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m箱梁张拉施工总结05.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箱梁张拉施工总结
我公司对70m预制箱梁张拉工作进行将近一年,我对张拉工作作如下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预应力筋检查
本桥预制箱梁的纵向和横向预应力筋主要采用标准强度为1860MPa,公称直径为15.24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的规定。
进场的钢绞线应按下述规定作抽样检查。
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取样进行上述试验。
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每批钢绞线的重量应不大于60t。
每批钢绞线应进行弹性模量试验。
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查
1、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并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0)的规定。
同时应满足真空辅助压浆管道和与预应力孔道组成密闭系统的性能要求。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以及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锚具或其附件上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
人员的安全不造成危险。
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
2 、进场验收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①外观检查: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
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②硬度检验: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每套至少抽取5片夹片,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每个零件测试3个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c)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为不合格。
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锚具、夹具应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三、预应力筋管道
预应力筋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其制作材料应符合fib技术
报告《应用于体内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的塑料波纹管》(2000年1月版)中表3的要求,并附有质量保证书及合格证书。
管道检验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前已检查其位置,在浇筑过程中检查其是否有管道堵塞及位置偏差。
箱梁浇筑完成后检查孔道堵塞情况,如发现有孔道堵塞应及时处理,疏通管道。
四、钢绞线束制作
1、钢绞线下料时在特制的放盘筐中进行,防止钢绞线弹出伤人和扭绞。
钢绞线如有散盘应细致检查外观,发现劈裂、重皮、小刺、折弯、油污等需进行处理。
2、钢绞线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加100毫米余量作为下料依据。
下料应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进行。
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0mm。
下料时切割口两侧各30mm处用铁丝绑扎,下料应采用砂轮锯切割。
3下料的钢绞线根据各孔道的长度分别编束绑扎,绑扎用φ1mm 铁丝缠绕扎紧,绑扎间隔不大于1.5米,编束后的钢绞线应顺直不得扭结并按编号分类存放,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米,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米。
五、钢绞线穿放
1、钢绞线穿放前清除孔道内杂物,利用卷扬机整束穿放,保证穿入孔道内的钢绞线整齐顺直。
2、钢绞线穿入梁体后应尽快张拉,停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采取防锈措施。
六、千斤顶与油表校正
1、张拉千斤顶在预施应力前必须经过校正,确定其校正系数,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经校正后确定腹板束、底板束张拉时的油表控制应力。
2、压力环(或测力计)校正方法:将千斤顶及压力环(或测力
计)安装在固定的框架中,用已校正过的压力表与千斤顶配套校验。
油表每5MPa一级,测出相应的压力环(或测力计)的千分表读数,并换算成相应的压力值。
3、校正千斤顶用的压力环(或测力计)必须在有效期内,压力环(或测力计)的校验有效期为一年。
4、张拉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①、张拉了2000次以后。
②、张拉千斤顶校正期限已达六个月。
③、张拉千斤顶经过修理后。
5、张拉千斤顶校正前,须将油泵、油压表、千斤顶安装好后,试压三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0%,每次加压后维持5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3%,否则应找出原因并处理,然后才进行校验工作。
6、油压表的选用应为:
①、精度不低于1.5级(基本允许误差±1.5%)。
②、最大表盘读数:60MPa,读数分别应不大于1MPa,表盘直径应大于15cm。
③、防震型。
7、油压表使用超过允许误差或发生故障时必须重新校正。
七、预施应力
70m预制箱梁采用纵、横双向预应力体系。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22-φj15.24,19-φj15.24,17-φj15.24,12-φj15.24(后两者不在预制场进行施工)四类钢绞线,张拉极限应力Ry=1860 Mpa,实验测得Ey=19300 Mpa,锚下张拉控制力应力σk=1395 Mpa。
,锚外张拉应力不超过0.8Ry。
根据孔道摩阻的实验得到,腹板锚外张拉应力0.79σk,底板锚外张拉应力0.77σk。
22-φj15.24,19-φj15.24,17-φj15.24,12-φj15.24四类钢绞线分别采用相应内径波纹管成孔。
22-φj15.24,19-φj15.24,12-φj15.24采用群锚锚具,均为两端张拉,管道采用高密度
聚乙烯波纹管成孔,其内径分别为100㎜,100㎜,76㎜。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按张拉时间分为预制场张拉的简支预应力钢束和合拢后现场张拉的合拢预应力束。
简支预应力钢束沿梁长通长布置有腹板弯束和底板直束两种。
其中腹板弯束采用22-φj15.24钢绞线,锚固在预制梁两端腹板上;底板直束采用19-φj15.24钢绞线,锚固在预制梁两端底板上或梁端隔墙上。
1、为防止箱梁早期裂纹应对箱梁进行二次张拉,即早期预张拉和终张拉。
早期预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按照设计要求及工艺试验确定。
早期预张拉后,应在制梁台位上继续养护至混凝土达到设计终张要求时方可进行终张拉。
鉴于70m箱梁在架设前预应力度低的特点,梁体终张拉后才允许移梁。
2、预施应力前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根绝实验数据判断梁体混凝土是否已达到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混凝土龄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否则不允许预加应力。
②、张拉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
③、张拉前实验测定:锚具的锚口摩阻、管道摩阻、锚具锚固后的钢绞线回缩量。
3、张拉顺序如下:
中梁:2V2→2Z2→2V1→2Z1→2V4→2Z3→2V5→2Z6
4、理论张拉力如下:
V1~V2V4~V54526KN(0.79R j y)
Z1、Z2、Z63810KN(0.77R j y)
张拉力是根据孔道摩阻、锚口摩阻、千斤顶摩阻系数调整张拉力。
5、预施应力采用双控制,即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并以钢绞线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应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6%,当伸长量超过±6%时应查明原因。
钢绞线伸长量按下式计算
L kx e L kx p k )
(σμθμθ+-=∆+-)1(E )( σk —张拉端控制应力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k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可近似按X 轴投影长度计算。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根据公式计算伸长量为
应用公式及理论张拉力计算每束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已经上报监
理工程师审核。
6、 预施应力程序
0→0.1σk (测初始伸长量及夹片外露量)→0.2σk (测伸长量及夹片外露量)→σk (持荷5分钟)→补充到σk (测控制油压伸长量及夹片外露量)→锚固(测锚固回缩量)。
7、 初始预张拉:C31C32-X-L-ZZ 箱梁于2004年12月4日进行初始预张拉,初始预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已达到30.9 Mpa 。
按照设计要求初始预张拉控制应力为0.25 Ry ,按照如下顺序张拉:V2→V1→V4→V5→Z2。
张拉时梁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油缸充油,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充油时随时调整锚圈、垫圈及千斤顶位置,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互相吻合,同时应注意使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随后两端同时加荷到0.1σk 打紧工具锚夹片,并在钢绞线束上刻上记号,作为观察滑丝的标记。
具体张拉过程如下:张拉过程过程中采用4台校验好的500t 千斤顶同时对称张拉,张拉同一束的两台油泵操作人员采用对讲机联系,保证两端的张拉力保持基本同步。
由专门人员用
直钢尺量测油顶的行程,由油泵操作人员记录。
钢绞线束在张拉达到初始应力σk时,持荷5min,并维持油压表读数不变,然后主油缸回油,钢绞线锚固。
最后回油卸顶,初始预张拉结束。
张拉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一束,张拉顺序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
8、终张拉于12月24日进行,实验测得终张拉混凝土强度已达到60Mpa。
终张拉采用和初始预张拉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钢绞线束在达到σk时,持荷5min,并维持油压表读数不变,然后主油缸回油,钢绞线锚固。
最后回油卸顶,张拉结束。
9、张拉完成后,在锚圈口处的钢绞线上做记号,以作为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情况的观察依据。
10、张拉完成后,测量梁体上拱度和弹性压缩值。
11、张拉质量要求:
①、实际伸长量不超过计算伸长量的±6%(两端之和)。
②、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换钢绞线重新张拉:
a、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
b、锚具内夹片错牙在8mm以上者;
c、锚环裂纹损坏者;
d、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发生滑丝者。
12、张拉完毕后,必须经技术人员检查签字认可。
13、滑丝与断丝处理:
①、一片梁断丝、滑丝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超过一丝时均须进行处理。
②、处理方法:当一束出现少量滑丝时,可用单根张拉油顶进行补拉。
当一束内出现多根钢绞线滑丝时,须放松钢绞线束并重新装夹片整束补拉。
15、安全要求:
①、高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②、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高压油管连接,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
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否则应及时修理更换。
③、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④、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
⑤、锚具、夹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粘污、散失。
⑥、张拉时务必保持同一束钢绞线的两端张拉力一致,偏心不得超过一束。
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
杭州湾跨海大桥Ⅷ合同项目经理部
200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