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省博物馆艺术考察-实用word文档 (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广东省博物馆艺术考察
篇一:广东省博物馆调研
建筑设计基础
——关于广东省博物馆调研第九组小组报告
学
班级:组学号:
根据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我们对广东省博物馆做了以
下分析。
从美观的角度来看:
从建筑外观造型上,广东省博物馆以宝盒的意向将博物馆设计为方盒状,俗称:月光宝盒。
在珠江新城地段和广州大剧院、广州市图书馆形成完美的对话关系,用自己独有的方正对话其他的灵动和圆滑。
从立面来看,用错落无序的镂空开
窗丰富了立面造型,用拉丝和穿孔板材、玻璃和饰面屏风结合表现出宝盒的意境。
开窗灵动变化多端,立面简约而不简单,很好的解决了内部采光的问题。
博物馆新馆的造型仿佛意见雕通的宝盒,这一设计意念源于广东传统工艺品一
象牙球,博物馆的空间组织就像象牙球镂空的工艺,内部功能层层相扣,展厅、回廊、中庭与整体架构紧密结合,由内向外逐层展开,利用虚实变换的隔断吸
引观众层层而进,功能流线自然而生,是形式功能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博物
馆建筑外墙材料采用拉丝和穿孔金属板材、与玻璃和饰面屏风相结合,利用金
属的黑灰色与内凹处的大红色形成对比,隐约显露中国特色。
外墙内凹和外凸
部分错落有致,结合照明,使象牙雕的镂空样式得到体现。
博物馆主立面的设
计也很像是一颗象牙球。
铝板、烧结玻璃和GRC板材的运用构成嵌入楼体的不
同形状的空洞。
为了实现博物馆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博物馆下方建造了波浪形
的景观平台,如同一条丝带包围了这座象征艺术品的博物馆建筑。
从实用的角度来分析广东省博物馆:
博物馆的空间设置是受到同轴象牙球雕刻艺术的启发来安排的。
每一个雕刻的
切片有着不同的层次和透明度,形成有趣的空间图案,吸引游客在内部空间探索。
交织的空间也显示出视觉与物理连接性的错综复杂,并分割出中庭走廊、
展厅以及后部的服务区。
这样的安排不仅强调了“珠宝盒”概念的清晰度和一致性,也满足了展览空间
对于灵活设置和操作的需求。
每一座展厅都有着独特的空间几何形状,充满自
然光照和视觉上的转折,并在转接处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空间。
为实现展厅内的大跨度无柱空间,吊杆布置在展厅的最外围,这样能将竖向荷
载尽量传至剪力墙,既减轻了桁架的负担,又减小了与次梁平行的主梁高度,
使得建筑的使用空间更加灵活。
对于中庭回廊,同意利用桁架上设置的吊杆作为竖向受力构件,这样既能实现
建筑中庭的大跨度无柱空间,又能平衡一部分由悬臂桁架产生的倾覆弯矩。
从坚固的角度来分析广东省博物馆:
作为标志性建筑,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结构体系主要有三大特点:1、结构为大跨度悬挂结构,采用了钢管混凝土预应力桁架对挑悬挂结构体系;2、结构为组合结构,内置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支承上部钢桁架,下部楼层采用钢混凝土
组合结构;3、预应力结构,顶部钢桁架、内外吊杆内设预应力索,形成双向水平和立体的预应力体系。
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
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
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
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
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由于该工程的立面造型复杂,在施工前做了风洞模型实验、模拟的证振动台实验、节点和顶层单榀钢桁架试验。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分析广东省博物馆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3.3章,不同地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不同
广州是属于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 10 `C ,7 月平均气温25 一2 91 C
1 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
2.建筑物应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电
3.广州市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广东省博物馆的中庭高度从观众入口大厅直达顶层,自然光线由顶部玻璃天窗
铺撒而下,作为主要公共空间,四周通过坡道、楼梯、扶梯等联络上下层走廊,引导观众进入各展厅,同时走廊设置了不同的活动厅漂浮于中庭上空,在活动
厅上设钢桥连接,成为空间的活跃因素;为了延续“宝盒”的透雕构思,走廊
也通过打孔金属板和中庭空间隔断,若隐若现之中层次感得到了加强。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3.4章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是广东省标志性文化工程性之一。
总建筑面积 6.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总高度43米。
主要配置有展馆、藏品保藏系统、教育服务设施、业务科研设施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展馆分为
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该馆建筑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博物馆的造型仿佛
一件雕通的宝盒,这一设计意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博物馆的
空间组织就像象牙球镂空的工艺,内部功能层层相扣,展厅、回廊、中庭与整
体结构紧密结合,由内向外逐层展开,大面积的绿地草
坡沿博物馆向西逐渐减缓形成清晰的主入口广场,并与中央林荫大道融为一体。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3.5章建筑无障碍设施
目前在公共建筑中存在单设上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情况. 必须考虑上下行设施就近配套,方能方便使用。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
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我们在这次课程的考察中发现了广东省新博物馆的二楼大厅内的东侧的楼梯,
西侧直升电梯,从博物馆每天接待的几万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他们
有年轻人,也有些残疾人老年人及家长带着宝宝,这时人流的快速疏通是必不
可少的,而楼梯和电梯的压力就会加大,然而二楼东侧的楼梯旁就应该加设一
个自动扶梯,并标上明显的标志,方便那些残疾人,老年人及推着婴儿车的家
长们的疏通。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6.2章,中的6.2.3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
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
低处净高。
应不小于2m。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二层到二层夹层的楼梯前的空地上,地面到天花约
1.9m,因为旁边有家书店,来往的人群很多,加上空间的相对高度较低,对于
老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会有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经本次调研,我们总结了调研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本次调研过程中年轻人参与的较多,而众人又以乘坐地铁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为主。
半数人对于行走在馆内的①、交通流线设计;②、博物馆导向性;③、服务设施表示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