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宝看生态伦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应该对自然保有应有的敬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把“慈”作为三宝之首,体现了老子珍重生命,爱惜生命的一贯思想。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说的非常明白。
只有可以把天下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一样的人,才可以真正把天下寄托给他。
对待自然环境也是一样的,只有心怀仁慈才能避免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我国目前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是接踵而来。
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向农村蔓延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都跟人类对自然的不仁慈脱不开干系。
老子认为,名、利、权、物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如果被这些所累,势必伤心劳神,忧患不解。
而现代社会人类却截然相反,对环境索取没有节制,丝毫没有仁爱之心,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却视如珍宝,心里不存有一丝对大自然的仁慈与敬爱。
所以对于环境,对于自然,我们人类应该也必须去找寻回那心底的仁慈,只有仁慈在新才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既得到经济社会发展,又不使环境遭受没必要的破坏。
老子第二宝是“俭”。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多想点别人,少想点自己,这是“俭”的原则。
老子要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待生态环境也是相同的道理,适当的索取当然无过,但是可怕的是无止尽的索取,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必须对自然进行不断的掠夺与开发,然而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今人类的铁蹄几乎践踏了自然的每一个角落。
更为令人失望的是,为了经济利益,企业和政府会诱导民众过度消费从而更加浪费,根本不知节俭为何物。
节约是美德,这个美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应该提倡节约,对待环境更应如此,对待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是对环境的最好保护。
对此,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观点,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就某一种资源来说,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珍惜各种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
老子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其精髓是不争、处下、柔顺,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不敢为天下先是说面对事物要虚心,戒骄戒躁。
而面对自然生态,人类更加应该保有谦虚之心,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私欲对自然界进行无止的开采利用,终究会得到自然无情的报复,现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生态危机等等都是自然对无度开发的恶性反馈,但是即使是面对如此的情形,人类还是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很大的原因也许是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力量的逐渐强大,使得起初保有的敬畏之心已经逐渐显示,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自大自满,以及对于环境的不屑。
保留应有的那一份虚心才是对自然最好的敬意。
老子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反映出了时下人们对于自然界,对于生态环境所表现出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与行为,而要改变这以现状,需要做的也正式这三宝,要怀有仁慈之心,要例行节俭,要虚心面对自然,应该保有对自然应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