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通用2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通用2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1
无论处在多么艰难或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
宫崎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并没有写如何改变时代才好之类的话。

我想,它想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反过来,我想那也是一种‘只能如此’的绝望。


这可以说是宫崎骏作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一句代表宣言。

作为“活下去”的一部分,宫崎骏作品的永恒主题是爱与成长,童真与梦想,这些人心底最纯粹和美好的部分,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

宫崎骏曾说,“世界的美丽程度是人类无法察觉的,所以才要做电影啊。

”越是在绝望中越是要充满希望,重生和死亡交织在一起,这正是选择用尽全力“活下去”的宫崎骏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动与生的力量。

很多时候,作为普通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去“活得像个人。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宫崎骏所体悟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活下去”的信念。

尽管人生无常,时有怀疑与迷惘,但“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


毕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仍旧热爱生活。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2
书名不是我会翻的那一类,但因为看到广告说是深深影响宫崎骏大师的教科书级别的故事,就买了。

战争环境下诞生的故事,克制地想教好当时的青少年。

当然,现在仍然适用。

很适合给18周岁之前的少年看。

可能现在很多18周岁以后的成年人也应该看看。

本书讲述一位十五岁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学毕业生舅舅的思想
启发与引导下,探索了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藉此厘清“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本书曾被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中作为教材,并且八十多年来不断再版,影响了许多人。

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以《消失的风景的记忆》一文,解释这本书如何触发他思考当时的社会以及未来的世界。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我开始觉得,自己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这样世上就会多一个好人。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肯定能为世界创造更多。


等你长大后慢慢就会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善良的人,他们满怀好意,却因为懦弱而无法发挥善心。

许多人并不是坏人,却因懦弱而给自己和他人招来不幸。

未能与人类进步相结合的英雄精神是空虚的,而缺乏英雄气魄的善良也同样很空虚。

我们拥有决定自已言行的力量,因此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是影响动画大师宫崎骏一生的小说。

小学时宫崎骏第一次读到这本书,非常喜爱。

后来,宫崎骏在自传中用长文书写读后感。

如今,将近80岁的宫崎骏又从中汲取灵感,制作同名电影,并希望将它送给自己孙子作礼物。

当你怀疑和迷茫时,这本小蓝书一定可以帮到你。

人生,请多指教!
什么是真正高尚的?也许当我学会从灵魂深处真正明白生而为人的意义,“活得像个真正的人”,而非依靠世人眼光时;也许当我再次站在楼顶,站在灯红酒绿的上方时,我能够清晰地看见每一个劳动的辛苦的人们,并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时,“高尚”可能就在敲我的门了吧。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3
没有稳定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大多数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在的规则度过这一生。

而当某一天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被击碎时,这个时候,你开始寻求重建内心的信仰。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就是在残酷时局的背景下得以创作和出版,探讨的是人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阅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前,我期待的是一个特别波澜壮阔或是刻骨铭心的故事;阅读中,我发现它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和他的几个小伙伴的故事,情节看似挺轻盈的;阅读后,当我补充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开始越发回味《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蕴含的深刻意义。

故事讲述十五岁的小哥白尼失去了父亲,承诺照顾他的舅舅担起了某种意义上的“父职”。

小哥白尼在学校里和三个人成为好朋友:一个是小学便开始玩耍的水谷,一个是仗义、勇敢的“小顽固”北见,另一个则是家庭条件相对贫困,遭同学笑话却始终宽容、为他人着想的浦川。

故事围绕少年伙伴间的几件代表性成长事件展开。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起到点睛之笔的是每章穿插的舅舅的笔记,舅舅的笔记也承担了这本书的创作、出版初衷:少男少女是开创新时代的重要的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希望,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传播自由丰富的文化,让他们跨越偏狭的国粹主义和反动思想,尽早树立有关人类进步的信念。

父亲去世前,跟舅舅嘱咐了对小哥白尼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高尚的人。

何为高尚的人?似乎全书都在回答这个问题。

小哥白尼对疑问穷追不舍的品质、浦川被大家瞧不起却始终温柔、宽容的美丽心灵或是坚持正义绝不妥协的北见……从这些少年身上,我们看到高尚品质在生长。

没有叩击灵魂的好句子,谈不上是好的人生读本。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自然金句不断:
一旦仅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这种人一定看不到重大的真理。

你必须多加珍视内心的感受和深受感动的事,不断思考它们的意义,永远不要忘记。

若人对自己拥有的价值抱有真正的自信,那么无论境遇如何,都可以生活得心如止水。

只有想到自己的幸福并不常见,我们才能抱有感激之心。

我们总会在痛苦中汲取崭新的自信,因为我们拥有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力量,才会尝到犯错的痛苦。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全书的高潮部分,恰是它的巧妙精髓所在。

小哥白尼面对好友挨打时,虽然曾经拉钩约定要一起面对,现场的他却胆怯了。

随之而来的后悔情绪几乎吞没了他。

“那件事如果做了就好了,这件事如果做了就好了。

”多么熟悉的场景。

不要去考验人性,总有那么一瞬间,人性的幽暗让我们失去信仰,怀疑何而为人。

无论是《一九八四》的选择告密,还是特殊年代的与至亲撇清关系,抑或是一腔热血被充当工具……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精髓则在于它不止于此,它将小哥白尼事后心路坦诚地书写下来:他悔恨得掉眼泪,甚至希望自己病情恶化迎来原谅,他也幻想种种可能说得过去的借口……无论如何,他备受煎熬。

对,煎熬,煎熬小哥白尼的究竟是什么呢?表面上看,是想象失去三位真挚好友的痛苦,深层次,我想是小哥白尼违背了自己内心做高尚的人的期待……
宫崎骏曾在自传中以长文《消失的风景的记忆》书写本书读后感,他写道,这本书“传达出一种理念,那就是无论处在多么艰难或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

为何如此说呢?作者吉野源三郎写道,《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写作和出版背景正是法西斯主义成为各国民众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全世界上空。

了解了出版时代背景,再回想书中看似轻盈的内容,背后似乎都蕴含深意,包括书中专门一章书写拿破仑,舅舅的笔记给了一个独立思考角度——在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大的人中,只有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人才值得我们尊敬。

在他们非凡的事业中,只有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价值。

拿破仑的征伐并没有带来价值,而他最伟大的事业却是《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许多国家的立法典范。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时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带来的是军国主义抬头、思想镇压和经济萧条,则完全是一种对人类进步的破坏。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但给出了寻找之道——遇到打动你内心的东西,要认真地反复思考其中的意义。

我想,当你有了如此独立而彻底的思考精神,也就走上了自由的人生道路。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4
“我认为,将来的世界所有人都会成为彼此的好朋友。

人类既然能够发展至今,今后也必然能抵达那样的世界。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末章,主人公小哥白尼在母亲挑选给他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一段话。

我了解到这本书的途径,也许和国内大多数人一样,是宫崎骏爷爷正在制作的新的动画电影。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正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怀着好奇的心情,在我上网查询后,我发现原著是一本书,而且最早在1937年由日本新潮社出版的。

没错,那一年也正发生了拉开我们全民抗日八年大幕的七七事变。

这部作品就诞生于那样充斥着战争、摧残、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至暗时代。

在当时的日本国内,一位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山本有三,为了保护日本国内的少男少女免受时局的恶劣影响,为了保护人文精神,为了帮助下一代人跨越偏狭的国粹主义和反动思想,近早树立人类进步的概念,他组织出版了一套全十六卷的《日本国民少年文库》丛书。

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则作为其最后一卷,由吉野源三郎撰写而成。

我是在2018年了解到这部新电影的消息和关于书的事的。

但当时只是期待着电影的早日上映。

不料,今年1月份,我在我大学所在城市的一个书店闲逛时,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于是便读了一个下午,当时就沉陷其中。

后来回到家中,又想了想,从网上买回了这本书,前不久将其读完。

我初读的那个下午,这本书给我源源不断的震撼。

哪怕我已经成年了,这位被称作儿童文学作家的吉野源三郎所作的书,依然给我启发和思考的方向,让我在那个下午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十分奇妙。

读完后,我对此书的整体感受是有趣而不失深度,温和而不失力量。

有的看法可能会“以貌取书”,因为听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是一本鸡汤文,或者励志小说。

不瞒大家,在未读过之前,我也的确有过类似的想法,觉得这本书可能是讲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又或者可能是一部“莫欺少年穷”的日本小说,但我同时又是存疑的,因为我觉得宫老爷子选择此书改编电影的话,那么它不应该这样的浅显,因为他从这本书里感受到的是:“无论世界变得如何混乱与残酷,我们也能决定以怎样的姿态好好活着。

”而这一切,都在我读完书后,得到了答案。

若问我所感受到的这本书的意义,就我个人而言,最明显的一点,我觉得是这本书向所有读者抛出了如同书名的疑问——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而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说简单的、形式上的作答,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生的实践。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人生起点和终点都是无法预料的。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一生中,在能把握的时刻,用思考和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回答,对作为人类的回答,对生命的回答。

在本文初提到的“小哥白尼”,就是本书的小主人公了,是一个中学二年级的学生。

(1947年前日本面向男子实施教育的旧制中学,学制为5年,大多数中学每学年有3个学期。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旧制高等学校、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继续就读。


他本名叫本田润一,之所以被称之为“小哥白尼”,则是得益于他的舅舅,一个良师益友。

小哥白尼的父亲两年前刚去世,由他的母亲照顾,一家除了他和母亲,就只剩两名佣工——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女佣了。

但当他家搬到东京郊外,住在附近的舅舅则和小哥白尼来往密切,关系也随之亲密起来。

全书共十章,其中一至五章和第七章后都附随有“舅舅的笔记“。

这相当于是作者借舅舅的口吻,向读者总结和抒发自己的观点与思考,这也是本书很有特色的部分。

故事的开头发生在小哥白尼中学一年级时,东京的十月,小哥白
尼和舅舅一起在东京百货商场的楼顶,俯瞰着银座的大街。

提到哥白尼,常识会让我们联想到地心说和日心说,这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上的一次飞跃。

而这件事,将由小哥白尼亲身经历,他站在百货商场的楼顶,看着东京街道来来往往的人潮,像甲壳虫一样穿梭的汽车,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类真的就像分子一样”,当他目睹一个骑自行车的少年时,又联想到“说不定有人正从楼顶看我们呢。


第一章的小故事介绍了小哥白尼这个昵称的由来,同时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告诉了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看待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在舅舅写给小哥白尼的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用来简要说明:“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改变。

长大后你就会明白,能够摆脱这种想法的人在广阔的世界上实在少见。

尤其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客观地作出正确判断十分困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坚持哥白尼式地思维方式,可以说非常了不起了。


随后的故事,则是由小哥白尼与小伙伴一起经历的五件事及他和舅舅一起聊天的一件事组成。

他和小伙伴经历的事情,分别是同学为霸凌而勇敢出手对抗;听舅舅讲牛顿通过苹果发现奥秘的故事,从而自己从小时候喝的奶粉发现人类世界隐形的关系;拜访因为家庭贫穷在家帮忙而耽搁学业的同学;听同学姐姐讲拿破仑波澜壮阔的故事;在朋友被霸凌时因为胆怯未遵守要一起面对的约定的故事。

而与舅舅在一起时,则是交流了佛教和文化在古代是如何艰难却不屈地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而这让小哥白尼联想到当天早上他在自家院子里发现的水仙的根,居然在地下几十公分深处,这让他对那株水仙的生命力感到敬畏。

现在,他又感受到上千年的历史中也蕴含着同样的力量。

到了春天,小哥白尼坐在房间里,开始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这些故事细致而生动,但同时又宏大而深刻,作者以小见大,深
入浅出地向读者传达出他的所思所想。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展现的是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放到至今,都仍可以作为时代课题。

甚至可以说,一些问题在未来,仍然是值得我们人类深思和探讨的。

比如,霸凌的社会现象一直存在,但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个为霸凌而出手的勇敢的小伙伴,叫北见,他的口头禅是“不管是谁说什么,我都不会被说服。

”虽然听起来有一丝小孩子气,但这确实是他真心的想法。

有人说过,真心的东西比正确的东西更重要。

北见与霸凌者厮打在一起
正如文中所说的,“想了解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义,想要你先活得像个真正的人。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无论何时都从你真实的感受,真正打动你的事物出发,不断思考其中的意义。

如果你有一丝糊弄,那么无论你曾想到或者说出多么了不起的事,都不是真的。

……你必须从灵魂深处明白人究竟是什么地方高尚,而非依靠世人的眼光,这样你才能从心底想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这是好的,那是坏的,无论是在逐一做出的判断中,还是在随后付诸的行动中,你都必须珍视从心中涌出的真挚情感。


除此之外,文中涉及到、谈论到却不仅限于此的问题还包括:
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方法和思路,人类生存到今天主要依靠的是什么,贫穷和阶级差距,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身份和境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之为伟大的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那些不可原谅、不可磨灭、不可挽回的错误,历史和文化的力量……
这些问题,在故事中和舅舅的笔记中,作者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使得读者可以在这些问题和思考的引领和启发下,进行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我觉得这也是这部作品的厉害和高明之处。

当然,任何作品都可能存在瑕疵和其局限性,这部作品的局限当然我是难以评判的,这里借用本书最后附加的丸山真男为纪念吉野源三郎而写的文章(为1982年所作)的一段来说明:“今天看来,《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还是
有其历史局限性的。

故事的主要舞台山手的小石川一代的高级住宅区氛围,在‘二战’后的今天已经无法得见。

豆腐店的浦川当时住在被孤立的拥挤的小商店街,但时至今日,已经很难再切身体会曾经俨然横贯在他与水谷、小哥白尼之间的阶级鸿沟。


尽管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而且那是丸山真男针对日本当时国内情况所说的,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说,整体上仍然是瑕不掩瑜的,甚至是惹人喜爱的。

因为其动人和震撼之处,永远值得我们思考。

在全文的最后,作者赠予读者那个永恒但可以被回答的问题。

我觉得本书的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是我喜欢的,因为它很温和,它对于人类本身的思考,让我联想到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以及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而它的视野又很宏大,所以充满力量。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两本我十分喜欢的书,《小王子》和《苏菲的世界》。

我想这是本书同时蕴含着童趣和哲理的缘故吧。

总结起来,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有趣而不失深度,温和而不失力量。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5
在这繁忙喧杂的俗世,静心读一本好书,便多了一些智慧和独有的宁静。

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代表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该书入选日本学校教材。

动画大师官崎骏在自传中用大篇幅讲述了这本书对他的影响。

最令人震撼的是:无论世界变得如何混乱与残酷,我们也能决定以怎样的姿态好好活着。

书中第五章描写胜子对众人讲述拿破仑的传奇故事。

拿破仑的一生无比辉煌,从小生于贫困苦难之中,父亲是科西嘉岛的落魄贵族。

他离开父母,孤身从军,是个脸色苍白、性格忧郁的年轻军官。

他苦苦奋斗,最终登上皇帝之位,却又从皇帝之位落魄为阶下囚,最后孤寂地离开人世。

是什么创造了他辉煌的人生?那便是坚持和毅力,很多人认为一
项工作辛苦做上三四年身体就会吃不消,意志也最容易被消磨,而拿破仑那时必须为大动荡之后的法国建立新秩序,并不断击退外国的侵扰,努力让法国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

这种坚持与毅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或许有一天,蝴蝶可以飞过沧海;或许有一天,恒心也是一粒微小尘埃。

揭不开的是谜,逆转干坤的是信念。

只需坚持,只需相信!
小哥白尼,北见,胜子,水谷,浦川,众人纷纷许诺,若高年级学生再对北见大打出手,他们一定会帮助北见挺身而出。

而在事发当天,小哥白尼选择了背叛,选择了逃避。

此事之后,小哥白尼后悔自责,痛苦不堪,因为没有当面道歉的勇气,只好选择写道歉信。

最终,他克服各种心里难关,取得众人原谅,重获友谊。

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的现实。

著名明星哈利贝瑞,在第二十五届金酸莓电影颁奖仪式上,接过了金酸莓最差女主角奖。

事前,她很乐意去参加这个颁奖仪式,她曾高兴地接过小金人,也能勇敢从容地接过金酸莓。

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是丢丑,逃避才会丧失成长的机会。

只有胸怀头戴棘冠的勇气,才能直面耻辱的过去,才能越过重重障碍,攀登新的人生高峰,从而信心百倍地奔向未来,摘取光芒四射的桂冠。

那天,小哥白尼躲在角落里,看着自己的同伴受人欺凌却犹豫不决,他并未忘记与伙伴的承诺,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逃避,而一旁围观的其它人也无一人挺身而出,如看戏一般沉着冷静。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谭嗣同,在政府的无端打压和人们的盲目仇视下,他依然不愿离开祖国半步,大义凌然,最后从容赴死。

而无耻麻木的人们还在朝他扔臭鸡蛋,并以各种方式羞辱他麻木的看客。

鲁迅先生很早就指出了国人麻木的的看客心理,这种心理的背后是浅薄无知,是残忍冷漠;是对处境危险的当事人雪上加霜的伤害,更是人性中最为丑陋的麻木不仁的奴性。

有时候,冷漠的目光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会把深有残缺的人割划得遍体麟伤。

终有一天,你也会从看客变成了那个被看的人,你若不幡然醒悟,收回冰冷的目光,怎能成为有
良知的人?
昨天的记忆,可以怀想,不要沉湎,因为沉湎会消磨你的意志。

明天的梦想,一定憧憬,不能痴狂,因为痴狂会灼伤你的精神。

给昨天一个总结,抛弃遗憾,奋争美好当下;给明天一个开端,积淀智慧,恢宏人生气度。

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你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只活了一天重复了364次?
掩卷而思吧,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6
一个人自懵懂到明了,其中间隔的是经历与思想。

有了经历才会有思想,有了思想才会更好地去经历,而思想本就是一种经历,经历本就是一种思想。

本田润一的生活并无怎样的惊涛骇浪,顶多也只是一些小小的波澜。

他的生活犹如一小滩池水,而非一片汪洋。

但他却从这小水潭中汲出了智慧,作为普通人便可获取的智慧。

关于贫富
个人的贫富自相有别。

一般来说,有先天家庭差异:这至少会影响前半生;后天个人差异:这至少会影响后半生。

当然,先天家庭的贫富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其带来的生活、教育环境条件也不可自选。

这便足以决定个人初入社会前的人生部分,以及混迹社会的起始几年。

而后天个人的状态自是由先天条件奠定,却不由之决定,因而可分为第二类。

个人的精神力、进取心都会决定后天的贫富。

这并不是说精神力强大的人都能致富,而弱的便定然贫苦。

在许多有能力的人眼里,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精神思想的充实胜于更多的金钱。

更有甚者,将金钱弃之不顾,一心只为天下人的幸福,这是圣人,我在此不谈,因他们所有的财富,不可估量。

关于歧视
歧视产生于差异中,亦产生于相同中。

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产生于差异。

这差异是来自文明的:白人的歧视诞生于有色人种文明没落的时代,也只能诞生于那个时代。

试问,哪个白人会在大唐帝国歧视他族?又会有哪个白人在蒙古帝国歧视他族?种族歧视,产生对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