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通风系统(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设备布置与通风系统
1. 设备布置
1.1 设备配置
SL1型电力机车为6轴货运机车,SL1型电力机车的外形图如图1-1所示,机车设备配置图如图1-2(a)-(c)所示,明细表如表1-1所示。

在机车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司机室,两个司机室的中间是机械室。

在机械室内设有600mm 宽的中央通道,在通道左右两侧设有主变换装置、鼓风机、电动空气压缩机等机器。

在车体下设有2台3轴的转向架及主变压器,在顶盖上设有特高机器。

车内设备布置以平面斜对称布置为主,设备成套安装,有利于机车的重量分配和机车的制造、检修和部件的互换。

底板下装置
图1-1 SL1型电力机车外形图
图1-2 机车设备配置(c)
1.1.1 司机室设备布置
机车司机室如图1-3所示。

在司机室内设有操纵台、八灯显示器、司机座椅、端子柜、热水器、紧急放风阀、灭火器等设备。

司机室顶部设有空调装置(冷热)、风扇、头灯、司机室照明等设备。

司机室前窗采用电加热玻璃,窗外设有电动刮雨器,窗内设有电动遮阳帘;侧窗外设有机车后视镜。

在操纵台上设有TCMS显示器、ATP显示器、压力组合模块、司机控制器、制动控制器、扳键开关组、制动装置显示器、冰箱、暖风机、脚炉和膝炉。

1.1.2 机械室设备布置
机械室设备配置如图1-4所示。

1端设备室紧邻1端司机室,内部布置有主电动机通风机、更衣箱、卫生间、蓄电池充电装置、蓄电池柜、滤波装置、微机及监控柜(TCMS&ATP柜)、控制电器柜、综合通信柜。

2端机械室紧邻2端司机室,内部布置有主电动机通风机、空压机、主风缸、辅助风缸、干燥器、制动屏柜。

在I端设备室和II端设备室之间设有中央机械室内,室内布置有主变流装置、复合冷却器及复合冷却器通风机组。

图1-4 机械室设备配置
1.1.3 车顶设备
车顶设备配置如图1-5所示。

顶盖由3个顶盖组成,1端顶盖、2端顶盖配置有受电弓,中央顶盖上配置有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电压互感器、真空断路器、避雷器、接地开关等高压电器。

在中央顶盖上设有检修升降口,由此上车顶进行检修和维修作业。

(为确保安全,天窗设置钥匙联锁装置。

)
图1-5 车顶设备布置
1.1.4 车下设备
车下设备如图1-6所示。

悬挂在机车中部的主变压器,以变压器为中心对称布置的2台转向架。

在转向架上配置有主电机等设备。

另外还配置了动车插座、辅助/控制电路外接电源插座、行灯插座、机车电子标签、速度传感器和轴温传感器等设备。

图1-6 车下设备布置
1.2 机车设计理念
正如1.1项所示的机器配置,SL1型机车是根据下述a)~c)的理念决定设备配置而进行设计的机车。

a) 因为SL1型机车为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考虑将主电动机驱动控制相关的1台主变压器(Main Transformer:MTr(TM1))以及2组主变流装置(CONVERTER/INVERTER:CI(UM1,UM2))配置在机车心脏部位的机车中央部位。

质量较重的主变压器悬挂安装在车体下中央部位,主变流装置设置在机械室中央通道的两侧(各1台)。

b)为了同时对主变压器以及主变流装置进行冷却,在尽可能近的部位设置由轴流通风机和冷却器构成的2组复合冷却器(Combined Cooling Tower:CCT(MA17,MA18))、连接配
管,以尽可能有效地进行冷却。

为了使机车前后、左右平衡,以机车中央为中心设置质量较大的主变压器、主变流装置、复合冷却装置。

c)为了大功率主电动机(MM (MA11~MA16))的冷却,设置有单独的轴流通风机。

通风机设在机车机械室地板支架上,由风道向主电动机送风。

1.2.1设备设置顺序
设备设置顺序如下述1)~4)所示。

1)主变压器的设备配置
a) 主变压器油箱(Tank )内部线圈(Coil )的前后两侧设有隔板(Separator ),将其分割成2室。

因为将其分为2室,所以冷却油只集中在发热的线圈部位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冷却效果。

b) 主变压器的2次线圈侧的端子类部件也互相隔开不连通,配置在主变压器的中央部位。

即将主变压器的2次端子设置在主变压器的中央部位。

2)主变流装置的设备配置
a) 主变流装置的输入端子部位最好能直接连接在主变压器的2次端子上。

主变压器的2次端子的排列方法(排列顺序)和主变流装置的主回路端子的排列方法(排列顺序)要一致。

2次端子
3) 主变流装置和复合冷却装置(CCT )的设备布置
a )在机械室内将主变流装置和CCT 作为一个统一的单元进行装配,(装配采用平面斜对称布置),使车体中心左右的重量分配平衡。

b )CCT 和主变流装置相连接的牵引控制系统是左右配置的,按照下述内容可以将顶盖分为两个端部部分、中央部分,即3部分可拆卸的顶盖。

・两端拆卸顶盖:在装受电弓(Pantograph )的顶盖上,两端均为相同设计。

・中央拆卸顶盖:在保护主变流装置和CCT 部的顶盖部位,车顶上设置有高压电器设备。

(受电弓高压隔离开关(Pantograph Disconnection Switch)、高压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真空断路器(带接地开关)(VCB)、避雷器(Arrestar)、高压电缆(Cable Head))
CI
複合冷却器
tank
Piping复合冷却装置
Disconnection SwitchTransformer
4)其它装置及机器类设备的设置
各装置和机器类设备要根据功能和电压分区进行集中设置。

a) 在1END侧集中设置低压、控制类设备。

在1END侧集中设置有TCMS、低压电器部件、ATP等设备。

如此设置有利于下述①、②所示内容。

①装置间的布线尽量减到最短,方便布线。

②使特别高压・高压・低压・传送信号类等各种配线不混淆、提高可靠性,从而使故障、错误操作降低到最小限度。

TCMS、低压机器、ATP等
b) 在2端(2end)集中设置空气制动设备。

在2端考虑到空气流动以及功能等问题,集中设置了空压机(compressor)、空气干燥器(air-dryer、风缸(Air-Reservoir)、空气管路柜(Brake Unit Panel)等。

如此设置有利于下述①~③所示内容。

①使配管尽量减到最短,以便于布管作业。

②为了不使配线及其功能发生故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配管。

③尽量组合成单元,以提高作业效率。

Airreservoir
c) 在两端的顶盖上设置主电机冷却风进风口
SL1型机车利用两端拆卸顶盖的进风口吸入主电动机冷却风。

车体和顶盖的界限在车体肩部斜面的下方,有利于下述①~③所示内容。

① 车体侧面不设进风口,以提高车体作业的效率。

② 因为构造较为复杂的进风口只限定在顶盖上,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车体强度。

并且有利于减少车体腐蚀。

③ 车体上部的开口面积变大,便于主变换装置等大型设备的进出。

2. 通风系统
SL1型电力机车的冷却系统的构成(主变压器、主变流装置、牵引电动机、辅助电源装置、空气压缩机的冷却及包括卫生间的车内换气)如图2-1所示,具有下列特征。

1)6台牵引电动机采用6台牵引风机进行独立冷却。

(除对牵引电动机的冷却外,还用来对车内微增压)
2)2台复合冷却器也采用2台冷却风机进行独立冷却。

3)复合冷却器采用油冷对主变压器冷却,采用水冷对主变流装置冷却。

(复合冷却器是由油冷和水冷两种方式构成)
4)冷却风机的性能规格
牵引电动机用冷却风机:2.2m3/s-3100Pa×6台
特征:①采用斜流风扇。

②惯性分离过滤器对应必要的风量和静压增量。

③外框和叶片的间距变大防止冻结。

④防止噪音。

复合冷却器用送风机:6.5m3/s-1570Pa×2台
特征:①采用两段轴流风扇。

②外框和叶片间距变大,防止冻结
③防止噪音
5)惯性分离过滤器(InertiaFilter)的采用
惯性分离过滤器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

SL1型电力机车在牵引风机的排风侧使用。

效果:①对于防止沙尘、煤粉有效。

②可防止因给机械室增压时粉尘进入车内(装置)造成的污损。

③简化风道结构。

④无需保养。

6)牵引风机从车顶进气
效果:①控制了牵引风机噪音。

②简化了风道结构。

7)设置进气百叶窗
为消除煤粉等大颗粒尘埃进入,在上述惯性分离过滤器的基础上,在车顶的进气部追加百叶窗。

8)复合冷却器用冷却风机也从车顶进气→向车外排气
效果:①控制了送风机噪音。

②简化了风道结构。

③为了便于检修·清扫冷却器,在前面设有大型开口部。

9)辅助电源装置(APU)也是由车顶进气→向车外排出
理由:简化吸气结构,为防止APU冷却部的污损,可以吸收车内的空气,但作为APU冷却风,因有温度过高的情况,所以决定直接吸收车外空气,设置吸气过滤器。

10)机车整体的车内的增压空气量是2.6m3/s 。

冷却构成:
①增压空气除防止雨水、尘埃的侵入外,还用于车内换气。

②车外温度即使在+40℃的条件下,也要使车内温度可以维持在+50℃以下,机车全体的增压空气量为 2.6m3/s 。

③各牵引风机发出的增压空气量为 0.3~0.5m3/s,机车全体为 2.6m3/s。

④为防止来自厕所的臭气,从厕所排出部分增压空气。

11)主变压器的储油箱与主变压器一体化
效果:①简化了油冷系统。

②出厂组装时,不需要注油以及抽成真空。

(注.复合冷却器的抽成真空是必须的)
12)在机械室配置的空气压缩机的冷却器用(空气压缩机的油冷却和压缩空气的冷却用)冷却风(每台0.55m3/s)是吸收车内的空气,向车外(地板下)直接排气。

但为保持冬季的机械室内的温度,进行夏·冬的排气转换。

(参照下述13项)
13)冬季按照下列①~⑤所示做法,机械室内能够保温。

①上述第10项所记载的正压,堵塞向机械室内进行通风的排风口,无增压。

②同样,向车顶的车外进行排气的排气口也关闭,没有无用热量的进出。

但因需要吸入压缩空气(2.75m3/min×2台),所以留有最小限的通风途径。

③空气压缩机的冷却风通过设置在风道内的转换叶片,进行机械室回流。

④司机室内通过空调上的换气功能,可以吸收新鲜户外空气。

(加热器运转时,吸收10%的新鲜户外空气。


⑤卫生间通过设置在卫生间的换气扇,冬季也经常排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