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沁园春长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
第二课时
一、抽背
二、继续分析图画,抓住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三)峥嵘岁月图
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四)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意?
明确:形象地表明,我们年青一代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
三、总结全文
1、用语形象生动
“万”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
“染”拟人手法,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美女妙手染成一样,十分壮美;生动地展现了枫叶重叠、满山皆红的自然景色,并且渲染出一种
火红的热烈气氛;化静为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漫”写出了江水之盛“透”写出了江水之清
备课札记
“争”写活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突出鹰“飞”得猛、劲以及搏击长空的矫健英姿
“翔”突出鱼“游”轻、快、悠然自得的情态
2、写壮景,抒豪情
这首词写的事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伤感的“悲
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真知灼见是活泼、美好、壮丽的。
原因在于越是写
山河的壮丽,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
要。
3、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4、立意
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
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比较阅读
参看课本第5页附录的三首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七律·长征》、毛泽东《浪淘沙·北戴
河》
五、作业
试比较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与《沁园春·长沙》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六、板书设计
万山
意象湘江看作者:“立”于“寒秋”
万类
峥嵘岁月
忆同学少年精神
中流击水战斗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