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苏改革比较
6.1870-1913年世界业生产的分布(%)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032231013
19002030717 19131436616
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历史发展相关信息判断:导致美德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位次变化的最主要的共同因素是()
A. 科技发展
B. 制度创新
C. 国家独
立 D. 贸易发达
A
表格信息显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量之比是在1870年至1913年之间,即19世界末20世纪初,也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德国都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故科技发展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共同因素,故A正确;
B、C、D都不符合表格信息显示的阶段历史特征,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7.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
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
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
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
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逐步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1500年——19世纪
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通过殖民掠夺、倾销商品等方式,破坏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史实。

故①②③项的表述正确;第④项的表述与设问要求“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不符。

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

8.根据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
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20世纪
上半期
20世纪
50~80年

成果
数量
106项756项546项961项2019多项
重大成果牛顿力
学体系
瓦特改
良蒸汽

贝尔发
明电话
莱特兄弟
的飞机
电脑、网络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
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④科技创
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B
本题考查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③正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④正确;因此,B符合题意;“终领先于英国”说法不符合史实,①错误,排除A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②说法片面,排除C。

故选B。

9.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
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

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 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C. 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
增长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二战后至70年代初,美国一直实行的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随着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滞涨。

到80年代初,美国通过减少国家干预,里根政府时期奉行“供给学派”等措施,美国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货币主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0.下图是一幅描述我国某时代人民经济生活
的漫画,图中的文字是“欢迎选购”,该时代应是()
A. 20世纪50年代中
B. 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 20世纪80年代初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文字是“欢迎选购”可知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商品经济,而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至20世纪70年代底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故排除ABC;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符合材料中“欢迎选购”信息。

故选D。

11.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
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
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
高?
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工
业革命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事件”反映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6——18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完成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史实。

故①②③④项均符合题意。

排除BCD三项,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开
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
策”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933年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罗斯福
新政
20世纪30年
代中期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
20世纪
50-70年代初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
论题: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

论述:1921年,由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至1933年罗斯福政府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缓和了供需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走向恢复与发展。

二战后这一政策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模仿,并予以创新和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结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示例二:
论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论述:1921年,由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继续执行自由放任政策,加重
了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

总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方式可以互相借鉴。

示例三: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示例四:民生关系到政权稳定。

本题考查一战、二战、十月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运行机制调整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总结评述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两条及以上信息拟定论题再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步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信息拟定相关论题,如: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民生关系到政权稳定等均可。

第二步结合拟定论题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如论证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手段可作如下阐述:1921年,由于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苏俄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至1933年罗斯福政府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缓和了供需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走向恢复与发展。

二战后这一政策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模仿,并予以创新和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三步作出结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1)根据材料一,1500年前后,引领世界的是哪些地区?以在此之前的中国宋代的
经济和科技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1750—1900年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23.1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32.8 33.3 29.8 19.7 5 6.2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
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在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和美国遭受的经济灾难似乎表明西方已
经是千疮百孔。

那是一个寻找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是“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1)地区:亚洲与中东国家(亚洲和中东国家)说明:经济:使用纸币;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夜市、晓市;海上贸易繁荣;冶铁技术(煤
冶铁、焦炭冶铁);制瓷等。

(任答一点)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任答一点)
(2)趋势:欧洲:上升(或增长);中国:下降(或由升到降)。

原因:欧洲: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与完善。

对外殖民扩张;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近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遭受西方侵略。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控制,如理学仍占统治思想地位、科举制、近代科技的落伍。

(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经济遭到破坏;
政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受到威胁;
国际:各国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
思想: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破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信仰危机。

(1)本题考查中国四大发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不难发现,1500年前后,引领世界的地区是亚洲与中东国家,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宋代经济可以举纸币、夜市、海外贸易等等例子均可;科技可以举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印刷术等均可。

再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即可。

(2)本题考查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趋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第一小问:1750-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的发展
趋势可以很容易就可以概括出欧洲上升、中国下降,此问并不是难题。

第二小问:欧洲方面的原因可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论述。

中国方面原因可依据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的世界大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是侧重于回答经济危机,材料三中的“欧洲和美国遭受的经济灾难”也能证明这一点,所以主要是回答出经济危机即可,但是经济危机必然会导致政治危机等等,然而在同时代苏联的经济建设的辉煌成果则反过来也能证明20世纪的20年代和30
年代的确是“西方文明缺陷的时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
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

2019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
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
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


科学技术推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

阐述:通讯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然需求。

古代社会由于科技落后,通讯只能采取比较落后、原始、效率低下的通讯方式进行。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下,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

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等促使现代通讯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通讯更高效、更便捷。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突破,现代通讯技术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通讯技术更加高效、便捷、多元。

通讯方式的进步促使世界各地联系逐渐加强。

阐述:世界各地的联系离不开通讯的发展。


去,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通讯方式,如书信、击鼓、灯塔等传统方式,通讯的范围有限,因此人们的联系只能是区域性的。

近代以来,随着电报、电话等多种通讯工具的出现,通讯方式更加多样,通讯范围扩大,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二战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普遍采用,通讯更即时、更多元、更便捷,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因此,通讯方式的进步,加紧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与通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不同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此类命题,首先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一个论题。

其次,通过所掌握的历史有效信息,来阐述论题的合理性。

阐述无不做到史论结合,有条有理。

以科学技术推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为例。

阐述可以从古代落后的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得出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推动者通讯的进步,依此逐条归纳出命题所需结论即可。

其他的论题,可以仿照本命题的
阐述思路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