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看到素质教育这几个字我就陷入思索中,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已经喊了好长时间,却感觉它还是很陌生。
每当看到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每当看到他们要记大量的笔记,每当听到他们无奈的叹息时,我的心也是沉重的,难道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虽然自己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耕耘了十几年,教学中也做了许多尝试,可感觉自己和素质教育还是隔着一座山。
一、素质教育是什么。
观望中国的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
教育界围绕“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可是由于和应试教育一路同行,难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仍是学生的成绩。
老师们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心里想的是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学生的成绩稍有退步,家长便惊恐万分,赶紧补救。
学生呢?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
最近几年学生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自主能力也越来越弱,有的学习能力较差,有的学习比较浮躁,有的缺少进取心,有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差,一次的小小的失败就能使他迅速消沉下去......。
种种表现差强人意,真的令人担忧。
试想一下,当这样的学生踏上社会,他会是个什么样子?素质教育应该尽快全面实现,应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二、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现并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它是一个应该由社会环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解决的问题。
1、需要科学的评价方式。
虽然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可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成绩仍占很重的比重。
学校、家庭仍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教师也把目光放在学生学习成绩上。
这些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输赢的局面,使家长的关注点更为全面,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提高。
语文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样重要,不应是一张试卷顶输赢,应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幸运的是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我们盼望着开放式评价的到来,这对学生来说也无疑是一件幸事。
2、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但有过硬的能力,而且还要有饱满的热情。
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会关心、尊重学生,才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素质教育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又一轮地改革,弄得老师们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把准方向,以免误人子弟。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
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老师责任重大。
语文教师不但真正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有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需要高素质的家长。
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行,家长也很关键。
首先家长要改变“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到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上。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以健全人格教育为主,让他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质。
因为这是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是人生大厦的基石。
三、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可是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单靠成绩是难以担挑建设祖国的重任的,还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能力教育
教育除了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自学的能力,因为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
只有教会他懂得学习,学会方法,具备能力,他才能淌洋在知识的海洋
里,不断学习。
2、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家长呵护有加,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往往面对困难时惊慌失措,面对挫折时一蹶不振。
未来充满竞争,没有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遇到很多挫折。
要教会他如何面对打击,如何调节自己极端的情绪;学会坚强,微笑面对挫折,坦然地面对生活。
3、爱心教育
现在的学生缺乏玩伴,不能在彼此的冲突中和友谊里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不懂得谦让,有时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要教会他有爱心,乐于助人,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与人相处。
4、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和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可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简单的问题往往小手如林,可是一旦难度增加,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时,场面就冷冷清清,“启而不发”,可见学生缺少创新思维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让他们学会发散思维。
四、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他的学习习惯也要渗透,并且长期坚持,让好的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落实素质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1)、写字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2)、预习的方法。
叶圣陶老爷爷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让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尽量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4)、写作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结合年级特点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展开描述,达到栩栩如生。
写作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授之以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培养,个人素质也不断增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