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单元复习课课件鲁教版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单元复习课 鲁教版选修4
第(3)题,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口不断集聚、产业不断优化的过程。郊区 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大时才出现的,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未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我国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 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
【答案】 (1)B (2)D (3)B
二、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业人口向郊 区流动,使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它有三点表现:
1.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郊差别减小。城市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布局过分 集中,导致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它们 在城市周围大建新城和卫星城,将城市人口、文化、产业一并带到郊区,这种 现象在西方一些大城市尤为明显。超级市场、高档住宅、大型停车场的构建, 一改郊区简陋的面貌,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趋于平衡。此外,高 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缩短了城郊之间的距离,使大量人口频繁往 来于城市和郊区之间成为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钟摆式”移动趋势。这是逆 城市化的开始。
2.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减少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英国伦敦从 1950 年到 1970 年的 20 年间,城市人口减少 10 万人。 其他国家像法国、美国、日本等,每年城市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呈逐 年上升趋势。人口的减少使城市规模逐渐缩小,大城市趋于消失,乡村人口增 加,城乡人口差别缩小。这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解析】 第(1)题,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职能单一,多以 行政、军事为主。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 增多,功能也越来越多,二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民族解放, 城市化发展速度飞速提升,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最快时期,此时发达国家出 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总体水平 较低,我国古代的城市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同时空间上沿重 要的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上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 迅速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知来自升识格
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课件鲁教版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
水污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 建立污水处理厂,
污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环染
植物的生长 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水体
境
城市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
质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 及时清除,实行分
垃圾 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量
境
类回收、利用
污染 产生大量垃圾
下
影响人们休息、工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
降 噪声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
——深圳某网友在新浪博客的日志
材料二 见图甲。 甲 该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 见图乙。 乙 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 该 市 混 浊 天 气 出 现 日 数 最 多 的 是 ________ 月 , 出 现 日 数 最 少 的 是 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 SO2 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分析原因。 (4)深圳为防治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作和交谈,甚至影 城区布局,建立绿
污染 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响人体健康
化隔离带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
控制城市人口增
和能源的严重浪
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
长;合理布局城市费;住房缺少 Nhomakorabea质居住条件差 数量不断增加
道路;加快住房建
量低劣;影响城市
设
环境质量
就业难度增
造成贫困问题、内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产生的原 因及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及其进程与特点鲁教版选修
3.阶段性: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超过 30% 后,进入加速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70%以后,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 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4.影响因素 (1)农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程度。 (2)工业的高速增长。 (3)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则城市化进程越迅速。
结果
形成了整体实力强大的大 都市带
城乡发展不协调
[体验评价] 1.读“部分大洲和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回答下列 问题。
A
B
C
D
(1)将图中的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
西亚地区________,非洲________,北美洲________,拉丁美洲的加勒比
海地区________。
(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新趋势,即城 市 ________ 区 、 ________ 区 及 城 市 人 口 向 郊 区 迁 移 。 主 要 原 因 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
发达国家 后期阶段
早 慢 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晚 快 低
高一地理多媒体课件第一单元单元复习鲁教版必修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第十七页,共27页。
2.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xuézhě)讨论的话题,下
列关于
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第十二页,共27页。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 教育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 正相关 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
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 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
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负相关 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
底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由社会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第二, 人口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或延缓作 用。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协调,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否则,人口就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阻碍(zǔ ài)作用。如我国现在的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 不相适应而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发展不足,人口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靠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
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Βιβλιοθήκη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
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xiàjiàng)与人口
鲁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1_2.3城镇化
第二单元第三节:城镇化一、学习目标: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知识点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阅读课本p51-52,完成右框内容)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1.背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____________,生态环境相对脆弱,____________。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___________,城镇化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巨大。
2.特点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__________、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_________、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___________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3.意义(1)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推动____________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新型城镇化还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_____________,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诊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含预测)中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
据此回答1-2题。
1.2010—2025年,该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应属于()A.初期阶段 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过渡阶段2.该城市郊区人口持续增加的原因有()①居住环境较好②交通条件改善③乡村用地减少④市中心住房紧张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威立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从不足8%增至2016年的61.18%,1981年,该省有地级、县级市共9个、建制镇110个。
如图示意2018年山东省不同规模的城镇数量(单位:个),并中,地级、县级市共44个。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市化的差城异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工业化早
达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
城市化水平高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等 交通、通信的现代化
发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展
起步晚,发展快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chéngshì)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主要表现: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shàngshēng)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十四页,共30页。
衡量城市化水 平的主要标志
发达国家(fā dá ɡuó jiā)和发展中国家城
A
C
练一练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材料一:世界约有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20%的土地上,而且之中 集中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将有增无减(yǒu zēnɡ wú jiǎn)。城市越 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公路、机场、游乐场、工厂, 往往占用了最肥沃的土地
材料二:观察(guānchá)下列图片
芝家哥浑浊的空气
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2.A保.护多和建改房善,城增市加环建境筑问群题密的度措,施解是决(住房D问)题
B.将有污染(wūrǎn)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 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 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单元第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No 为非农业人口,农村(nóngcūn)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表现①城市人口增
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大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第十五页,共23页。
人口(万)
1230 870 670
550 530 500 490 480 440 400
2000年世界人口(rénkǒu)最多的十个城市
发展中城国市家少数(shǎoshù)大城市迅人速口膨(胀万,)
1.东京中(小日城本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shǎ28o8s0hù)
2.墨西哥城(墨西哥)
产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第九页,共23页。
A尼罗河谷地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印度河谷地 (Dg黄ǔd河ì)和长江中下(游pín平g原yuán) E中美 (gǔdì) 北半球中低纬大江大
河中下游平原
丰富的水热条件,广阔的土地, 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
第十页,共23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用地规模(guīmó)发生了哪些变
第六页,共23页。
一、城市(chéngshì)的起源与发展
第七页,共23页。
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bìxū)具备哪些条
出现剩余农产品
社会(shèhuì)生产力发展
产生商品生
产和交换
导致社会分工
第八页,共23页。
集市 城市
阅读课本(kèběn),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城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ppt鲁教版选修.ppt
厢:宋代划分京城地区为若干厢,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日的区。
点拔: (1)城市轮廓 (2)建筑布局 (3)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 (4)商业街的分布 (5)对外交通状况
点拔:在“坊”的基础上建立“厢”的管理制度; 城市形状和街道系统也不再中规中矩,而是在经 济利益的基础上,自由自生。
点拔: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源、
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北宋汴梁城
地域发展不平衡
随后南方的城市发展超过北方
北方的城市先发展起来
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丝绸之路使沿途许多城市发展起来
京杭大运河也使多个城市兴起
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 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 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 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 “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 全城实行宵禁。
人文地理要素:工农业基础、资源、人口、经济发展 水平、交通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15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课时)
三、世界城市发展
揭东二中地理教研组 陈跃
2010-11-11
1
四、中国的城市发展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 中原及山东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50 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使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 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合理的防治措施是________。酸雾对生物界的危害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污水排入河流, 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5)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减少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英国伦敦从 1950 年到 1970 年的 20 年间,城市人口减少 10 万人。 其他国家像法国、美国、日本等,每年城市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呈逐 年上升趋势。人口的减少使城市规模逐渐缩小,大城市趋于消失,乡村人口增 加,城乡人口差别缩小。这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知
升
识
格
体
训
系
练
单元复习课
热 点 探 究
[知识体系]
一、城市的发展 1.世界城市的发展
[热点探究]
2.中国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 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第________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反映了英 国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敦老城区白天的人数达 100 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原因是由于人们 对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________逐步完善。这种现 象被称为________。
(2)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 政治色彩浓厚 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 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 ③东 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3)题,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口不断集聚、产业不断优化的过程。郊区 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大时才出现的,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未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我国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 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
3.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向着更有 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迁移。乡村清洁的环境,优越的就业条件,宽松的氛围…… 吸引着城市人口涌向乡村,致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逆 城市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阅读资料,并根据伦敦简图和伦敦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泰晤士河曾遭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他鱼类。如 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公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 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 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 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解析】 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 家,英国首都伦敦过去也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题以伦敦 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伦敦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城市 化的特点、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酸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河流污染物的 来源和危害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答案】 (1)B (2)D (3)B
二、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业人口向郊 区流动,使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它有三点表现:
1.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郊差别减小。城市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布局过分 集中,导致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它们 在城市周围大建新城和卫星城,将城市人口、文化、产业一并带到郊区,这种 现象在西方一些大城市尤为明显。超级市场、高档住宅、大型停车场的构建, 一改郊区简陋的面貌,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趋于平衡。此外,高 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缩短了城郊之间的距离,使大量人口频繁往 来于城市和郊区之间成为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钟摆式”移动趋势。这是逆 城市化的开始。
【解析】 第(1)题,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职能单一,多以 行政、军事为主。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 增多,功能也越来越多,二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民族解放, 城市化发展速度飞速提升,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最快时期,此时发达国家出 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总体水平 较低,我国古代的城市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同时空间上沿重 要的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上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 迅速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