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李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宏伟壮观,忧国忧民。

他的一生为诗坛贡献了非常多的经典佳作,我们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李贺,因为李贺的人生经历也很有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

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

韩愈和友人皇甫漫听说李贺的才名后,亲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

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

李贺是宗室后裔,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他在诗中也一再以“宗孙”、“唐诸王孙”自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当时李家早已败落,家境贫寒,这就注定李贺的希望要被现实击碎。

李贺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他多病的身心,他只好把这种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

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

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

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

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

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

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便去世了。

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启迪】“诗鬼”李贺,志向远大,踌躇满志,但家境的贫寒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得志。

所以,李贺呕心沥血,将满腹的失意化作诗,挥洒到锦囊中,写诗也成了他宣泄的一种方式。

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穷思苦想,费尽心血,而精诚所至,这样的人也通常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拓展: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
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

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

”王夫之(《唐诗评
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

”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

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2]《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

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唐代诗人李贺诗句摘录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1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李贺《野歌》
1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致酒行》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4、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李贺《巫山高》
15、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秦王饮酒》
16、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李贺《题苏小小墓》
17、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李贺
18、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19、东风方来满眼春——李贺
2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
21、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苏
小小墓》
22、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3、"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做龙——李贺《高轩过》"
24、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5、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26、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李贺《马诗》
27、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