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巧借生活教具化解小学数学抽象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
112
生活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教学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很多的实物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具,帮
我们化解学生难题,能起到让学生对谜题拨云见日开的奇效。

在此先
分享个人于与学生的几个例子,再谈谈几点思考。

案例一: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位一年级小男生拿着课外练
习册走进办公室我问题目,题目是这样的:伐木工人需要把一课大树
切为6段,需要切几次?学生告诉我,他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说要6次,
有的说是需要5次,大家争论不休,前来请教。

这位学生自己认为也
是需要6次,一次切6段,6次切6段。

一听学生解释,就知道学生
走入陷阱了,这是我的桌子上恰巧有一双一次性筷子,我就拿着筷子
回到班级,和同学们一起扮演“伐木工人”,共同“切大树”。

通过
一支一次性筷子的演示,学生从此不仅能够解决切大树的问题,连切
绳子、切钢丝……切什么都会了。

案例2:四年级的侄子被一个类型的题目迷惑住了,这个问题是
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让你计算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

侄子
掰着手指头,怎么数也数不过来,急得直打转,告诉我“他怎么知道
未来的”,我告诉他古人就知道,并且知道的比这还多的多,他们知
道几万年的,卖过关子之后,我翻出了家里的老黄历,一本《万年历》,
先在侄子面前显摆显摆,就以当日为例,让侄子随意说出前后任意一
天日期,我一分钟之内告诉他是星期几。

一连试了三四次我都给出了
正确答案,可让侄子好好佩服了几番。

接着结合他们当前所学知识,
告诉了他这是余数问题,教会他方法演示几番,又用万年历验证了几
番,可把侄子乐坏了,自己称自己也是“神算子”了。

案例3:一天中午在操场闲坐,一学生急匆匆拿着一份卷子来到
操场,请教一个用6个小正方体堆放,在从不同角度观看呈现的侧面
图问题,学生想不清楚,我急中生智,让学生找6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块,
立即在操场进行演示,再让学生按照要求观察。

通过这番“神操作”,
学生豁然开朗了,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以上三个案例,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案例,也是很多小学生
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但是,我仅仅通过一支一次性筷子、一本《万
年历》以及6块石头就让学生清楚了问题,找到了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过程中,我所使用的道具皆是信手拈来,巧借生活中的事物作为
教具解决学生面临的抽象问题。

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也发现,对
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的是生动形象的案例,因为小学生思维规律的
限制,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多是直观性思维,稍有抽象就
转不了弯,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切合学生实际去进行,用生活中富有
“烟火味”的道具、案例启发学生,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去学习。

此外,
所选用的这些教具没有事前准备,都是信手拈来,也告诉我们,生活
中有无数的资源,我们只要富于创造,善于利用,节能发挥奇效。

结合以上案例及分析,对于如何巧借生活教具化解小学数学中的
摘要: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材,生活中处处是学问。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应扎根于生活,应超脱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的教学,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还不健全,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遇到抽象问题之时往往很难转过弯,当此之时,我们就得化抽象为具体,让小学生明白其道理,对于课堂的教学,我们可以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制作精美标准的教具带进课堂,但如若在家庭或者在户外,学生提出问题之时,我们就得随手借用生活中的教具,化解学生问题。

在我小学数学教学中,曾有几次切身体验,在此例谈分享,并就如何巧借生活教具分享个人心得。

关键词:生活教具;小学数学;抽象问题
例谈如何巧借生活教具化解小学数学抽象问题
李伟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乐治镇中心小学)
抽象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巧用生活道具关键在于“巧”
巧用的“巧”在此有两层含义。

一是用得巧,选用了能够让学生
直观形象去理解,化解了问题,正如案例一中,用一支一次性筷子代
表一棵“大树”,让学生明白“切段”的问题,又如案例三中,用石
块代替正方体,堆出问题模型,让学生把问题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层含义的是“灵活”,如果案例一中我身边没有“一次性筷子”,
可能会只有一张纸,这是我们可以把纸卷起来,卷成柱状来代替“大
树”等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灵动的大
脑,当遇到抽象的问题之时,如何才能给学生呈现得清楚,可以使用
什么样的教具等,总之,巧用就是要用得灵活、用得巧,发散我们的
思维选择身边有用资源,挖掘它们的能效,用巧妙之物,使巧妙之法,
巧妙解决好学生的困惑。

2.巧用生活教具,不仅是教师能用,还得教会学生会用
教育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

巧用生活
教具的方法能够化解很多抽象的问题,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当面临
问题之时,我们如何利用生活种物品进行“建模”,我们应该把具体
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面临问题之时,可以不用来请教老师,自
己能够选用教具模拟的就自己动手去建模型进行探讨。

针对学生这方
面的能力,我们可要有目的去训练,比如面临问题时,可以通过建立
实体模型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去实践,并在课堂上进行呈现,
通过学生的实践与呈现,能够让学生明白具体操作,对知识的理解也
更加深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运用生活教具建立学习模型的
重要意义与价值,培养起在生活中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及创
新的能力。

总之,巧用生活教具,能够化解小学数学的很多抽象问题,让学
生更轻松、更有乐趣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
善用、巧用,还需要结合课标要求,强化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训练,
让他们也能够灵活运用教具,创造性地开展小学数学的学习与探究,
真正体验和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姚冬梅.浅析直观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科学中国人,
2017,(第15期).
[2]王凤萍,张力文,杨元超.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使用[J].教育周报(教
育论坛),2020,(第9期).
[3]周海燕.发挥实物教具优势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第
3期).
[4]李伟华.从赛教课上的一个苹果说起——小议数学教具的灵活选择与使用[J].中小
学数学(小学版),2019,(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