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5古文知识整理答案版1.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跌n蹈“爱”通“憂”;“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悸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萸,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固时俗之工巧兮,価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9.饨郁邑余佬傑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郁邑”通“郁悒”
10.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
1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12.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尤”通“罹忧”
13.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7.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8.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腌腌”
19.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20.举酒屈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21.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2.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3.北冥有鱼,其名为鲍“冥”通“溟”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30.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通“取”
3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2.求!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口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42.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43.秦有余力而制其睥“弊”通“敝”(困顿)
4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
45.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没”通“殁”
46.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4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48.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49.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
50.再拜便辟“辟”通“避”
5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52.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
5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
5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5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5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
5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8.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
59.沛公之参乘樊哙考也“参”通“膠”
60.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6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
6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
6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64.不賺,则奋击“賺”通“t兼”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
66.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
67.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
68.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
69.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70.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71. 姜氏欲Z,焉辟害 “辟”通“避” 72. 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丿餐”
73.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74.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5.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6. 遂箕姜氏于城颍 “糞”通“置” 77.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8.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9.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80.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81. 思垂空文以口见 “见”通“现” 82.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83. 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9.长余佩之陆离
• •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10.共事一=年,始尔未为久
• •
古义:一起过日子。
今义:在一起工作。
11.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 •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12.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 •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同情。
1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 •
古义:教养。
今义: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经验
14.自可断來信,徐徐更谓之
• •
古义:前來(说媒)的使者。
今义:寄來的书信
15.处分适兄意
• •
古义:处理, 安排。
今义:一种处罚措施。
16.登即相许和,便对作婚姻
• •
古义:亲事。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
17.便利此月内
• •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1&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 •
古义:迎接。
今义:迎合,奉承。
1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一定。
20.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
古义:交错, 连接。
今义:来往;运输。
2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H
古义:遮蔽; 今义:分开。
古义:随着水流而消逝。
今义:因灾难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84.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二、古今异义词
1 •送子涉
淇,
至于顿丘 • • 古义: 一直到。
今义:另提一事。
2.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 •
古义: 把……作为。
今义:认为。
3.女也不爽, • •
士贰其行
古义: 没有差错。
今义:不高兴,心情郁闷
4.三岁为妇, • •
靡室劳矣
古义: 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
古义: 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6.固时俗之工巧兮,価规矩而改错
• •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7.炖郁邑余佬傑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
古义 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8.宁溢死以流亡兮
35•夫颛臾,昔考先王以为东盟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 •
5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事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
• •
53.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 • • 古义: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4.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
古义: 不能走路。
今义: 不可以。
55.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
古义: 成人自立。
今义:建立。
56.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古义: 流星的光, 比喻急迫。
今义:微小的光。
5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FI 笃 古义:急速就任。
今义:(车.马等)快跑。
2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23. 凌万顷之茫然
• •
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同情。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2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古义:IH 日事物。
今义: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 •
26•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
古义:吃饱的样子。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相符。
2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
29. 明年秋,送客溢浦口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古义:它的(曲水)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的;次要的。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31. 铁骑突出刀枪鸣
• •
32.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突然出击。
今义:超过一般。
古义:脸色,容颜。
今义:对光的视觉效应。
3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长。
今义:排行第一。
34•凄凄不似向前声
• •
古义:先前。
今义:朝着前方。
3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37•非蛇鳞之穴无对寄托考,用心躁也
• •
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彖郡
• •
39.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寄放、托身。
今义:托付、寄寓。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古义:山肴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众。
4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4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
古义:跟从他并。
今义:表结果连词。
4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45•仓库少纳,便事左右 古义: • •
46.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
47.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48.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 •
49. 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
• •
50.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名词。
树木的根。
今义:最重
要的。
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路人。
今义:走
路。
为什么一定。
今义: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必。
古义:嵋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